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资本主义社会农业的基础作用与局限性

资本主义社会农业的基础作用与局限性

时间:2023-06-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而农业对资本主义经济的积极促进作用,仍是以农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为前提的。农业在资本主义国民经济中的积极作用是被限制和不充分的。

资本主义社会农业的基础作用与局限性

1. 资本主义农业落后于工业

以上我们已经指出,资本主义经济一旦出现,特别是在其蓬勃发展时期,农业的基础作用是极为显著与突出的。而农业对资本主义经济的积极促进作用,仍是以农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为前提的。

当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工业中不断发展时,农业还处在中世纪的落后状态,原始落后的生产工具(手工工具与畜力工具)、传统陈旧的耕作方法,使农业生产处在效率极其低下、剩余产品率很低的状态。农业发展的极度缓慢,农村经济千百年来保持着停滞落后的外貌,这些都是中世纪农业的特征。资本主义渗入农村,使农业生产成为市场的商品生产,市场价格与竞争的状况决定各农户命运,因而农业经营者为了避免破产,便只有密切注意技术的改进,降低生产成本,尽量巩固自己在市场上的地位。因而竞争便成为农业中技术进步的杠杆,它促进了农业中机器的使用,而且使现代自然科学化学、生物学、动植物生理学等方面的许多成就都逐步应用于农业中去。资本主义在农业中所带来的巨大变化,列宁在《农业中的资本主义》这一著作中有如下极精要的概括:“资本主义使贫穷困苦、愚昧无知的农民所使用的因循守旧的技术,变成了对农艺学的科学的运用,打破了几世纪来农业的停滞状态,推动了(并且继续推动着)社会劳动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三圃制被轮作制代替了,牲畜的饲养与土地的耕种改良了,收成增加了,农业的专业化和各个农场间的分工大大发展了。资本主义前的单一形式因各农业部门技术进步而被日益发展的多样形式所代替。在农业中使用机器和蒸汽已经开始,并且迅速地发展起来;电力也开始使用了,正如专家们指出的,在这个生产部门电力会比蒸汽起更大的作用。修建专用道路,改良土壤,按照植物生理学的资料使用人造肥料等,都有了发展;细菌学已开始应用于农业。”[42]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农业中引起了一场革命,它在几十年中的成就,超过了过去数千百年的成就。资本主义在农业中所带来的巨大革命变化,使农业中剩余产品大大增加,一个农业劳动者所创造的剩余生产物较之过去数倍、数十倍地增长。如今农村可以在劳动力减少的情况下,提供工业和城市以更多的劳动力和各种农产品了,从资本主义国家由原先农业人口占压倒优势而转变为城市人口占压倒性优势的过程中,从工业由原先的作为社会经济的次要的附属的部门转变为囊括了最多劳动力的独占优势的部门的过程中,就无比清楚地表明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农业是在较之过去高得多的生产水平下,发挥其基础作用的。农业较之过去达到更高水平,它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更加有力地显现,这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农业取得胜利的历史功绩。

但是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带有这一阶级对抗社会所特有的一切特点。

首先,资本主义制度本身给农业的发展以严重的局限性,资本主义农业中所特有的矛盾更是桎梏着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因而资本主义农业生产力的发展也落后于工业生产力的发展。农业在资本主义国民经济中的积极作用是被限制和不充分的。

