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了无所不在的云计算、大数据、跨界打劫、颠覆、创新等各种信息的“互联网+”,定然会改变我们的生产、工作、生活方式,引领出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常态。“互联网+”的大时代已不可逆地悄然来临,并会在未来的日子里深刻影响整个世界。
一、“互联网+”为什么这么火?
时下,“互联网+”是最火的热点词汇之一。“互联网+”与“一带一路”“四个全面”“命运共同体”等诸多名词,成为时尚的话题。2015年3月,在百度中搜索“互联网+”可找到相关网页上千万篇,这表明“互联网+”代表的新经济现象已深入人心。无论你有没有感知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互联网+”的大时代都以不可逆的势态悄然来临,并会在未来的日子里深刻影响整个世界。
2015年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8次提到“互联网”,并首次明确了“互联网+”的概念和行动计划。他说:“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网商、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
“互联网+”概念和行动计划的提出,给了大家无限的想象空间。
“互联网+”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
最早提出“互联网+”概念是在2012年,当年这个概念还是互联网圈内的一种发展理念探索,认为它是互联网对传统行业的渗透和改变。仅仅3年时间,“互联网+”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
腾讯CEO马化腾也提出“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把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结合起来,创造新的发展生态”。并建议制定“互联网+”的全面发展国家战略,推动“移动“互联网+”民生应用”改造各个行业。他把这个概念描述成是一种“生态”。
总理的解释很明晰,“互联网+”行动计划是指,利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等将现代制造业结合,形成在创新2.0下互联网发展的新形态、新业态。
诞生于工业文明时代的商业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信息智能文明时代人们的生产、工作、生活方式的需求了。正像农耕文明时代的商业模式不能适合工业文明时代一样。
如今已进入信息智能文明时代。寻求、发现和认识什么是这个时代最先进的生产力、交换力和消费力,已显得非常紧迫。我们必须要改革各种商业旧思想、旧模式、旧框架,采用新理念、新模式、新结构。只有这样,才能创新出规模庞大的信息智能经济,启动并坚实地承托起更便捷、更安全、更幸福、更有价值的高品质生活模式。
在全球信息化的趋势下,世界范围的传感器联网、计算机联网、云端共享将使越来越多的传统领域以数据流通取代产品流通,将传统劳动演变成智慧劳动和应用服务。这一新兴的劳动和产品能够通过“互联网+”来再运用或再分配,其价值的增加是通过智慧劳动而不是传统工作来实现的。经济将以前所未有的渗透力和影响力,将创新的智慧劳动和智慧经济带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全方位地影响我们各行各业的方方面面。
在这里,“互联网+”中的创新智能劳动不是去替代所有的劳动形态,不是去否定传统的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服务经济的存在,相反,通过劳动的智能化会促进这三种经济的大提升。由此,物质型经济会在“互联网+”经济和环境下得到更大的提升,只是其在整个社会经济的贡献值和地位相对于“互联网+”经济有所下降。而“互联网+”经济在各个经济结构中的贡献地位和主导地位,定然也会替代物质型经济,并在整个经济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
随着“互联网+”应用的深入,以互联网和数字产品为主导的数字生活,以出乎人们意料的速度,向智能生活模式转型,迅速地展现出“互联+万物+云计算+创新+智能终端”=“互联网+”的集成态势,极大地拓展了人们的活动时空。 因此,“互联网+”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信息交互工具,更是转向成为一个具全面应用功能的综合生活平台和工作平台,托起了我们未来的信息智能文明生活。
当今世界,信息传播的速度、交易的速度、决策所需的时间、信息传播的成本、交易的成本,是决定商品成交率的第一要素,也是衡量一种新的商业模式先进科学与否的最重要标准。最火概念“互联网+”,作为一种智能文明新生态,不仅具备了相当的商业优势,而且可持续、可分享、可共赢。因此,可以说,我们未来的生活主要形态是“互联网+”环境支撑下的生活,社会经济特征也将变为“互联网+”环境支撑下的经济。
二、“互联网+”是时代的选择
欧盟发表的《欧洲数字竞争力报告》称:自1995年以来,欧盟几乎一半的经济增长都归功于信息和通信技术。随着信息技术对整个欧洲经济的渗透——宽带应用、服务以及无线设备的普及(包括智能终端和移动应用程序),信息技术对于欧洲的社会结构、社会发展动力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从报告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个信息:全球近十年来,对于所有的经济领域来说,发展关键是信息技术化,未来更是创新信息智能互联化。
信息互联在各国经济中的核心地位已经非常突出,从农业到制造业、服务业,再到政府部门,信息互联已经成为一个“普遍深入”的因素。
这些技术的联动,最终实现的是世上各种有形的、无形的资源在时空上的利用最大化、安全保障化、成本最低化。
《纽约时报》引述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经济学教授罗斯?加诺特的话说,中国提供廉价劳动力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相信中国接下来将会进入一个“高质量增长期”,其中工人工资以及劳动所得在GDP的比重将会增加,过去30年发生的收入分配不公现象将会得到扭转。
据世界银行等多家机构的报告预计,如果中国经济增长顺利转型,中国经济将在未来20年内超过美国。
报告还指出:在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后,中国将面临经济结构调整和重新均衡的挑战。
这就给我们提出了以下问题:中国经济增长是否能顺利转型?主要靠什么力量来实现?
