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探索未来:无限可能的互联网+

探索未来:无限可能的互联网+

时间:2023-06-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互联网+”管理系统已成为现代“互联网+”系统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互联网+”管理应着眼于“互联网+”系统整体功能和性能的管理,趋于采用适应大系统特点的集中与分布相结合的管理体制。未来“互联网+”应该是管理更加高效和更加安全可靠的“互联网+”。因此,基本“互联网+”系统平台之上的各种“互联网+”应用系统已成为“互联网+”系统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探索未来:无限可能的互联网+

互联网+”给人们带来了无限的想象空间,也为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拥有更多创新和发展的机会。“互联网+”产业格局也在深刻变革,其繁荣和发展必将催生更多成功的公司和品牌,它们会不停地创新,共同推动整个社会的快速发展。

一、“互联网+”的发展方向

正是由于人类对自然奥秘的求索,对物质世界规律的认识,对提高自身适应自然、发展自然能力的渴求永无止境、永不停息,所以人类总是面对着比过去更为灿烂的图景,总是憧憬着、展望着更为美好的未来。这些憧憬和展望,是通向未来的一个“隧道”,通过这个“隧道”,人们看到的是一幅粗略又美好的、还将不断更新的关于未来互联网的图景。

在未来“互联网+”体系结构研究中,存在以下基本的发展方向:(一)开放和大容量

系统开放性是任何系统保持旺盛生命力和能够持续发展的重要系统特性,因此也应是“互联网+”系统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互联网+”的这种全球开放性不仅使它要面向数十亿的全球用户,而且也将迅速增加更大量的资源,这必将引起“互联网+”系统容量需求的极大增长而推动“互联网+”系统向广域的大容量方向发展,这里大容量包括“互联网+”中大容量的高速信息传输能力、高速信息处理能力、大容量信息存储访问能力以及大容量信息采集控制的吞吐能力等,对“互联网+”系统的大容量需求又将推动“互联网+”通信体系结构、通信系统。“互联网+”和互联技术也向高速、宽带、大容量方向发展。

“互联网+宽带、高速和大容量方向”是与“互联网+开放性方向”密切联系的,未来“互联网+”将是不断融入各种新信息技术、具有极大丰富资源和进一步面向全球开放的广域、宽带、高速的“互联网+”。

(二)一体化和方便使用

一体化是一个系统优化的概念,其基本含义是:从系统整体性出发对系统重新设计、构建,以达到进一步增强系统功能、提高系统性能、降低系统成本和方便系统使用的目的。一体化结构就是一种系统优化的结构。

随着“互联网+”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和对“互联网+”系统功能、性能要求的不断提高,“互联网+”中的许多成分必将根据系统整体优化的要求重新分工、重新组合,甚至可能产生新的成分。

另外,“互联网+”中通信功能从“互联网+”节点中分离出来形成各种专用的“互联网+”互联通信设备,如各种路由器、桥接器、交换机集线器等,也是“互联网+”系统一体化分工协同的体现。

系统一体化的另一条路径是基于虚拟技术,通过硬件的重新组织和软件的重新包装来构造各种“互联网+”虚拟系统以优化系统性能。

总之,未来“互联网+”将是“互联网+”内部进一步优化分工,而“互联网+”

外部用户可以更方便、更透明地使用“互联网+”。

(三)多媒体“互联网+”

被称为多媒体的文字、话音、图像等,实际上并不是物质媒体,而仍是一些信息表现形式。所谓多媒体技术实质上也应是这些形式多样的信息如何进行综合采集、传输、处理、存储和控制利用的技术,也是一种综合信息技术。

人在大脑中存储的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实际上也是一种综合的多媒体信息。进而,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处理,也是一种多媒体信息的处理。因此,知识也是一种综合性的多媒体信息。

现在,高度综合现代一切先进信息技术的“互联网+”应用已越来越广泛地深入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人们从“互联网+”系统得到各种服务,自然希望也能像他们直接观察客观世界以及直接进行人与人之间交往那样,具有文字、图形、图像和声音等多种信息形式的综合感受。

正是人类自然信息器官对多媒体信息的这种自然需求,推动了各种信息技术与多媒体技术的结合,特别是“互联网+”这一综合信息技术与多媒体技术的结合。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恰是信息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而呈现的一种返璞归真的现象。因此,多媒体技术与“互联网+”的融合既是多媒体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互联网+”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因此,未来“互联网+”必定是进一步融合电信电视等更广泛功能,并且渗入千千万万家庭的多媒体。

(四)高效、安全的“互联网+”管理“互联网+”是一个系统,而且很多情况下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它的应用日益广泛、规模日益扩展,而结构日益复杂。如同一个国家需要强有力的管理一样,“互联网+”这样的大系统,如果没有有效的管理方法、管理体制和管理系统的支撑和配合,就很难使它维持正常的运行,因而也就很难保证它的功能和性能的实现。

“互联网+”管理的基本任务包括“互联网+”系统配置管理、性能管理、故障管理和安全管理等几个主要方面。“互联网+”管理系统已成为现代“互联网+”系统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互联网+”管理应着眼于“互联网+”系统整体功能和性能的管理,趋于采用适应大系统特点的集中与分布相结合的管理体制。进一步研究和发展各种先进的访问控制、防火墙、反病毒、数据加密和信息认证等“互联网+”

信息安全技术已成为“互联网+”系统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保障。未来“互联网+”

应该是管理更加高效和更加安全可靠的“互联网+”。

(五)应用服务

设计和建造“互联网+”系统的根本目的就是应用。从系统观点看,“互联网+”

应用最终体现了“互联网+”系统的目的性和系统功能。应用需求始终是推动技术发展的根本动力,技术发展又提供了更多、更好的应用服务,这是技术发展与应用需求的基本辩证关系