农业主要是直接提供食品或是为轻工业部门提供原料的,换言之,农业这一部门乃是社会一切成员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如穿衣、吃饭之所系,从这种意义上来说,农业在任何时候都是一个有特殊重要意义的物质生产部门。但是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乃是为了剩余价值的增殖,在资本价值与剩余价值不断扩大再生产的过程中,农业的意义在于,除开它是作为满足一小撮资产阶级享乐需要的资源而外,只不过是为了保证可供它榨取的劳动力进行再生产的必要条件,而不是为了提高广大劳动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在资本主义社会,农业这一个部门之需要维持是如同在人们为喂养牲畜而需要维持饲料的生产一样。因而,在这个社会制度下,当资本投放于农业生产,或是当国家实行所谓“发展农业”的政策时,它并不是像资产阶级所吹嘘的那样是什么关心居民的福利,而仍然是为赚取利润的动机所推动。因此,只是在农业中能为资本保证可观的利润——至少要保证有平均利润率——的场合,资本家才愿意投资于农业,而一旦农业中不能提供良好的投资机会时,资本家就根本不愿意在农业中扩大投资与推进技术进步。这表明资本主义制度下,农业中的迅速发展与技术进步存在着不可克服的障碍

特别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以将广大劳动者陷于贫穷无告而不能不出卖劳动力的境地为前提。这种生产方式在使农业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时,却又将广大劳动者的消费水平压抑到最低限度,极其有限的购买力使广大劳动人民甚至无力来购买维持正常生命活动所需要的食品、衣服及其他消费品。因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广大劳动者食不果腹、衣不暖体的状态,决定了农业及其他日用消费品部门和商品市场的严重限制性,这样也就使生产与消费的矛盾以及经济危机在农业中显示得分外严重。如果说从事生产资料生产的工业部门,尚可从技术进步所带来的对生产资料的需要来暂时摆脱经济危机,那么在主要从事消费品与轻工业原料生产的农业中,则缺乏逃脱危机的出路。这样,在资本主义经济中农业危机便带有分外沉重与长期的性质。农业危机表明资本主义是与农业生产力的自由发展不相容的,它要借助于强制的破坏性的手段来将农业生产力限制在资本主义狭隘的限界内。

归结起来,资本主义使农业的发展限定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狭隘的限界内,它排除了农业按照广大劳动者的自然需要来发展的可能。农业作为提供消费品的最基本的部门,它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所受到的限制,远比工业部门所受的限制多。

农业生产力发展的局限性,除了是由资本主义经济中固有的一切矛盾所带来的而外,它还因农业生产关系中特殊的复杂性与特殊的矛盾而加深。这些矛盾益发阻碍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

第一,资本主义农业中土地所有权的垄断,成为农业技术进步的严重阻碍。农业经营者如果要在自己土地上从事经营,便首先要花费巨额资金(往往占经营者资本的3/4)用于购买土地[43],因而农业经营者的资本大部分都奉送给地主以取得经营权,而实际用之于生产的资本只是一小部分,这就大大限制了农业经营的扩大。而在租佃土地从事农业经营的场合,由于地租迟早会汲去农场主所生产的超额利润,因此资本家便不愿意增投资本去改良土地,而只是着眼于租期内从土地上榨取最多的收入,因而租佃制下的农业经营者是不关心生产的改善与新生产方法的采用的。土地私有制的垄断与高额地租,阻碍资本投放于农业,使农业技术进步缓慢,这在英国显示得最为突出。在英格兰和威尔士,2200个大地主拥有全部耕地面积的一半,而在苏格兰,600个大地主拥有全部耕地的4/5,总的说来,在整个大不列颠,全部农地几乎70%属于大地主所有,高额地租的负担,正是19世纪末英国农业危机深重、耕作业一蹶不振的重要原因。