结合当今全球经济的运行环境和整体发展趋势,我们可以看出,我国经济结构调整是否成功,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的“互联网+”经济,即信息互联经济的发展程度,取决于“互联网+”经济在整个经济结构中所占的比重和影响力。
通过阅读一些官方发表的资料,我们可大致了解到中国“互联网+”经济所处的基本背景情况:
资料1:全球制造业增长放缓,全球工业复苏仍然参差不齐,并可能正在失去动力(来源:《经济参考报》)。
资料2:我国工业增长平稳回落(来源:中经网)。
资料3:发改委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全球IT市场复苏强劲(来源:新华网)。
资料4:2014年我国电信业务总量同比增长16.1%(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2015年3月份发布的统计快报显示:我国通信业务6个月来平稳发展,全国移动电话用户已经达到12.9亿户,普及率达每百人94.6部。
资料5: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统计司司长盛来运说:“从中国经济的运行情况来看,当前面临着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也是一个老问题,就是结构调整问题。在以前的经济增长中,确实过多地依靠投资和出口的拉动,这种经济方式我们已经意识到,对我们国家来讲是不可持续的,因为它对外部的市场和资源的消耗比较大。我们在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上要实现三个目标:一是由投资和出口拉动向消费、投资、出口协同拉动转变;二是由工业带动向一产、二产、三产协调拉动转变;三是由过度依靠资源消耗向依靠技术、管理、创新方面转变。”(来源:中国网讯)。
通过以上这些简单的资料,我们就可以看出:第一,全球经济低迷震荡,作为“互联网+”经济的基础——信息经济却持续增长。
第二,随着全球一体化的进程,和谐经济框架再次被提到了经济发展的首要位置。
第三,中国经济运行数据提示:中国经济面临结构性调整。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我国政府提出在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上要实现三个目标,它的实现途径均将涉及“互联网+”经济领域:第一,由投资和出口拉动,向消费、投资、出口协同拉动转变。协同就是需要同步提高,无疑高科技的应用是这三驾马车最佳的引擎。
第二,由工业带动,向一产、二产、三产协调拉动转变。一产、二产、三产的创新化应用和信息经济比重提升,直接影响着整个“互联网+”经济体的单位成本构成。
第三,由过度依靠资源消耗,向依靠技术、管理、创新方面转变。“互联网+”
经济的基础是科技和创新,“互联网+”经济占整个经济体的份额比,也直接或间接反映了整个经济体资源消耗的依赖度的下降程度。
正是这些“互联网+”经济的技术、管理、创新等要素的变化结果,最终将体现出我国经济结构转型的程度。
“互联网+”经济不仅会表现在在我国三产里面的比重不断上升,而且将直接渗透到我国的一产和二产之中,影响到一产和二产。 于是,“互联网+”经济也就将顺理成章地成为我国经济结构实现转变所要研究的重中之重。
身处全球经济依存度相对高度发达的大环境中,我们不能不注意国际形势的走向。如今,发达国家中已经有一半以上的从业人员从事以信息为主的工作,且预测在未来10年人类的全部工作中将有4/5与信息经济有关。
再者,以电脑、网络、机器人为标志特征的信息时代,正以热核裂变的惊人速度,迎面向我们袭来。信息已从科学家的实验室走进了办公室,走进了普通家庭。
信息已经将全世界的电脑都联系起来了,各种多媒体视听设备丰富着每一个人的生活,改变着全球人类的生活习惯、工作习惯、学习习惯、生产习惯、科研习惯和商业习惯,丰富了人类的生活内容。