因此,基本“互联网+”系统平台之上的各种“互联网+”应用系统已成为“互联网+”系统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具体“互联网+”信息系统系统集成实际上就是用系统工程方法具体规划、设计和构造一个具体的“互联网+”应用系统。

目前,“互联网+”应用系统体系结构的研究、“互联网+”应用软件开发工具的研究、分类应用系统规范和标准化的研究以及综合应用系统集成方法的研究等都非常活跃,取得了很大进展,也体现了“互联网+”系统为应用服务的发展方向。未来“互联网+”呈现在广大用户面前的将是满足更广泛应用需求的、更方便使用的但却更看不到“互联网+”的各种各样的“互联网+”应用系统。

(六)智能“互联网+”

在现代社会信息化进程中,由于“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技术已越来越多地被融入“互联网+”这个大系统中,与其他信息技术一起在全球社会信息“互联网+”这个大分布环境中发挥作用。

因此,人工智能技术、智能互联网与“互联网+”技术的结合与融合,形成具有更多思维能力的智能“互联网+”,不仅是人工智能技术和智能“互联网+”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互联网+”综合信息技术的必然发展趋势。

当前,基于计机“互联网+”系统的分布式智能决策系统、分布专家系统、分布知识库系统、分布智能代理技术、分布智能控制系统及智能“互联网+”管理技术等的发展,也都明显地体现了这种智能“互联网+”的发展趋向。未来“互联网+”系统将是人工智能技术和“互联网+”技术更进一步结合和融合的“互联网+”,将使社会信息“互联网+”不仅更有序化,而且将更智能化。

二、“互联网+”经济学现状及趋势八年前,沃尔玛看不起淘宝,现在急了;五年前,银行看不起支付宝,现在急了;三年前,移动看不起微信,现在急了;二年前,苹果看不起小米,现在急了。

你现在看不起身边给你介绍商机的人,不久你就着急后悔。趋势的来临是抵挡不住的,你看不懂,会有人看得懂。你不相信,会有人相信。在当今跨界、颠覆的时代,你的资源不整合别人就拿走你的资源。当你看懂了,相信了,别人已经成功了,那时你已经来不及了,这就是风口、这就是趋势。

从总体上看,“互联网+”经济的发展才刚刚起步,与此相适应,“互联网+”

经济学还是一个新的概念。作为一个新概念,其理论体系在短期内不可能规范,需要较长时期的实践、研究与整合。

本书中认为“互联网+”经济学体系是指“互联网+”与经济学、商品学、网络经济学、技术经济学、产业经济学、信息经济学、管理学等多学科交叉融合而形成的经济学结构体系,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体系。

“互联网+”经济学是研究“互联网+”经济条件下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充分利用的问题。“互联网+”经济是运用“互联网+”技术改造传统经济模式,使经济模式变得更加智能化,是在一定条件进行智能商品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过程。

但是,并未改变传统经济最基本的运行规律,“互联网+”经济学同样反映价值规律和供求法则,消费者追求效用最大化和厂商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法则同样适用,主要从微观经济宏观经济两个层面来分析。

从微观经济层面看,“互联网+”经济学要研究企业和消费者在“互联网+”经济条件下的市场行为表现。这里的企业不仅包括直接从事与“互联网+”产业有关的经济活动的企业,而且还包括传统产业中利用“互联网+”技术,从管理思想、运行方式、组织结构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变革的企业。企业以智能商品生产、智能商品交换、智能商品物流、智能消费等全过程为研究对象,使“互联网+”生动、活泼起来,具体形成智能商品生产过程、智能商品物流过程、智能商品交换(交易)过程、智能商品消费过程、智能商品再生资源加收过程。这些在“互联网+”条件下的新经济活动需要“互联网+”经济学指导,使其按照经济规律发展。在“互联网+”

经济下,消费者的消费更趋于智能化和透明化,消费者在满足了基本物质需求后,开始更多地参与到消费富含知识和信息的精神产品和劳务活动中。

从宏观经济看,“互联网+”经济下的诸多经济变量,如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收入、总投资、总消费等的基本内涵不会发生变化,但是不排除在“互联网+”经济发展过程中会产生一系列新的问题需要研究,如“互联网+”经济下的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及特征、“互联网+”经济下政府的职能问题、“互联网+”经济下的国际金融与贸易问题、“互联网+”经济下的安全问题等。

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前提下,为了满足“互联网+”经济活动的理论需要,作为一个新的学科也必然要不断完善更新,将呈现出以下发展趋势:(一)“互联网+”经济学体系将不断完善“互联网+”经济学的研究才刚刚起步,其理论体系在短期内不可能成熟,研究、总结,不断地进行完善改进。具体将会从以下几方面完善:(1)“互联网+”经济学基础理论不断得到巩固完善。

(2)积极吸取近期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总结、提炼相关理论与方法,纳入到“互联网+”经济学基本理论方法之中。

(3)积极引入模型化的数学方法,进行“互联网+”技术政策效果模拟论证等,提高“互联网+”经济分析的精细度和可靠性

(4)积极引入边际分析、超边际分析、均衡分析、非均衡分析、产权研究、超产权研究等现代经济学分析方法。

(5)向其他经济学科不断渗透,拓展“互联网+”经济学研究的经济领域。

(6)突出“互联网+”经济学实践环节的重要性,如“互联网+”实验经济学的发展。

(7)“互联网+”经济学将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突出人、物、服务网络的融合。

(二)“互联网+”经济学的应用范围将不断扩大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互联网+”经济学方法的应用范围将不断扩大,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1)广泛应用于各种产业政策的论证与评价;生产力布局、转移的论证与评价;经济规模的论证与评价;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与有效配置的论证与评价;企业信息技术改造的论证与评价;企业信息技术创新、信息技术开发、新产品研制的论证与项目评价;企业信息技术经济潜力的分析、论证与评价;信息技术发展战略的研究、论证与评价等。