第二,大生产与小生产的矛盾是资本主义农业发展的另一障碍。在资本主义以前,农业乃是零细的小生产,向资本主义农业的过渡乃是小生产让渡于资本主义大规模经营的过程,大生产由于集中使用了更多的资本,它在技术上和经济上都胜过小生产,因而成为资本主义农业的主要形式。但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由于小农不愿意放弃他那小块土地,以拼命劳动和无限缩减自己的消费来保存自己,因而小生产还能存在下来。小生产存在的另一因素,是由于农村居民外流造成的劳动力不足,它迫使大农户竭力把土地分给工人,这样就引起大经营者的没落与小生产的增加。但在农业中小生产无力使用先进技术和近代科学成就,尽管小生产大量存在(在有的国家甚至在数量上也占优势),却在大生产的排挤下日趋没落,而拼命地挣扎。这便是资本主义农业中最尖锐的矛盾之一,也是制约资本主义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第三,资本主义社会城乡对立是农业发展的严重障碍。在资本主义经济中,城市以其对农产品的需要及提供给农村的先进技术与近代科学成就促进了农村的进步,但是资本主义一开始即是建立在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的对立上,城市及其工业又对农业发展起着阻碍的作用。工业与农业的对立乃是城乡对立的主要内容之一。在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基础上,工业与农业的关系是对抗性的,在工业与农业之间的不等价交换,机器、化学肥料的高昂的价格,使这两个部门之间的物质变换越来越对农业不利,农业中提供给工业以大量产品,但却并未得到应有的补偿,因而工农业间的产品交换日益成为农业单方面地被榨取。在资本主义国内市场日益狭窄的基础上,在经济技术上拥有一切优势的工业越来越侵占农业的领域,并以廉价的工业品来夺取农业的市场和排挤农业生产,人造牛油排挤天然牛油,化学酿酒排挤葡萄酿酒,蒸气与电力排挤了养马业,这些现象是资本主义经济中屡见不鲜的。因而,在资本主义工农关系上,最本质的乃是工业日益深入地削弱与排挤农业,日益降低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这也体现了资本主义工业与农业之间的对抗性的矛盾。城乡对立还表现在资本主义农业中创造的地租大量流入城市,城市花费成了农业对城市的无偿贡纳。此外,对农村居民的各种各样的赋税,城市银行贷款的利息,都体现了城市对农村的经济剥削。城乡对立表明资本主义农业要承受着城市所课加的沉重的负担,表明农业这一生产部门较之工业处于更为不利的地位,这乃是农业生产力发展落后于工业,农村落后于城市的重要根源。

第四,前资本主义经济残余的长期存在是农业生产力发展的另一障碍。资本主义农业不同于工业的另一特点,在于农业领域中受到前资本主义的经济残余更严重的抵抗,而且这些过时的制度残余更长期地存在,在农业中资本主义采取普鲁士道路发展的国家的特征,便是农业中资本主义制度与封建农奴制度残余的长期并存,英国是农业中资本主义关系取得彻底胜利的国家,但是封建农业经济关系的被破除还是经历了工业革命前约250年漫长的历史,而且作为中世纪经济残余的地主制度至今仍然存在。即使是以资本主义关系在农业中自由发展为特色的美国,在广大南部地区还曾存在着奴隶制度的种植园经济,在消灭奴隶制以前,美国资本主义经济受到奴隶制严重阻碍,在废除奴隶制后,南方发展了作为奴隶制残余的租佃分成制(包括分益佃雇农,分益佃农,钱租佃农,分益钱租佃农等复杂的形式)。美国的农业,正如列宁所指出:“既有奴隶占有制的南部和移民的西部的那种大地产和大种植园,又有资本主义高度发达的北部大西洋岸各州的那种大地产和大种植园;既有分成制黑人的小农户,又有资本主义的小农户(如工业的北部为市场生产牛奶蔬菜的小农户,以及太平洋各州生产水果的小农户),既有使用雇佣工人的‘小麦工厂’,又有充满了‘自食其力’的天真幻想的‘独立’小农的垦殖地段。”[44]列宁指出:“这样两种截然不同的甚至是彼此对立的经济制度结合在一起,在实际生活中就会引起一连串极其深刻复杂的冲突和矛盾……”[45]这种情况就严重阻碍了农业技术进步,成为农业生产力发展的又一障碍。