网络、计算、数据、知识……各种信息像空气一样充满了所有的空间,无所不在、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无孔不入。以各种语言、各种媒介、各种编码形式,搭载在不同频率、不同载体和不同功率的电磁波上,这种肉眼看不见的电磁波或光波,通过空气或光缆,以光的速度进行传播。所以说,空气中都充满了许多肉眼看不见的信息内容。
不同内容的信息,能产生不同的价值和价格,不同内容的信息,会有不同的市场需求,能服务不同的行业,不同的人群。
信息采集的成本、采集的方式、检索的方法、检索的效率、扩散的速度、存储的成本、交换的成本,已与人们的生存质量息息相关。
不难发现,“互联网+”的提出与行动的明确正是时机。无所不在的计算、数据、知识、创新等各种信息的“互联网+”,定然会改变我们的生产、工作、生活方式,引领出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常态。“互联网+”的商品生产自动化、商品交换自动化、商品消费自动化、消费智能化、生活智能化的时代正向我们走来。
因此,我们很有必要对“互联网+”做一次新的全面审视和深入研究,找出其智能文明的核心点,以帮助我们更快更好地体验到“互联网+”新形态的魅力:可数倍于以往地提高人类工作、学习、生产、科研、商务活动的效率,促进商业模式的改变,并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产生天价的实用价值。
三、“互联网+”的本质内涵
“互联网+”的关键不在“+”,而在“网”。网的意义不仅是连接,更重要的是交互,以及通过互动衍生出来的种种可持续发展的特性,以最有效地提高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率,改善人类发展水平。
对“互联网+”的本质概括起来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互联网+”的核心和基础是互联网“互联网+”是在互联网的基础之上,构建的一个能实现人与物、物与物的信息交换和共享的网络信息系统。整个信息系统的运行都是借助互联网的网络系统,“互联网+”是互联网接入方式和端系统的延伸,也是互联网服务的拓展。
(二)“互联网+”实现了物质世界和信息世界的无缝整合我们可以把“互联网+”理解为一个动态的全球信息基础设施,它的实质就是将世界上的人、物、网和社会融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在“互联网+”的基础上,使世界上人类的生活活动、生产活动、经济运作、社会活动更加智能化地运行。
(三)“互联网+”的六个基本特征通过“互联网+”的概念可知,“互联网+”是通过各种感知设备和“互联网+”
连接物体与物体的,全自动、智能化采集、传输与处理信息的,实现随时随地和科学管理的一种网络。所以,一般认为,“互联网+”具有“网络化”“物联化”“互联化”“自动化”“感知化”“智能化”等基本特征。
1.网络化
网络化是“互联网+”的基础。无论是M2M、专网还是无线、有线传输信息,感知物体,都必须形成网络状态;不管是什么形态的网络,最终都必须与互联网相连接,这样才能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
2.物联化
人物相联、物物相联是“互联网+”的基本要求之一。“互联网+”可以让人们和物体“对话”,让物体和物体之间进行“交流”。可以说,互联网完成了人与人的远程交流,而“互联网+”则完成人与物、物与物的即时交流,进而实现由虚拟网络世界向现实世界的连接转变。
3.互联化
“互联网+”是一个多种网络接入、应用技术的全方位集成,也是一个让人与自然界、人与物、物与物进行交流的平台,因此,在一定的协议关系下,实行多种网络融合,分布式与协同式并存,是“互联网+”的显著特征。与互联网相比,“互联网+”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具备随时接纳新器件、提供新的服务的能力,即自组织、自适应能力。
4.自动化