(2)“互联网+”经济理论方法也将应用于环境研究领域中,如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的经济损失估算、绿色GDP核算体系、环境政策与管理的经济分析。

(3)在资源技术经济领域,将研究节能技术的经济评价,替代能源新能源技术开发的经济分析,重大能源项目的经济分析以及人力资源配置,技术进步,增长方式转变与就业形势分析等。

(4)在信息经济领域,将应用于技术进步与信息化战略、企业信息化技术经济评价理论与方法等。知识经济研究也将把技术与经济互动关系的研究带入到一个新的天地,相关的研究针对知识经济的发展背景、概念,知识经济与高技术产业的关系,知识经济与工业化现代化的关系,国家技术创新体系等展开。

(5)“互联网+”经济学方法还将应用于以下一些方面:证券投资基金绩效评估,资产评估,资源、生态与环境的价值评估,资本效率与经济增长分析,人力资源开发,政府公共工程项目评价理论与方法,国防军事工程项目的测算体系和经济分析,大型区域开发项目经济分析与社会分析,信息技术产权交易和金融挤兑的博弈分析,等等。

三、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属于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是“互联网+”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

所谓人工智能就是用人工的方法在计算机上实现的,使计算机能做聪明事情的理论与技术。

近年来,人工智能是引起人们极大兴趣的领域之一,它的研究目标是用机器,通常为电子仪器、电脑等,尽可能地模拟人的思维和行为,并且争取在这些方面最终提高并超出人的能力。

人工智能的研究领域及应用范围十分广泛,例如,自动定理证明、推理模式识别、专家知识系统、智能机器人、学习、博彩、自然语言理解等。在人工智能的应用中,最有趣的应该就是机器人了。机器人的范围很广,不仅包括各种外形的智能机器人,还包括一些用于工业生产的、用于代替人类劳动的机器人,并且现在的机器人技术在制造只有某一种功能的机器人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除此之外,在人们生活中的许多方面都能找到人工智能的影子。例如,许多家用电器里都有智能芯片汽车、飞机的导航系统,电动游戏机里的人工智能程序,以及某些特制的能够帮助人的电子产品。

人类在研究客观世界的过程中已经取得了非常瞩目的成果,相比之下,人们在研究主观世界的过程中所取得的成果却非常少。人工智能是新兴学科,也是激动人心的学科。著名的人工智能专家Russell声称:它不同于物理学,这里还有出现几个爱因斯坦的余地。

在大多数学科中都存在着几个不同的研究领域,每个领域都有其特有的研究课题、研究技术和术语。在人工智能中,这样的领域包括以下方面:(一)问题求解

能够求解难题的下棋(如象棋)程序是人工智能的第一个大成就。通过对下棋程序的研究,人们发展了搜索和问题归纳这样的人工智能基本技术。此外,能够把各种数学公式符号汇集在一起的问题求解程序,使其性能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

(二)机器学习

机器获取知识的能力,一种是人类采用归纳整理,并用计算机可接受处理的方式输入到计算机中去;另一种是计算机使用一些学习算法进行自学习(如实例学习、机械学习、归纳学习)。

(三)专家系统

专家系统是一种基于知识的计算机知识系统,它从人类领域专家那里获得知识,并用来解决只有领域专家才能解决的困难问题。目前,专家系统已经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医疗诊断、地质勘探石油化工气象交通、军事、文化教育、空间技术、信息管理等各个方面。

(四)模式识别

模式识别是指如何使机器具有感知能力,主要研究视觉模式和听觉模式的识别,例如识别物体、地形、图像、字体等。

(五)自然语言理解

自然语言理解就是研究如何让计算机理解人类的自然语言,是让计算机能“听懂”“看懂”人类的语言这一思想的科学,主要研究方向是如何回答自然语言输入的问题,摘要生成和文本释义以及机器翻译的问题。

(六)人工神经网络

人工神经网络是研究如何用大量的处理单元(包括人工神经元、处理元件、电子元件等)模仿人脑神经系统工程结构和工作机理的科学。它是由研究人脑的奥秘中得到启发而发展起来的。目前,人工神经网络已经在模式识别、图像处理、组合优化、自动控制、信息处理、机器人学等领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七)自动定理证明

利用计算机进行自动定理证明(ATP)是人工智能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向,ATP 使很多非数学领域的任务,如信息检索、机器人规划和医疗诊断等,都可以转化为一个定理证明问题。

(八)自动程序设计

自动程序设计包括程序综合(自动编程)和程序正确性验证两个方面的内容。

程序综合用于实现自动编程;而程序正确性的验证就是要研究出一套理论方法,通过它们就可自动证明程序的正确性。

(九)机器人学

机器人学是人工智能研究中日益受到重视的一个领域。这个领域的研究问题覆盖了从机器人手臂的最佳移动到实现机器人目标的动作序列的规划方法等各个方面。目前,它的研究涉及电子学控制论、系统工程、机械、仿生、心理等多个学科。

(十)智能检索

例如,基于概念的检索和词的检索的区别,普通DBMS中的检索和智能数据库的检索的区别(利用规则和事实推理出结果)。

(十一)智能控制

智能控制是一类无需(或需要尽可能少的)人的干预就能够独立驱动智能机器实现其目标的自动控制。

人工智能开创了从根本上解放人类智力劳动的途径,在实践和理论上都具有重要意义。在理论上,它使知识的范畴进一步扩展;在实践上,它促进了各领域的飞速发展。随着研究和应用的不断深入,如今人工智能有了蓬勃的发展,专家系统、智能决策、智能移动机器人、自然语言理解以及机器学习、机器发现、机器证明等方面的成就均显示了人工智能的巨大威力。用机器替代人的大脑在很大程度上无疑就是脑力劳动的机械化、自动化,机器定理证明和推理自动化无疑抓住了这一信息智能革命的关键,在为实现整个人类脑力劳动的机械化、自动化的进程中找到了一个突破口,进而也为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从目前的一些前瞻性研究中可以看出,未来人工智能可能会向以下几个方面发展:模糊处理、并行化、神经网络和机器情感。人工智能一直处于计算机技术的前沿,人工智能研究理论的发现在很大程度上将决定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方向。现在,已经有很多人工智能研究的成果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将来,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将会给人们的生活、工作等带来更大的影响。

