理论教育 总需求仍大于总供给,格局难有变化

总需求仍大于总供给,格局难有变化

时间:2023-06-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治理整顿过程中,经济效益低的状况不但没有改善,反而呈下降趋势。因此,即期需求的陡降,在于种种临时性因素,带有总需求被压抑性质,是暂时的,而非常规的,这种即期需求下降乃是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的结构下发生的,如果考虑到被过量推迟的消费需求,即期需求不足可以视为是一个“假象”,而不是事物本质。

总需求仍大于总供给,格局难有变化

第一,成本推动因素没有消除。市场供求矛盾趋缓,但工业产品价格涨势很旺盛。造成工业产品成本居高不下的原因:一是交通运输能源及部分原材料工业供给仍然紧张;二是一些过度扩张的加工工业在治理整顿过程中并未明显收缩和转移,许多企业只是暂时停产或半停产;三是产出减少,但工资成本及其他固定费用并未相应下降,因此导致工业生产回落,产品滞销,价格上扬。

第二,产业结构没有改观。1989年工业生产明显回落。但应当看到,工业生产增幅下降乃是采取行政手段,紧急制动而产生的效果,并非落实保压方针调整结构而出现的变化。

第三,企业经济效益恶化。据统计,从1984年到1989年国民经济物耗率由57.8%上升到62.7%,投资系数由1.59上升到3.09,百元工业总产值占用全部流动资金由42元上升到62元。而国营工业企业资金利税率由25.1%下降到22.6%。上述情况表明,我国经济运行没有摆脱速度效益型的模式。在治理整顿过程中,经济效益低的状况不但没有改善,反而呈下降趋势。

第四,市场供求关系不平衡。许多商品的供求仍然偏紧。目前出现的市场疲软,从深层分析,结构性矛盾很突出,市场存在许多不稳定因素。(1)全社会商品库存同市场流通量的比例下降。(2)当前生活资料物价平稳是由巨额财政补贴支撑,总额在400亿元以上,使财政承受极大压力。(3)市场销售有疲有旺,实质上疲软的是耐用消费品和生产过剩以及不适销的产品,而真正适销对路的工业品又供给不足。(4)货币回笼下降,而储蓄存款中3年以下的占绝大多数,表明并非是购买力减弱,而是储币选购增加。(www.daowen.com)

第五,信贷扩张因素并未消除。紧缩银根是宏观紧缩的重要目标,由于以下几方面原因,实际情况是银根紧而不缩。一是过热经济惯性的拉动;二是物价因素使企业资金需求增长。1989年生产资料价格平均上涨19.9%,也就是说,企业要维持相同生产规模需补充营运资金总量的20%。三是企业自有流动资金逐年递减,加深了对信贷资金严重的依赖性。四是企业亏损吃掉一块资金。巨额的资金在经营中消失,财政无力弥补,留下了一个大窟窿,由银行信贷资金垫付,不仅影响企业资金周转,银行信贷资金的回笼也受牵制。资金供求必然出现紧张局面。

因此,即期需求的陡降,在于种种临时性因素,带有总需求被压抑性质,是暂时的,而非常规的,这种即期需求下降乃是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的结构下发生的,如果考虑到被过量推迟的消费需求,即期需求不足可以视为是一个“假象”,而不是事物本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