通过数字传感设备自动采集数据;根据事先设定的运算逻辑,利用软件自动处理采集到的信息,一般不需人为干预;按照设定的逻辑条件,如时间、地点、压力、温度、湿度、光照等,可以在系统的各个设备之间,自动地进行数据交换或通信;对物体的监控和管理实现自动指令执行。
5.感知化
“互联网+”的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就像视觉、听觉和嗅觉器官对于人的作用一样,它们是“互联网+”的感知元器件。
6.智能化
所谓“智能”,是指个体对客观事物进行合理分析、判断及有目的地行动和有效地处理周围环境事宜的综合能力。“互联网+”的产生是微处理技术、传感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无线通信技术不断发展融合的结果,从其“自动化”“感知化”要求来看,它已能代表人、代替人“对客观事物进行合理分析、判断及有目的地行动和有效地处理周围环境事宜”,智能化是其综合能力的表现。
“互联网+”不但可以通过数字传感设备自动采集数据,也可以利用云计算、模式识别等各种智能计算技术,对采集到的海量数据和信息进行自动分析和处理,一般不需人为干预,还能按照设定的逻辑条件,如时间、地点、压力、温度、湿度、光照等,在系统的各个设备之间,自动地进行数据交换或通信,对物体实行智能监控和管理,使人们可以随时随地、透明地获得信息服务。
四、“互联网+”的十一大优势
“互联网+”的精髓不仅是对物实现连接和操控,它通过技术手段的扩张,赋予网络新的含义,实现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相融与互动、交流与沟通。因此,它至少具备了如下优势:
(一)“互联网+”并不是互联网的翻版,也不是互联网的一个接口,而是互联网的一种延伸
作为互联网的扩展,“互联网+”具备互联网的特性,但也具有互联网当前所不具有的特征。“互联网+”不仅能够实现由人找物,而且能够实现以物找人,通过对人的规范性回复进行识别,还能够做出方案性的选择。
(二)合作性与开放性以及长尾理论的适用性,是“互联网+”在应用中的重要特征,引发了“互联网+”经济的蓬勃发展对“互联网+”来说,通过人物一体化,就能够在性能上对人和物的能力都进行进一步的扩展,犹如一把宝剑能够极大地增加人类的攻击能力与防御能力;在网络上可以增加人与人之间的接触,从中获得更多的商机,就好像通信工具的出现,可以增加人们之间的交流与互动,而伴随着这些交流与互动的增加,产生出了更多的商业机会;如同在人物交汇处建立起新的节点平台,使得长尾在节点处显示出最高的效用,如在“互联网+”时代,各式各样的大型网站由于汇聚了大量的人气,从而形成了一个个的节点,通过对这些节点进行利用,使得长尾理论的效应得到大幅提高,就好像当当网作为一个节点在图书销售中所起到的作用一样。
合作性与开放性指的不仅仅是物与物之间,而且发生在人与物之间。互联网之所以有现在的繁荣,是与它的合作性与开放性这两大特征分不开的。开放性使得无数人通过互联网得以实现他们的梦想,可以说没有开放性所带来的创新激励机制,就不可能有互联网今天的多姿多彩;合作性使得互联网的效用得到了倍增,使得其运作更加符合经济原则,从而给它带来竞争上的先天优势。没有合作性,互联网就不可能大面积地取代传统行业成为主流。这样一来,在“互联网+”之后,不仅能够产生出新的需求,而且还能够不断产生新的供给,更可以让整个网络在理论上获得进一步的扩展和提高,从而创造出更多的机会。正是由于这些特性,将使“互联网+”在功能上得到更大的扩展,而并不仅仅局限于传感功能。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如果认为“互联网+”是传感网,则会使得“互联网+”的外延缩小。如1999年时所提出的物联网的概念,是把所有物品通过RFID等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其中没有人、物之间的相联、沟通与互动。如果仅仅作为传感网,物在联网之后,只需服从控制中心的指令,而各系统的控制中心则是互相分离的。如果是作为“互联网+”的延伸,则可以将所有在网络内的系统与点、线、面有机地连成一个整体,起到互帮互助的作用。
(三)超大容量