综上所述,资本主义农业既然充满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固有的矛盾以及它在农业中特有的矛盾,因而资本主义制度本身便是农业进步的最根本的障碍。它使农业远远不能运用科学技术所提供的可能性,使农业技术的发展远远落后于工业技术的发展,其结果是农业生产力的发展一开始便落后于工业的发展。如美国这样的农业发展拥有极为有利条件的国家,在19世纪农业有较迅速发展的时期,农业的发展仍然远比工业慢得多。从1850年到1900年,农业生产约增加了3倍,而工业生产却增加15倍,工业生产的增加速度比农业快4倍,即使是在农业迅速发展的时期,农业也从来不可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这就决定了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积极作用从来不可能最充分地发挥,这正是资本主义下农业的基础作用的局限性的一个表现。

2. 资本主义农业的畸形性

资本主义农业的显著特点在于农业发展的片面性与畸形性,资本主义国家国内往往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这就决定了资本主义国家国内的农业基础的薄弱,农业与工业之间的不平衡与工农业间矛盾的加深。(www.daowen.com)

资本主义农业的片面和畸形发展,首先表现在资本主义农业的结构是从属于市场价格变动而盲目变化,它不可能形成一个合理的完整农业体系。资本主义在农业中的发展使农村出现了许多专业化的地区,使农业分成众多专业化的商品生产部门,资本主义农业便成为由这些专业化生产构成的农业体系。但是资本主义下农业内部的结构是受市场价值规律调节的,它随着市场价格涨跌而经常不断地发生变化,因而必然产生农业内部各部门发展的不平衡。列宁指出:“农业资本主义(同工业资本主义一样)按其性质来说,是不能平衡发展的,因为它在一个地方(在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行业中)推进了农业的一个方面,而在另一个地方又推进了农业的另一个方面等等。”[46]

农业地区配置的不合理与国内进步的工业区与落后的农业区的对立是资本主义农业发展不平衡与畸形性的另一表征。在英国,工业的英格兰与农业的爱尔兰形成一个鲜明的对比。马克思说:“爱尔兰今日还不过是一个由大海峡隔开的英格兰的农业区域,它对英格兰供给谷物、羊毛、家畜,并供给产业上和军事上的新兵。”[47]农业区与工业区的对立在美国也不例外地存在,美国南部拥有美国1/3的领土和人口,但在1940年它只占美国财富的1/5,银行资产的1/8,1939年它只提供加工工业标准纯产量15.7%,南部城市人口比重比美国平均数低得多,在美国经济中南部不过是一个供给农业技术作物(尤其是棉花)以及各种矿物原料与燃料的工业北部特殊的国内殖民地罢了。

资本主义在农业中发展的不平衡与畸形性,表现在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内部先进的工业国一方与落后的农业原料附庸一方的鲜明区别与尖锐对抗上。资产阶级为了最大限度地取得廉价的农业原料与食品,采取一切手段使海外落后国家成为其农业原料的生产地;同时,资产阶级为了推销它们的工业品,残暴地破坏海外落后国家的手工业生产。这一个过程的结果,正如马克思所指出,使“一种新的与机器经营的主要中心相适合的国际分工,于是发生了。它使地球一部分成为主要的农业生产区域,以便把别一部分转化为主要的工业生产区域”[48]。如英国廉价纺织品输入印度,就使印度的纺织手工业毁灭了,印度成为为英国大工业生产棉花、羊毛、亚麻、黄麻、蓝靛的地方。

这种在海外建立农业基础的过程,也就是资本主义国家对落后国家进行侵略的过程。在资本主义国家凭借其工业实力与暴力侵略下,广大落后国家便加速地向几乎没有什么工业的农业国转化,并成了为前者提供廉价原料、粮食的农业附庸。这在世界经济体系内便出现了少数资本主义工业国与广大落后的农业国的对立。这样的对立乃是帝国主义时代最鲜明的表征。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出现的将大工业集中于先进国家,而使殖民地及落后国长期保持农业面貌的国际分工,从历史上来看,并不是没有积极意义的。由于它强使世界广大地区的农业为少数先进国家的工业服务,这种海外农业的基础作用曾经有力地起到促进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19世纪的英国正是在榨取印度、北美、澳洲等地农业的基础上加速地转变为“世界工厂”的。