四、移动互联网的展望

移动互联网是通信网和互联网的融合,是指用户使用无线终端(如手机、PDA 等)通过无线通信网络(如WLAN、BWLL、GSM、CDMA等)接入互联网,实现任何时间和任何地点的互联网连接,使得用户可以使用Email、移动银行、即时通信、天气、旅游信息及其他网络和信息服务。

随着移动通信和互联网技术的相互融合,移动互联网已成为互联网业务创新和发展的重要亮点。目前全球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已达到28.9亿,并且这一数量还在不断增加。传统互联网应用大量向移动互联网迁移,几乎所有的常见互联网应用都能在移动互联网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而且移动互联网还适应移动化和移动终端的特点,开发出极具特色的软件应用商店和位置服务等新型服务,开创了互联网发展的新天地。

对于进入移动互联网的企业来说,只有把握移动互联网发展趋势,才能更好地把握移动互联网发展规律,更好地适应移动互联网发展要求,企业才能走得更好、走得更远。纵观近年来移动互联网发展现状,不难发现,移动互联网未来发展呈现九大趋势。

(一)移动互联网商业价值进一步凸显,产业规模将再创新高近年来,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迅速上升,逐步超越固定互联网用户规模,移动互联网增长势头强劲,成为当前全球信息产业竞争的焦点。传统的互联网巨头都在谋划移动互联网领域的布局,创业公司也将更多的目光投向移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带来无限的想象空间。

一是手机作为第一大上网终端的优势进一步扩大。如今,我国手机网民超越PC 网民,移动互联网超越传统互联网,孕育无限商机和可能,同时也意味着巨大的挑战,终端的小型化、多样化,接入方式的多样化都意味着人们处在全新的互联网生态环境中。

二是智能终端全面普及,消费者通过移动智能终端上网的习惯逐步形成。这进一步带动了智能终端的加速普及,也为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三是移动互联网产业规模迅速扩大,在拉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进一步显现。

首先,移动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相互融合进一步深化,正在融入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为经济发展、方便社会生活注入新的活力,也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然后,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新技术、新应用、新平台的不断涌现,也为移动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再者,移动互联网融入人们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移动互联网可以满足人们的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可以使人们随时随地享受自己需要的服务,利用生活中的碎片化时间上网购物、手机搜索、手机游戏、GPS定位等。它大大改善了人们的工作生活质量,对整个社会经济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移动互联网应用更加蓬勃发展随着移动互联网产业持续稳定快速地发展,移动互联网应用也日渐丰富多彩。(www.daowen.com)

网商商业模式更加多元化,综合平台型企业、B2C等垂直型企业百花齐放,结合线下商务的机会与移动互联网的O2O模式将成为发展的亮点。

(三)传统互联网企业加快移动互联网布局,移动互联网市场竞争更为激烈在这个充满机遇的移动互联网领域,不管是传统互联网巨头,还是准备有所作为的创业者,都在寻找适合自己的发力点。面对巨头的进入,对于移动互联网中小企业和创业者来说,在规模、实力、品牌、资本、人才等方面都难以与互联网巨头相抗衡,但在垂直领域却拥有更多的机会。

如今,移动互联网是众多企业正在角逐的战场,今后移动互联网市场竞争将更为激烈,移动互联网市场将面临重新洗牌,唯有那些持续创新、注重客户体验、打造生态系统、快速灵活的公司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才有可能成为未来的移动互联网巨头。

(四)移动互联网与云计算融合,开创移动云服务新时代云计算是由全球最大的搜索引擎服务提供商谷歌在2007年率先提出的。云计算是将大量用网络连接的计算资源统一管理和调度,构成一个计算资源池向用户提供按需服务,各式各样的服务可以通过网络来完成,而无需在本地计算机或移动终端上进行计算与存储。如今,互联网公司、电信运营商、终端厂商等科技公司纷纷开始云计算布局,面向用户的云计算服务市场前景广阔。

云计算作为一次IT技术革命,移动互联网与云计算的融合发展,不断催生新的商业模式和新的业态。云应用、云服务、云终端等云产品相继出现,市场前景非常广阔。通过为客户搭建移动互联网基础应用平台,通过免费开放API,为更多的客户提供服务,它还带来了商业模式的长尾效应,改变软件应用的商业模式,从而构建面向移动互联网的生态体系,为移动互联网持续健康发展创造新的活力。

总之,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传统的信息产业运营模式正在被打破,新的业务模式正在形成。对于终端厂商、互联网公司、电信运营商来说,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只有重视商业模式创新的企业,才能发展得更好。

(五)不同终端的用户体验更受重视,助力移动业务普及扎根未来的移动互联网将根据不同终端提供不同的网页,以达到最佳的用户体验。

用户需要。有用并受喜爱的移动网络,必会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生根,发芽开花,结出硕果。

(六)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多样化,细分市场继续发力从互联网发展的历程来看,找到清晰而可持续的商业模式需要经过很长的一段摸索期,移动互联网也一样。随着移动互联网发展进入快车道,网络、终端、用户等方面已经打好了坚实的基础,不盈利的情况已开始改变,移动互联网已融入主流生活与商业社会,货币化浪潮即将到来。移动游戏、移动广告、移动网商、移动视频等业务模式流量变现能力快速提升。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进一步普及、使用的深化,盈利模式会成熟,“现金牛”会日益强壮。