“互联网+”的信息存贮量在短短的几年中就超过了世界上最大的图书馆,现在已被公认为人类最庞大、最综合的信息源。而且这是一个拥有不断地自我更新机制的网络。从理论上讲,网上每秒钟的信息都在变化。这是一个非常态性的文化存在形式,它是在动态中保持总量增加的载体。
(四)开放性与有效需求、信息资源共享与合理收费之间保持着良好的一致性“互联网+”在网络建设费用与信息传播的公众性上寻找到了平衡点。在这点上,它类同于电话的使用与费用结算形式,较好地解决了在有效使用中进行合理收费的问题,可以认为是公共服务事业与市场经济特点相结合的一种新形式。
(五)高度共享性(www.daowen.com)
“互联网+”的并行能力很强,允许在同一时间内对同一信息库进行同主题的多用户访问,基本实现了资源供给与需求的一致性原则,避免了信息资源的浪费,减少了重复建库的时间和经费问题。这种世界性的信息文化,在存在特点和表现形式上都具有极大的趋同性。
(六)超宽领域
“互联网+”从一开始就是向综合性、大众性方面前进的,也就是说任何领域的公共信息和绝大部分专业信息都可能在网上存在并得到许可进行访问。
(七)消除信息传播弊端
“互联网+”打破了传统信息传播对于接受者在获取信息时间上的固定化,大大方便了信息使用者,也较好地处理了信息使用的时值峰差难题;仍然保留了整体信息源的完整,同时又较好地满足了个体多样化需求。
(八)高度自选择性
这是一个大型的信息超级市场,它的开放性和超宽领域、超大容量性形成了“互联网+”上特有的高度自主选择性,极大地提高了信息传播和使用的效率。它在信息组合形式上具有大数量级的可能,并拥有信息多次组合、多重组合的状态,而且这是在自由状态下的非固化组合。
(九)突破了信息储存与传播的地域从理论上讲,可以在世界上任何地方对网络实现访问,使信息文化以一种极为广泛的世界性的形式存在。
(十)自由对话
国际“互联网+”给每一个上网用户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十分广阔的自由对话领域,它扩大了不同文化背景下个体间的接触,为个体间的异地远程联系提供了方便。在网上可以进行任何主题的、长时间的(可保留的)、多媒体形态的不同文化形态中个体间的联络,而且它又是相对低成本的。
第十一,综合社会服务功能
它具有教育、科研、医疗、国防、商务、政治、艺术、体育等各方面、各层次的服务功能。
五、“互联网+”影响世界经济趋势世界上最有意义的事物大都是多样融合的网络系统。人是由许多丰富的网络系统所组成的。大脑是一个由神经键连接的巨大的神经元网络。在一个细胞中,基因行为的控制是由调节蛋白连接的基因丰富的网络控制。如人的眼、耳、鼻、舌、皮肤等信息采集器官与嘴、手、脚等信息输出器官以及大脑构成的信息处理器和存储器,就是通过遍布人全身的神经网络互联在一起而形成一个人体内部的多样融合的网络系统。
丰富的网络系统是自下而上的有机组织模式。
所有的组织可以分成两类:一种是传统意义上自上而下的机械组织模式,另一种是正在改变着企业和世界面貌的有机组织模式。
随着社会的发展,世界向日益水平的以联系和合作为主要特征的运行模式转变。我们不断进行组织创新,打破和拆解一道道“围墙、天花板和地板”,发展出“多样融合的网络系统”。“互联网+”就是这种智慧的产物。
随着全球信息产业的发展,“互联网+”已成为一种发展的必然。分析起来,“互联网+”的驱动力主要有4个方面。一是信息业务的分组化,这是网络演进和融合的最大驱动力;二是技术的进步,新技术层出不穷;三是用户需求的提高,用户希望能够利用任何终端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享受丰富多彩的业务;四是运营的需求,为了支持多种电信和传媒业务,各大运营商都希望能有一个整合的IP化的基础网络。
这是“互联网+”的必然性,而“互联网+”的必要性则包括以下几方面:(一)固定电话市场的逐渐萎缩促使固网运营商控制运营成本随着越来越多的语音应用相继被开发出来。IP协议的服务质量也得到了不断的改善,在数据网上打电话已经成为现实。这一现实使得原本非常昂贵的长途电话变得非常便宜。
随着技术的发展,电话网络和数据网络逐渐合二为一,即语音信号通过数据网络传输已经成为现实和普及的趋势。电话网络和数据网络的合并将大大降低通信网络的运营成本,简化网络的管理。对于运营商而言意味着运营成本的有效控制。