但是这种少数先进工业国以广大落后国家与殖民地作为自己的农业基地,毕竟是一种畸形的分工,它不仅严重阻碍了落后国家与殖民地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且还引起了少数宗主国农业发展的片面性与停滞性,既然可以从殖民地取得较国内更为低廉的原料与粮食,既然在国外种植可以榨取更大的利润,那么资产阶级自然而然地都趋向于将资本输出到海外殖民地或落后国家去榨取农业资源,它们便更加不重视本国农业的发展。因此,资本主义国家将国民经济依存于海外农业基础的过程,也就是本国农业的日益衰落与基础作用削弱的过程。这种过程在19世纪末以来的英国得到最典型的体现。

19世纪末,海外粮食竞争发展起来后,在高额地租压榨下的英国耕作业处在极其不利的地位,因而发生了耕作业日益衰颓与农业经营逐渐地过渡到畜牧业

种植小麦的面积

草地面积

从上表可以看出耕作业的急剧衰退,由于英国早就在亚非各地夺取了大量的殖民地,在19世纪末英国更加强了殖民侵略,加之以英国高度发展的工业保证了它有强大的输出能力,因而,英国资产阶级对本国农业的衰落是并不在意的。他们听任国内最基本的农业生产——谷物生产——为肉、牛奶、水果、园艺作物等生产所替代。列宁指出:“在英国,有愈来愈多的土地脱离农业生产。成了专供富人运动作乐的场所。”[49]因而在英国不仅轻工业所需的农业原料依靠国外进口,而且它的千万居民所需要的粮食也要依靠海外农产品。在1870年英国全部消费的小麦中有将近一半是输入的。此外,肉类、茶、咖啡、可可、糖、热带植物、香料、米也越来越多地来自海外。而在将近一个世纪后的今天,英国消费的粮食60%以上还是依靠进口,这种对国外农业的依赖,在法国也同样显现出来。

国民经济的农业基础转移到海外与国内农业的衰落,便使资本主义国家国内工业与农业间的平衡与相互依存遭受到破坏。在英国19世纪末以来,我们便看见原先的大量耕地变成为不加利用的天然草地。这样国内发达的工业便因农业的萎缩(农业人口在1881年占全国人口8%左右),而越来越多地失去其来自农业方面的推动力量。特别是英国经济也越来越依赖于提高工业的输出能力以换回农产品,这就加深了英国经济结构的畸形性,同时,在这里也就包孕着输出不能弥补收入与国际收支危机的可能性了。归根到底,对国外农业的依赖与国内工农业间平衡的破坏,只是加深了国民经济的畸形发展与经济的严重不稳定性。第二次大战后英国遭受长期的国际收支危机,正是经济这样发展的结果。少数先进国家将世界广大领域变成滋养其大工业的农业基地,也就严重地阻碍了后进国与殖民地生产力的发展。因为后者沦为前者农业附庸的地位,也就排斥了它的民族工业独立发展,而且资本主义国家无心于提高殖民地与附属国的农业生产力,它在这些国家利用各种粗暴的前资本主义剥削形式拼命榨取农业资源,使这些国家的农业成为单一种植的畸形生产。归根到底,它抑阻、破坏了殖民地与附属国农业生产力的发展,使这些国家农业生产率极度低下。

由此可见,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对抗性质,决定了资本主义国家国内农业片面的发展,以及对国外落后国家与殖民地农业的依赖,许多资本主义国家国内农业基础的薄弱与基础作用的不充分,必须要靠国外农业基础来弥补,这正是资本主义制度农业基础作用的局限性的另一个表现。

3. 农业对工业的积极作用的不稳定性

资本主义国家农业基础作用的局限性还表现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农业不可能是工业发展的持续的支柱,农业对工业发展的推动作用带有不经常、不稳定的性质。