(七)未来智能手持终端占比将高于70%据艾瑞咨询统计的报告显示,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占有率仅有20%,远低于智能手机市场占有率高于50%的欧美国家,相比之下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同时,智能终端的普及使得台式机、笔记本电脑与移动终端的界限越来越模糊,许多以前只能在台式机或笔记本上实现的功能已经越来越多的可以在智能移动终端上实现了。

(八)移动与桌面互补

移动与桌面的优势将互补,实现移动和互联网的互补效应。比如说,在周末,移动互联网的使用率更高,而台式机主要在工作日,当用户更多的使用移动终端接入互联网时,将为应用厂商带来巨大商机。

(九)LBS将是未来移动互联网发展的趋势未来基于位置的服务(LBS)将是移动互联网中一个非常大的突破性应用。固定和移动互联网的最大差别就是移动是非常本地化的,在位置服务和位置信息上有非常大的优势,厂商可以把用户在其位置的信息进行更多的服务和整合。

如今,移动互联网已进入最好的时代,正在高速发展。移动互联网给人们带来了无限想象的空间,也为人们工作和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拥有更多创新和发展的机会。围绕开放平台的移动互联网产业格局也在深刻变革,产业链主体之间的关系更加复杂,移动互联网的繁荣和发展必将催生更多成功的公司和品牌,它们会不停地创新,共同推动整个行业的快速发展。

五、“互联网+”的未来技术、未来管理、未来社会(一)“互联网+”的未来技术——交互式多媒体与技术创新网络计算机1.网络计算机

受摩尔定律的作用,网络计算机将不断增强处理能力,借助宽带互联的网络效应,逐步向人脑计算和智能逼近,一台个人网络计算机不仅能满足消费者对各种信息(包括数据、文字和视频)的获取与通信要求,还将能像专家一样根据事实和知识提供各种决策支持和服务。网络计算机具有的超容量存储,使用者将各种格式的文件存在服务器上,需要时可下载。服务器上的原始文件将通过图标和名字与个人信息终端或显示设备上的备份相连接,通过自动更新,数据完整性将会保持,没有上载和下载的麻烦。

2.网络通信

随着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计算机网络、电信网络和广播电视网络的交叉融合,数字通信将无处不在。除了光纤网络、高频无线网络(如微波和卫星通信网络)外,固定电话网络、移动电话网络、长途载波、数字数据服务和因特网将不再有什么区别,也将传输数字信号,所有数字通信都可以相互转化以及相互操作。各种终端显示设备将无处不在地接受这些数字信号。

3.网络基础设施

为加快数字网络通信的传输速度,光纤宽带网络将成为未来通信的主要基础设施。当光纤宽带网络提供更多的带宽和更快的连接,进入信息高速路的基础设施入口处的堵塞将被缓解。然而,送往光纤的产品也将更大和更复杂。结果不是如何节省带宽,而是如何引导产品以利用好带宽。因此,重要的是如何加强带宽管理。建立在统一规范基础上的综合网络应用平台和标准网络接口,是充分利用宽带网络基础设施的重要途径。

(二)“互联网+”的未来管理——虚拟经济与管理创新虚拟经济的聚合效应1.虚拟主体

虚拟市场的存在是虚拟经济的基础。当交易在数字虚拟市场空间中进行,就存在虚拟的市场。当买方、卖方及中介确立它们的在线身份时,它们就成为虚拟市场的参与者——虚拟市场的虚拟主体。虚拟市场中的虚拟主体的表现形式则是多种多样的:虚拟参与者可能是自动软件代理,一个在线人可以同时在许多地方存在,或者一个人可能有许多在线身份,这样,一个人的多个选择将会有多个在线主体,一组消费者或一组商家可以组成一个主体。

2.虚拟产品

虚拟市场空间的天然居民当然是虚拟产品。当知识信息转化为文字、图像、数据、音频、视频的形式由0和1组成的数字文件时,这就是虚拟产品。它存在于虚拟空间,通过数字传输、储存、显示、消费、更新、分享与交换。

3.虚拟过程

虚拟市场的交易过程是指虚拟市场的参与者,通过实时与交互的通信,与其他产品或参与者交互的过程。这个虚拟交易的互动虚拟过程包括交易前的信息查询与议价、交易中的订货与支付、交易后的传输、使用许可与产品更新升级等。在虚拟市场空间里与虚拟交易相关的互动虚拟过程将变得越来越重要。如供应链管理、用户直接参与的产品设计、面向用户的广告、与消费者协商。交易互动的虚拟过程不仅大大提高了交易效率,也将从根本上改变生产、消费、分配和交换等经济活动过程的各个方面。

4.虚拟经济

计算机、软件和电信基础设施形成虚拟参与者交互交换虚拟产品的竞技场,虚拟经济就是这个竞技场上的游戏,它是虚拟主体、虚拟产品、虚拟过程和虚拟市场结构的聚合。所有的虚拟主体聚合在同一个虚拟市场空间——一个共同的无限的虚拟网络之中;所有的产品都以相同的数字化形式聚合成数字多媒体;所有的经济过程都聚合成一个虚拟经济过程,聚合后的虚拟市场价值链,不仅连续而且同时实现;产品数字化以及数字信号的传输技术使基础设施聚合成为可能,不同的通信基础设施聚合在同一通信平台;网络的全球化意味着市场空间的聚合,在同一个虚拟市场空间里,没有边界,没有专卖,没有空间上的垄断。

5.虚拟经济运行

虚拟经济中将会挤满计算机中介,包括网上银行、数字货币服务器、电子购物中心、搜索服务等提供校验、付款、质量保证、版权清理、版税分配及分发等多种多样的中介服务。可以预见,未来的虚拟中介,将不仅支持虚拟交易的完成,而且还将在诸如市场组织、经纪人和个性化产品的提供等方面提供各种便利来促进市场和非市场的进程。