以中国为例:目前中国电信全网6000多台交换机,寿命超过15年的至少有13%,所以几千万线的交换机面临即将退网的局面。是继续建设TDM电路交换网还是转向下一代网?传统语音的ARPU值和话务量持续下滑,靠TDM方式无法支持其他新业务,或者成本很高;分散的业务信息更是严重影响了某些新业务的开发;而且一种业务建一种网络的传统建网思路存在高额建设成本和运营成本的问题。这几方面的因素都促使固网运营商需要“互联网+”。
(二)经济全球化需要“互联网+”的网络架构“互联网+”不仅仅带来了成本的节省和网络管理的简化,其最大的益处在于IP 技术满足了移动和便捷性的需求。移动的便捷性在于,通过IP网络,可以实现PC和PC、PC和电话、电话和电话的对接。很多企业愿意采用新的技术来提高生产效率,节约成本。
全球性企业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需要企业融入一个全球化的架构,“互联网+”的架构是全球化的,在有互联网的地方,就可以和合作伙伴进行便捷的沟通。
(三)绿色、低碳经济的发展需要“互联网+”
基于“互联网+”的经济活动代表的是一种新的工作方式,一种更为绿色、低碳的经营方式。现代化企业立足于全球化,面对“低碳”经济的大趋势,发展和实践“互联网+”有其必要性和紧迫性。
(四)“互联网+”兼顾多方利益
“互联网+”的必要性最终体现在用户对操作简单安全、业务的个性化、便携移动及有线与无线融合通信方式的迫切需求,还体现在各利益攸关方对经济和市场份额的不懈追求。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互联网+”对行业发展都是有利的。从客户角度看,可以简化客户关系,提供一致的客户体验。从行业角度看,“互联网+”可以解决行业结构失衡,使资源配置优化,行业结构升级换代,实现可持续发展。
当今的情况是运营商太多,制造商太多,ISP也太多,从全球范围来说是这样,在中国也是这样,确实应该好好整合一下。
从制造商角度来说,“互联网+”可以把研发、生产线和市场高度聚焦,解决产品过多过滥、低层次低水平重复问题。制造商每个厂家一大堆产品,有的产品开发出来几乎没有人用,全闲置在仓库。“互联网+”为降低研发、生产和营销成本提供了新机遇。
对于运营商来说,“互联网+”可以有统一的、简化的网络架构,有限的协议和接口,网络各个层面可以进行不断的优化和融合,可以大幅度降低网络建设和运营成本,这当然还会提供一些新业务的机遇。所以无论对于客户、制造商还是运营商来说,“互联网+”都是利远远大于弊。正因为这些显而易见的好处,国外相关的运营业、制造业等各业也都在进行重组和融合。
此外,从解决网络可持续发展的出路来说,“互联网+”也是上佳方法。过去运营商都是利用一种技术为一种业务建一种网络,技术既等于网络又等于业务。这样使全世界大型运营商的网络建设都进入了一个死胡同,很多大运营商按这种思路建了几十个各种各样烟囱式的承载网和平台,然而却无力继续承受巨大的投资和运营费用。
很多海外的运营商将设备维护外包来降低成本。因为,高昂的运维成本和建网成本,谁都受不了。而且在新业务拓展方面,跨网的业务和融合的业务也无法开展,即使能开展也需要做一大堆适配转换工作,代价高昂。因此,无论从投资、运行、维护,还是从新业务开发的角度来看“互联网+”都是必要的。用一个融合的多业务承载网和若干个业务融合平台来替代多个承载网和数十个业务平台,是解决上述困境的唯一出路。
“互联网+”是一个开放、共享、参与、去中心化、个性化、互动的平台,可以连接所有人和物,任何地点,永远在线、时实互动。这种技术变革,使得原来自上而下的由少数资源控制者集中控制主导的互联网,转变为自下而上的由广大用户集体智慧和力量主导的互联网体系。“互联网+”将互联网的主导权交还给个人,从而激励个人参与到体系中来。“互联网+”正在向各应用领域快速渗透,引发了“互联网+”经济变革大时代,推动中国以及世界的经济发展。无数事实证明,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已经而且必将继续给国际社会带来更多的机遇,从而有利于世界经济的繁荣,有利于促进各国的共同发展,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做出贡献。
