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实现体育特色小镇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除了需要对建设资源进行精准把控之外,还需要对体育特色小镇的整个发展过程进行科学评估。尽管如今我国针对体育特色小镇的评估已经出台了很多条款,但是并没有根据体育特色小镇的不同主题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健全完善的具体性评估标准。[22]在传统粗放式治理环境下,由政府主导的绩效评价体系中,过于注重定性评价,而定量评价相对缺乏,这样的评价方式很容易造成评价过程缺乏足够的精确性,评价结果缺乏客观性,如此一来,相关部门难以得到真正客观全面、清晰准确的评价结果,从而导致评价体系难以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最终导致评价体系的激励效果与纠错效果不明显。[23]因此,在精准治理理念下,浙江省有必要加强完善体育特色小镇评价体系,积极构建统一且明确的定量指标,从多个角度对体育特色小镇的发展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加大对各个相关部门职权责任的监督,督促其对体育特色小镇评价工作的有效落实,真正发挥其评价结果的作用,改变以往将体育特色小镇绩效评估作为一种表面工作的粗放式治理局面。
具体而言,浙江省在构建体育特色小镇评价指标体系的过程中,应该充分遵循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相结合、可操作性等原则。关于体育特色小镇评价方法方面,可以引用包络分析法、层次分析法、平衡计分卡法等一些当前比较前沿的绩效评价量化方法来对数据进行分析,以获得更为科学、精准的分析结果。另外,在对体育特色小镇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构建的过程中,应该对不同领域中的专家进行访问,积极吸取其相关意见,以提升指标评价体系的科学性。与此同时,还应该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体育特色小镇评价体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应该根据体育特色小镇不同阶段的具体情况对评价体系进行适当地调整与优化;二是结合自身实际对发达国家特色小镇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合理借鉴。
(二)健全体育特色小镇容错纠错机制
学者万庄认为,容错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激励,纠错的主要目的在于对行为进行约束,建立科学有效、健全完善的容错机制与纠错机制,是新时代背景下全面促进改革进程进一步加深的重要机制保证。[24]在精准治理环境下,浙江省乃至我国体育特色小镇的建设仍然处于不断摸索与探究的阶段,健全完善的容错机制能够为各大参与主体在体育特色小镇建设工作中提供更多的勇气与担当,能够使他们在工作中大胆地思考、决策与行动;而健全完善的纠错机制能够为各参与主体在工作中所存在的错误进行有效调整与改善,为体育特色小镇的不断探索与发展提供重要的助力,进而逐步实现体育特色小镇建设水平的提升。容错机制与纠错机制能够为体育特色小镇的精准治理提供重要的引导作用,二者之间要相互协调配合,共同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具体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第一,积极引导、鼓励多元化主体参与到体育特色小镇的建设与治理工作中,作为政府部门,应该充分考虑多元参与主体的福利待遇与职业发展等方面的问题,在当前这个市场经济背景下,政府应该通过多样化措施不断激发市场主体的参与活力,为体育特色小镇的建设与发展引入充足的人才、资金等资源。
第二,在运用容错理念的过程中,还需要注重通过纠错机制来兜底,充分实现容错机制与纠错机制的彼此配合与同步进行,要从不同角度对体育特色小镇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充分考虑,要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而不是等到出现问题了才想着如何补救,并且要保证在每一次出现问题的时候,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同时还应该做到举一反三。
第三,善于运用法律、法规、制度来加强对体育特色小镇建设中各项工作的监督与约束,以保证体育特色小镇建设过程的合法性与道德性,与此同时,在整个过程中还应该做到赏罚分明,加大对各个环节的监督与巡查力度,尽量避免出现各种问题。
体育特色小镇是我国城镇是我国城镇化建设工作中十分重要的内容,同时也是推进我国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25]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体育消费方式逐渐由实物型消费转变为参与型与观赏性消费,体育特色小镇的产生与发展是我国传统体育产业进行转型升级的重要体现,是我国体育事业创新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人们多元化的体育需求,能够有效缓解我国城镇化进程中与全民健身运动中所存在的各种问题。然而,如今浙江省乃至我国体育特色小镇的建设还处于探索阶段,还需要在发展的初始阶段不断探索适宜自身的发展模式,避免盲目开发与建设,避免造成大量资源的浪费,以保证体育特色小镇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基于精准治理视角对浙江省体育特色小镇的发展路径进行探索,能够为其之后建设更加健全完善的运行体系与制度体系提供更加明确的方向,以便于浙江省能够更好地打造新型的能够为人们提供集休闲、健身、旅游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休闲度假区,同时也能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进一步加快推进浙江省体育强省的建设。
【注释】
[1]李大宇,章昌平,许鹿.精准治理:中国场景下的政府治理范式转换[J].公共管理学报,2017,14(01):1—13,154.
[2]王阳.从“精细化管理”到“精准化治理”——以上海市社会治理改革方案为例[J].新视野,2016(01):54.
[3]王春,曲燕.治理理论及国内外实践综述[J].学理论,2013(25):126—129.
[4]王阳.从“精细化管理”到“精准化治理”——以上海市社会治理改革方案为例[J].新视野,2016(01):57.
[5]杨强.体育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内在机理与外在动力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3,36(11):20—24,30.
[6]张剑威,汤卫东.“体医结合”协同发展的时代意蕴、地方实践与推进思路[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8,30(01):73—77.
[7]段斐.移动音频平台的体育传播研究——以蜻蜓FM和喜马拉雅FM为例[D].广州:广州体育学院,2019:18.
[8]王良炬.我国现代体育产业发展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3:11.(www.daowen.com)
[9]许焰妮,曹靖宜.从分割到协作:体育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中的府际关系网络研究[J].体育学刊,2020,27(06):70—74.
[10]张良祥,唐云松,阚军常,修月,朱顺,张建楠.碾子山冰雪旅游特色小镇跨界融合创新发展研究[J].冰雪运动,2017,39(06):61—65.
[11]沈克印,吕万刚.体育产业供给侧改革:投入要素、行动逻辑与实施路径——基于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研究视角[J].中国体育科技,2020,56(04):44—51+81.
[12]曾江,慈锋.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特色小镇建设[J].宏观经济管理,2016(12):51—56.
[13]闵学勤.精准治理视角下的特色小镇及其创建路径[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7(05):43.
[14]吴桂韩.新常态下的文化自觉[J].山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5,(01):49—54.
[15]体育特色小镇精准治理的动因[EB/OL].2021-01-08.
[16]体育特色小镇精准治理的动因[EB/OL].2021-01-08.
[17]肖林.未来30年上海迈向全球城市的社会文化软实力及其发展战略[J].科学发展,2015,(06):5—15.
[18]体育特色小镇精准治理的多元结构模式[EB/OL].2021-03-22.
[19]闵学勤.精准治理视角下的特色小镇及其创建路径[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7(05):28.
[20]国家体育总局.关于推动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工作的通知(体群字〔2017〕73号)[Z].2017-05-11.
[21]张瑞林.我国冰雪体育产业商业模式建构与产业结构优化[J].体育科学,2016,36(05):18—23,53.
[22]田学礼,赵修涵.体育特色小镇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8,44(03):45—52.
[23]冯留建.为什么要强调精准思维方式[J].人民论坛,2018(33):90—91.
[24]万庄.关于完善干部激励约束和容错纠错机制的几点探讨[J].中国行政管理,2018(10):86—89.
[25]韦福雷.特色小镇发展热潮中的冷思考[J].开放导报,2016(6):20—2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