资本主义农业乃是为市场而生产,因而农业生产的扩大或缩小、农业技术进步的状况都为市场价格的波动所左右,特别是随着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尖锐化,愈演愈烈的周期性的经济危机也侵入农业领域,从而使农业的发展越加不稳定,而呈现出生产前进与后退的交织。因此,农业对工业提供发展的动力便成为极不经常与不稳定的了。如在农业生产较迅速发展的时期,一方面农业由于提供的农产品的增多,以及农产品价格的下降,促成了工业扩大再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的增长,另一方面,农业收入的增加以及由此而来的农场主用于购买机器、化肥等生产资料支出的增加,以及农村对消费品购买的某些上升又给工业扩大了国内市场。因此,农业的繁荣发展阶段通常伴随着农业对工业的推动力量增长,而农业一旦发生生产过剩的危机,就会出现大批中小农场主的破产或农业工人的大批失业,农业收入的急剧减少,机械化的停顿,对消费品购买力的急剧减退,这便使工业的国内市场大大缩小。农业在危机时期,我们看见它不仅丧失了对工业发展的积极作用,而且它变本加厉地使工业危机更加沉重、更加持久和难于摆脱。如在19世纪70年代西欧国家爆发了资本主义国家第一次严重、长期的农业危机,这一危机波及了世界各国,农产品价格严重下跌,成千上万农场的破产,使农村购买力急剧减少,农业中的长期危机加深了工业危机,使1873年的世界工业危机极其深刻,它延长了工业的危机和萧条阶段,使工业过渡到高涨更为困难和高涨阶段更短了。但是资本主义生产还是在危机不断爆发和克服中迂回地上升。在低廉价格的压迫下,资本家企图通过革新技术降低农产品的成本,因而农业危机引起了农业的深刻改造,在危机后总是大规模的投资和固定资本更新的重要起点。19世纪70~90年代的欧洲农业危机,还是促进了机器与化学肥料的更广泛使用,促使了向精耕细作方法与农业专业化发展。如法国1882~1892年的10年中,改良的工具和机器的总数,从379168架增加到4405928架,其中机械播种机从29391架增至52395架,蒸汽机从9288架增至12037架。即使是在1929~1933年这一次最严重的危机中,资本主义国家在经过严重危机阶段的农业机械化速度延缓之后,又出现农业机械化速度的加速。如美国在1930~1934年拖拉机只增加14%,而1935~1940年拖拉机增加了50万台,几乎增加150%,1930~1934年购买拖拉机的费用为28900万美元,而1935~1939年为81800万美元。此外矿物肥料与农业设备支出也增加了。正如列宁所指出:“农业危机象其他的危机一样,使大批农户破产,使已经确立的所有制关系遭到巨大的破坏,在一些地方使技术退步,使中世纪的经济关系和经济形式复活,但是总的说来,农业危机加速了社会的进化,把宗法式的停滞状态从它的最后避难所里排挤出去,促使农业进一步专业化(资本主义社会中农业进步的基本因素之一),和进一步采用机器等。总的说来,甚至在1880—1890年我们在西欧也没有看到农业停滞的现象,而是看到技术的进步(……)。我们说甚至在欧洲,这是因为在美国这种进步更为明显。一句话,我们没有理由认为农业危机是阻挠资本主义和资本主义发展的现象。”[50]归根到底,在农业危机严重阶段,农业对工业积极作用的削弱与丧失之后,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逐步恢复与发展,这种积极作用又会重新表现出来,甚至超过以往的水平,但是在新的农业危机爆发后,这种积极作用又会重新削弱与丧失。资本主义农业发展总进程中,繁荣与危机、生产的技术进步与退步的互相轮替与交织,由此决定农业对工业积极作用的增长与减退的经济不平衡发展,正是资本主义农业基础作用的局限性的另一个表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