案例分析:京东,先行者成为领军者让用户享受极致的物流配货体验
京东是中国最大的自营式电商企业之一,专业的综合网上购物商城,销售超数万品牌、4020万种商品,2014年第四季度财报显示,京东的活跃用户数由2013年全年的4740万增长至2014年全年的9660万,同比增长104%,完成订单量达到 3233亿,囊括家电、手机、电脑、母婴、服装等13大品类。
2010年,京东跃升为中国首家规模超过百亿的网络零售企业。2013年3月30日正式切换了域名,随后发布新logo和吉祥物。2013年5月京东商超业务正式上线,京东超市也搬到线上。2013年7月30日,京东首次披露金融布局,称支付业务年底上线。
2014年3月10日,腾讯以近2.15亿美元收购京东15%的股份。4月2日,京东集团正式进行分拆,具体的分拆方式是:京东集团下设京东商城集团、金融集团、子公司拍拍网和海外事业部,京东创始人刘强东担任京东集团CEO。
2014年5月22日,京东在纳斯达克挂牌,股票代码:JD,成为仅次于阿里巴巴、腾讯、百度的中国第四大互联网上市公司。2014年11月20日,在浙江乌镇出席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马凯介绍,阿里巴巴、腾讯、百度、京东4家企业进入全球互联网公司十强。2014年11月22日,京东集团宣布大家电“京东帮服务店”正式开业。京东称,未来3年,“京东帮服务店”将在全国区县铺开,达到千余家。
从最近一期京东财报显示,刚刚赚钱,但是现金储备300亿元,市值330亿美元。这家公司是怎么做到的呢?让我们一起的揭开这家公司的面纱。
(一)京东商城基本情况
刘强东于2004年1月,创办了“京东多媒体网”,即京东商城的前身。京东商城是中国最大的综合网络零售商之一,是中国电子商务领域最受消费者欢迎和最具有影响力的电子商务网站之一,在线销售家电、数码通讯、电脑、家居百货、服装服饰、母婴、图书、食品、在线旅游等12大类数万个品牌百万种优质商品。
京东商城以“产品、价格、服务”为核心,为消费者提供质优的商品、优惠的价格,同时领先行业推出“211限时达”“售后100分”“全国上门取件”“先行赔付”等多项专业服务。京东商城通过不断优化的服务实现网络零售市场的销售。
自2004年初正式涉足电子商务领域以来,京东商城一直保持高速成长,连续六年增长率均超过200%。京东商城始终坚持以纯电子商务模式运营,缩减中间环节,为消费者在第一时间提供优质的产品及满意的服务。
(二)京东商城的商业模式
1.战略目标
京东商城本着“让购物变得简单、快乐”的使命,以“诚信、客户为先、激情、学习、团队精神、追求卓越”的价值观,立志做中国最大、全球前五强的电子商务公司。
2.盈利模式
(1)直接销售,降低制造商(零售商)的价格,在采购价与销售价之间赚取差价。京东价格低于线下零售店10%~20%,库存周转率为12天,与供货商现货现结,毛利率维持在5%左右,向产业链上的供货商、终端客户提供更多价值。
(2)资金沉淀收入:利用平台,充分利用付款和收到货物再支付的时间差产生的巨额常量资金逆行其他投资盈利。
(3)店中店租金(虚拟店铺出租费):京东商城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零售批发型企业,能为各个生厂商、代理商、经销商、零售商、专卖店或者其他电子商务网站的优质商户提供电子商务平台,而京东商城会针对不同的对象收取一定的租金。
(4)广告收入:京东约30%的利润来自广告、品牌促销、首发专场活动等收益。至今近80%的主流IT品牌厂商都已经和京东展开直接的合作。相信在未来,京东在这一方面获得的利润会更多。
3.核心竞争力
(1)低成本优势: 零售行业发展到今天,经历了四个阶段:集贸式、大商场式、连锁店式和电子商务。这四个阶段依次出现,每一次变迁的核心都是成本降低和效率提高,为整个产业链带来价值。京东商城商品价格的制定从不参考同行价格,而是在商品的采购价上,加5%的毛利,即为京东的价格。这个价格要比3C实体渠道便宜10%~20%,比厂商零售指导价便宜10%~30%。