(三)“互联网+”与未来社会——信息社会与制度创新个性化与网络生存环境1.个性化与网络生存环境

目前,网络经济的发展不仅促进“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创新,也促进社会各种制度的创新。

在制度创新方面,又可以分为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上的制度创新。在宏观层面上的制度创新主要是国家立法的创新、政府管理体制的创新和整个社会经济环境的创新(风险投资、融资体制、社会保障体系等)。

在微观层面上的制度创新主要是企业的管理制度、法人治理结构,尤其包括个人分配制度。

2.互联网政务的勃兴

正像信息技术深刻改变了商业结构一样,可以预见,计算机通信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将极大地影响各级政府的结构和职能。政府在推动发展“互联网+”、在线教育、远程医疗以及其他功能的信息基础结构,在通过“互联网+”技术更快捷、更经济地完成自己的使命的同时,“互联网+”技术和数字经济的发展将深刻改变公众的期望和政府的工作方式。

3.国家安全(主权和领土)

由数字经济推动的全球经济一体化意味着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活力将越来越依赖其全球贸易伙伴,因此需要更能够确保安全的、更协调的全球性方法。其途径是越来越多地通过双边的和多边的国家联盟,如北约、欧盟、非盟、东盟、上海合作组织等机构。显然,“互联网+”技术将通过提高协调和智力分享等集体智慧手段来实现上述目标。

另一方面,数字经济的进步同样意味着国家安全正经受新的威胁,特别是信息战——袭击一国的信息系统,将变得越来越严峻。恶意的黑客或敌对国家通过病毒侵害和其他威胁手段来破坏一国的信息交流系统,不仅将影响到军事情报系统,可能还影响到电信网络系统、空运控制网络系统、电力网络系统、石油和天然气管道网络系统等民用网络系统等。毫无疑问,政府可以通过交流对全球信息结构所受到的威胁提供帮助,并采取措施来保护自己的信息和电子交换系统,通过鼓励发展和分配新技术来保护信息系统和网络。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数字经济之中,使他们保持协调以确保网络的安全可靠将会变得越来越困难。但是,政府、行业以及用户之间的协调,对于支撑数字经济基础设施结构的活力和安全性将是至关重要的。

4.个人安全(人身安全和财产保护的法律和秩序等)调查显示,网络用户最关心的问题是私人隐私的保护、盗版以及色情内容问题。人们期待政府在制定寻找法律解决方案方面有所作为。这样的法律解决方案是全球性的,因为因特网和电子犯罪是不分国界的。同时,这些解决方案还必须与保护言论和评论自由的国家和地方法律保持一致。

5.基础设施(交通、电力、自来水等)政府的传统职能是建设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基础设施,诸如道路、桥梁、港口、机场、自来水、电力、供暖、天然气管道等。这些公共基础设施是全体公民的需要,以实现最大的社会福利。私人公司却很难承担这样的社会职能。然而,在大多数国家,数字经济所需的信息基础结构——信息高速公路,却不是由政府来建设的。但政府在支持信息基础设施的发展并为这些信息基础设施的应用营造良好的人文法律环境方面,将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同时,政府在消除数字鸿沟,确保所有公民参与其中的机会方面,将肩负着重要职责。

6.商业法则

在线交易的全球性使得商业管理规则需要考虑各国法律的约束,并找到共同遵守的商业规则;作为执行在线交易商业规则的执行者,有权对出现不符合商业规则的在线交易进行调查,并为受害方提供帮助。政府在这方面将起到重要的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们要找到并处罚那些欺骗顾客的公司,特别是通过对在线商业的监控来发现、公布并处罚那些利用互联网进行数字化欺诈的人。

7.公众健康和医药食品安全

新的“互联网+”技术为公众健康和医药食品安全部门提供了传递保健建议和消费者信息的新工具。疾病控制和防治中心、国家医药管理部门以及卫生检疫防疫部门等建立有效的网络站点,来保证公众得到广泛和有效的信息。与此同时,数以千计的提供保健信息的私人站点也在不断涌现。无论是传统药品还是替代药品在网上都有详细介绍。电子诊断的发展会使电子医生在没有执照和足够训练的情况下营业和开药,在全球电子市场中保护病人免受庸医之害将变得越来越困难,而这方面正是政府应尽的职责。

8.教育

“互联网+”技术将给传统教育从形式到内容带来革命性的挑战。教育信息网络将教学的空间从教室拓展到虚拟的电子空间,各种便捷的宽带接入方式,使每一位需要受教育的人都可以通过远程教育的方式随时随地获取教育内容;日益丰富的在线教育课程提供了老师在课堂上不能讲授的丰富多彩的知识,各种各样的多媒体课件资源满足各种不同的学习需求,以网络资源远程传输为手段,以多媒体教学课件资源为内容,以自主学习和互动交流的教育数字革命将不仅提升教育的质量方式,同时将对政府资助的公立学校体系和以私人投资的私立学校的传统教学方式提出新的挑战。

9.研究和发展

到今天,全世界成千上万的人们在使用因特网商业服务系统。像ARPANet这样的长期研究项目不可能由私人部门来完成,特别是在那些面对激烈竞争的行业部门中;现在很多高新技术产品都是由研究与发展的成果转化而来的。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政府在研究和发展方面的支出比重将相应提高。

此外,“互联网+”技术将提供传播研究成果的新机会,并将把政府研究项目和商业以及社会需求更好地联系在一起。有理由相信,“互联网+”技术将缩短实现研究和发展成果商业化的时间,这无疑对产业和消费者都是有利的。

10.经济发展

数字经济的发展将给那些原本在主流之外的经济发展提供新的机会。大量的小企业通过网络销售产品并将业务拓展到全世界。在推进“互联网+”的种种努力中,最初常常是政府播下的种子。数字经济的发展不仅满足经济方面的希望,而且还要满足社会和文化方面的需要,而政府的目标正是为公众提供所需要的信息和工具来帮助他们。

