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社会主义价格改革:逐步发展与集中连续改革的体制基础

社会主义价格改革:逐步发展与集中连续改革的体制基础

时间:2023-06-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苏联迄今尚未对价格改革提出较大力度的改革措施,对此,国外有评价是“戈式改革”的“失误”。以上情况表明,及时进行的和较为集中地加以完成的价格改革,尽管目前可能有不小风险,但却是具有更大成功的可能性,因而我国实行这一价格改革,乃是一个明智的选择。上述价格改革的成功,将缩短我国从旧体制到新体制的转换时间。

社会主义价格改革:逐步发展与集中连续改革的体制基础

社会主义国家都将价格改革作为主要改革课题,东欧国家、匈牙利价格改革开始很早,实行计划价、浮动价、自由价,但迄今未完成而价格又涨了起来。波兰价格改革引出一个瓦文萨领导的,与党对立分庭抗礼的团结工会,因此放慢价格改革步伐,现在又进行新一轮价格改革,大幅度提高消费物价与生产资料价格,但是1988年5月又出现一轮团结工会与政府的冲突。原先体制高度集中,实行主要产品国家定价的价格体制的国家,为了避免社会的动荡采用渐进的价格改革方法,即逐步提高农产品、食品、原材料价格,逐步调整比价,逐步减少指令性计划价格。但是由于上述原因,价格理还乱,迄今价格尚未理顺,反而使通胀加剧了。

采取连续、较短时期过价格关,在我国就是从现在起用5年左右时间,完成绝大部分价格改革和实行市场调节,这是一种连续,不排斥几步,但却是集中的价格改革,这在我国是一个最大胆的、有风险的探索。苏联迄今尚未对价格改革提出较大力度的改革措施,对此,国外有评价是“戈式改革”的“失误”。

我国价格改革,不是旷日持久的、渐进式的改革,也不是一下子“一步到位”,而是连续几步,短期完成,这是一次集中的价格改革,是一次即时推进的价格改革。它将避免其滞后性,因而这样的改革将伴有“阵痛”,但较之滞后的、拖延性的价格改革,其阵痛是较短的。如上述,价格改革拖得久,将会出现以下情况:

第一,旧的扭曲未解决,新的扭曲又产生,价格越紊乱,越难以理顺。

第二,价格越紊乱,企业短期行为,利润的消费倾斜更加发展。由于收入与利益刚性,群众收入水平将居高不下,加之工资攀比机制诱发消费基金恶性膨胀,而在抬高了的收入台阶下再来进行价格改革(包括破产的企业改革),群众将更加缺乏承受力。

第三,价格不合理,流通领域中会为“倒爷”等不法分子留下更多可钻的空子,从而可能促使一个借助流通领域投机行为而致富的群体的产生。(www.daowen.com)

第四,价格不理顺,将促使某些行业因为价格高而职工能享有更多的收入,使收入差距拉大。原材料、能源等价格低的行业职工收入低下,科技与某些智力服务产品价格未理顺,是公务员和一部分脑力劳动者收入低下的原因。

可见,价格的扭曲和比价的不合理,不仅不利于利益关系的调整,而且将诱发和产生不合理的经营行为,形成与扩大不合理的收入差距。在利益具有刚性,只能增长而难以减少的运行机制下,延迟的价格改革将会遇到更大的、来自各个利益群体的阻力,群众的承受能力将不是更为增大,反而对改革的抵制可能增强。以上情况表明,及时进行的和较为集中地加以完成的价格改革,尽管目前可能有不小风险,但却是具有更大成功的可能性,因而我国实行这一价格改革,乃是一个明智的选择。上述价格改革的成功,将缩短我国从旧体制到新体制的转换时间。

【注释】

[1]写于1988年7月。

[2]这就是使价值规律得以充分地发挥密切的调节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