11.灾难防治

政府在自然灾害,如洪水、地震、飓风等面前经常会采取紧急行动,帮助公众抵抗没有预见到或无法预见的不可抗力的自然灾害。数字经济给政府在抵抗自然灾害方面提供了新的机会。“互联网+”技术在协助政府处理应急事件中提供广泛的信息源和在线支持,对于有效防止和减缓自然灾害给社会造成的损失方面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12.环境保护

“互联网+”技术使政府履行环境保护职能拥有了新的手段。各级环保监管部门越来越依赖经营单位污染物排放的申报,但如何监控经营单位的污染物排放量是否超标?环保部门借助“互联网+”技术建立一个污染物排放数据库,核实经营单位申报的污染物排放的数据并将结果在因特网上公布。这样,公众就知道了是谁在污染环境。同时,环保部门也可以利用这些信息要求经营单位采取措施以减少污染物排放量。政府通过向当地公众提供信息,加强了地方的反应能力,从而可以减少自上而下解决问题的需求。

在“互联网+”经济时代,公众还会依靠政府提供的一系列服务,“互联网+”

技术不会消除对政府的需求,相反,“互联网+”技术能够使政府更高效率地工作,并获得完成传统任务的新方法,向更高效的网络化政府迈进。新的“互联网+”技术将改变政府收集、处理和传播信息的方式,同时将帮助个人解决问题。因此,应重新审视政府在数字经济中的角色定位并设计一种新的组织结构来提供公众需要的核心职能——国家安全、个人安全、商业法则、教育、研究和发展、环境保护等。如果说预测技术发展是困难的,那么,预测技术的应用将是更困难的。然而,现在正是我们需要开始思索新的“互联网+”技术将怎样改变我们管理自身的方式的时候了。

案例分析:微信6亿用户背后的秘密和真正价值微信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1月21日推出的一款通过网络快速发送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支持多人群聊的手机聊天软件。用户可以通过微信与好友进行形式上更加丰富的类似于短信、彩信等方式的联系。

微信软件本身完全免费,使用任何功能都不会收取费用,微信时产生的上网流量费由网络运营商收取。2012年9月17日,微信注册用户过2亿。目前微信注册用户量已经突破6亿,是亚洲地区最大用户群体的移动即时通讯软件。

除了背靠腾讯强大的社交关系链,知名IT评论人洪波曾评价微信的成功之道,“创新的功能和极致的用户体验是其杀手锏”。在外界探讨微信和微博哪个具有更高的营销价值的时候,我们是否更应该沉下心来思考一下微信6亿用户背后的秘密和真正的价值。

仔细观察可以从中发现很多学问,大概有以下几点。

(一)微信六亿用户背后的秘密

1.精准定位

微信产品的精准定位是建立在多年的产品经验之上的。微信的灵魂人物张小龙先生有十多年的互联网产品经验,从Foxmail到QQ邮箱和微信,一直致力于用简单的规则构造复杂世界。他对微信精准的定位是微信成功的首要因素。

2.懂产品

从模仿的角度来说,腾讯是一个很懂产品的公司。这使得腾讯模仿的每一款产品都能够稳定在一个既定的水准上,类似那种工厂化的产品开发。这使得腾讯在产品层面上不会出太大的问题。对于其他大部分也是模仿国外应用的小公司来说,要达到类似的水准其实需要更长的磨合期。

3.微创新

微信的成功至少部分上应源于投入。在微博上的颓势,使腾讯对这一新兴潮流不敢怠慢,QQ邮箱团队的大批研发人员随之转入微信部门。微信2.0发布前后,阅读空间项目组更是全部移师微信。这使微信研发团队总人数达到200人,这几乎已经与整个小米科技的规模不相上下。

腾讯擅长的“微创新”同样功不可没。在最初的激情过后,拥有400万用户的微信疲态渐显。针对这一情况,微信添加了“对讲机”和邮件提醒功能,已近停滞的业务随之回暖。随后,腾讯又相继发布了,“寻找附近好友”“摇一摇”和“漂流瓶”,这3个与地理位置相关功能将微信的适用范围从熟人推广到陌生人,也将手机的移动特性发挥到了极致。

“创新就是对用户体验的极致追求,这种开放的眼光与创新的精神是将微信引领至最后并获得成功的根本。”马化腾在第四届中英互联网圆桌会议上曾有过这样的表述,“微信很好用”几乎是用户选择微信的最重要理由,一切从用户的角度出发,不盲从一时的潮流,不追求大而全的功能点,只从用户的角度出发,摒弃了华而不实的功能,完善细节,不断创新,才成就了今天的微信。

4.执行力

作为一个大公司,腾讯在新产品上的执行力似乎并不逊色于初创公司。仅2012年一年,微信就共发布4个平台版本共44次更新。

5.从头打造移动互联网

事实上,微信的用户增长并非借助转移QQ关系链获得,而是大量来自用户的主动添加。超过70%的用户通过手机通讯录添加好友,将线下社交转移到移动互联网上来。添加微信好友需要用户的主动参与,微信只是通过“好友推荐助手”进行提示。

在发展陌生关系链的过程中,微信尝试了多种手段和创意,包括扫描二维码、摇一摇、漂流瓶等功能,为微信注入更多的社交元素。

6.更轻松的沟通体验——娱乐化

一款好的产品一定要有吸引用户的亮点功能,微信的“动画表情”“Emoji表情”“自定义表情”以及“石头剪子布&扔骰子游戏”功能使得这款产品除了具有社交沟通功能,更具备娱乐化的属性,带来轻松的用户体验。

在用微信聊天的过程中,用户可根据自己的喜好与心情,选择恰当的图案作为聊天界面的背景。在不同的场景与意境中与不同的人聊天,将会是怎样一种情景呢?另外,闲暇时通过微信与好友玩玩石头剪刀布和扔骰子的游戏,即便大家相隔两地,微信也不会让距离和互动遥远。

其实一款产品的成功不在于功能的多寡,也不在于宣传的花哨,关键是要有能够打动用户的小细节。微信这款产品,从用户体验出发,寻找到与用户生活娱乐相关的甜蜜点。“语音对讲”“查找附近的人”“摇一摇”“漂流瓶”等功能在满足用户本身对沟通强烈渴望的同时,也帮助用户拓展了关于沟通形式与深度的思考。

微信绝不是简单的一个产品,在将来,会是一个系统甚至生态系统。微生活并不是微信,腾讯O2O和电商也不会靠微生活以及腾讯电商。微信志向远大,努力不懈,通过应用对庞大的云端实时的数据流,用各种各样的形式满足人们对资讯和通信的各种要求。而且,微信重点发力,目标明确,就是要把自己打造成一个“信息的平台”,做成“一种生活方式”。一个目标明确的人比一个不知道要去哪儿的人肯定走得更快,也更远。

(二)微信:“互联网+旅游”,一“触”即“发”的旅游体验2014 年的洛阳牡丹花会,在拥挤的人流中找不到旅游乐趣的外地游客,在出租车上问司机:“ 洛阳当地有什么好玩的,好吃的?”司机这样回答“扫一下我手头的卡片就知道了”。很多游客都发现,洛阳数千辆出租车前座台卡上有一个二维码, 乘客好奇的打开微信扫一下,微信上就会立即展示出洛阳当地特色好玩地儿,包括景区、特产和吃住行等信息,游客可以直接通过微信支付,下单购买到白马寺的门票,订好酒店。这样,游客不用去景区排队,随时随地想去哪就立即微信下单。这就是“一扫码上游”体验,是马上游科技开发的旅游产品微信分销平台。

(三)微信连接无限可能,让“互联网+”更容易落地在第一代、第二代网络时代,建立一个网站是一个公司正不正规、有没有实力的基本表象,就跟一个合法公民有没有身份证是一样的道理。但在“互联网+”当下,作为个人,你用不用微信,这是一个跟不跟上时代的象征,上至80岁的老人,小到五六岁小孩子。作为企业,你的企业有没有一个微信订阅号、订阅号帐号更新与专业度如何,有没有服务号、企业号,代表你这个企业与不与时俱进,互不互联网化,跟不跟上时代有很重要的代表意义。到未来,微信能服务一切、链接一切,将成为国人最重要的网络入口,购物,交水、电、煤气费等与生活息息相关、无所不能。

(1)通过微信连接WIFI和“摇一摇周边”的能力,微信打通了“人—服务—信息—线下连接”商家由此获得了的更便捷、精准的近场服务能力。

(2)以前,WIFI只是个免费的服务,如今“微信连WIFI”不仅免费,还是个“功能性服务转换程序”,它为商家提供了一个营销的快捷新入口。

(3)“摇一摇周边”通过在现实场景中对用户提供精准的定位,帮助线下商业及服务得以近距离连接用户,并为其提供个性化营销、互动及信息推荐等能力。

(4)“摇一摇周边”以其便捷的互动方式、精准的个性化近场服务模式,有效刺激了业务发展,赢得了众多经营场所的青睐。

(5)微信卡包有四大基础能力:①一级入口。②卡券收纳能力。③社交转赠能力。④消息触达能力。

(6)微信卡包还拥有自定义模块、模板消息、关注公众号等个性化能力,助力合作伙伴形成消费闭环、拥有更丰富的触达场景并沉淀用户。

(7)微信扫一扫将成为连接“用户—商品—品牌商”的新模式,让每个商品都能成为品牌商的互联网入口。

(8)未来,微信“扫一扫”将整合、打通多种能力,帮助商家通过商品条码/二维码连接用户,提供服务和推广销售,更方便地进行商品入库、商品主页运营、用户管理和数据分析。

(9)微信“扫一扫”可通过商品主页,为商家提供售后保修、防伪查询、产品教育、关注公众号、卡票券派发、抽奖活动、派发红包、线下门店管理等多种服务和营销能力。

(10)通过更多第三方和商家的支持,“微信连WIFI”+“摇一摇周边”将帮助企业接线下不同产品的解决方案、连接用户并帮助提升营销效率。

2009年6月15日我在我新浪博客撰文“中移动与腾讯迟早必有一战”,文中提到:随着3G与带宽的飞速发展及普及,人们的生活越来越依赖网络,当我们的电脑桌面只剩下浏览器的时候,当我们手中的手机也是电脑的时候。现实生活网络化,网络生活现实化,我相信这一天不会太遥远。在中国,谁更有可能成为未来最大的赢家?谁拥有最多的用户群并且黏着度最高。中国移动与腾讯两个当之无愧。一个是中国规模最大的移动通信运营商,一个是世界上最大的IM线上通信提供商。随着3G与带宽的升级加速,本来各霸一方的彼此已经不可能只甘愿守住本元业务,交火从此开始。这只是冰山一角,更大的碰撞还在后面。虽然说真正的制胜之道不是屈人之兵,而是化敌为友。但是我看这两个最大的“主”要化敌为友的难度不小。一个把短信变成飞信,一个把网络聊天变成移动聊天。这种模式随着3G的来临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空间。所以谁能降服谁呢?怎么化敌为友?这一战依我看少不了。虽然中国移动与腾讯这一战好像少不了,但是我更希望他们能化敌为友,转而双赢甚至于多赢。

马云说,第一次工业革命历经50年,带来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革命是能源革命,历时接近50年,爆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成就超级大国——美国。第三次革命是信息革命,我们已经走过了20年,30年后中国将统治世界。希望如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