(2)购物最方便:京东商城支持分期付款;支持支付宝、QQ会员登陆。用户可以不用注册,就能够经由自己的QQ账号和支付宝账号登陆京东商城,给顾客提供了省时省力的优质服务。
(3)雄厚的资金优势:2007年京东商城获得了来自今日资本千万美元的融资。2008年底,今日资本、雄牛资本以及亚洲投资银行家梁伯韬先生私人公司共2100万美元的联合注资。2010年初,京东商城获得老虎环球基金领投的总金额超过1.5亿美元的第三轮融资。2011年完成第三轮第二次融资,投资方俄罗斯的DST、老虎基金等六家基金和一些社会知名人士融资金额总计15亿美元。2012年京东完成第六轮融资,融资金额为3亿美元,并非外界传说的4亿美元。该笔融资由安大略教师退休基金领投,京东的第三轮投资方老虎基金跟投,两者分别投资2.5亿美元和5000万美元。2013年2月,京东完成新一轮7亿美元融资,投资方包括加拿大安大略教师退休基金和沙特亿万富翁阿尔瓦利德王子控股的王国控股集团以及公司一些主要股东跟投。
(4)独特的经营模式:京东利用互联网完全区别于苏宁和国美的销售模式。
(5)优质的客户服务:京东商城有着多年打造的庞大物流体系,提供了灵活多样的商品展示空间,消费者查询、购物都将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京东商城在为消费者提供正品行货、机打发票、售后服务的同时,还推出了“价格保护”“延保服务”等举措,最大限度地解决消费者的后顾之忧,保护了消费者的利益。
(三)京东商城的经营模式,京东开始赚钱的秘密自建物流仓储配送系统
京东商城称将投巨资建“亚洲一号”现代化仓储中心,规格相当于8个“鸟巢”
那么大。同时还要开工建设7个一级物流中心,平均每个投资规模在6亿~8亿元。此前,京东商城已将2009年获得的2100万美元第二轮融资的70%资金用于物流体系的建设。而按照刘强东的整体规划,京东仓储物流体系的最终建成需要5年,需要上百亿元资金。
2015年3月3日京东发布的财报显示:2014年第四季度及财年营收分别为347亿元人民币和1150亿元人民币;全年交易金额突破2600亿元人民币,但净亏损亦接近50亿元(8亿美元)。京东活跃用户达5470万(活跃用户的定义为:本季度至少有一次购买行为),较2013年第一季度增长了230%。京东一向以直营的品质和流物服务为卖点,但直营业务毛利润率低、交易规模增长受物流能力制约。向“自营+开放平台”的混合模式转型是京东的必然选择。近几年京东的策略可概括为:以直营业务保持“京东特色”,以平台业务扩张交易金额。
京东是怎么做到这一点的呢?
首先,京东运营管理效率很高。截止到2014年末,京东有6.8万名全职员工,电商平台商户达6万家(账款从一年前的38.6天增至40.5天,京东为这些商户提供了15亿贷款),存货从64亿增至122亿,周转天数34.6天(2013年同期为32.1天)。
其次,京东提高了开放平台业务占比。
京东直营业务毛利润率只有7%左右,而开放平台业务毛利润率高达70%。
(四)京东的管理理念:通过低成本、高效率实现更佳的用户体验京东持续高速发展的背后,印证了京东管理理念的成功。京东集团创始人兼CEO刘强东先生经过多年的摸索和实践,提出了“倒三角”管理模型,这也是京东管理理念的核心。
在这个模型里,团队处在最底层,是京东高速成长的基石。处在第二层的是京东持续打造的供应链体系,由IT、财务和物流三大系统组成,管理着京东的信息流、现金流和产品流。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京东自2007年开始自建物流,构建起覆盖全国的物流体系,并推出“极速达”“211限时达”等创新服务。同时,京东还构建起可以处理海量订单的IT系统,并不断通过技术引领创新。
模型的第三层是京东公司全体人员的考核指标,即成本和效率。京东追求的就是“低成本、高效率”,无论是电商业务,还是互联网金融业务都是如此。以电商业务为例,京东正是实现了相比线下实体店更低的运营成本和更高的运营效率,才实现了业务的持续高速增长。
模型的最上层,是由“产品、价格、服务”三方面组成的用户体验,京东的“多、快、好、省”就来源于此,即始终追求更全的产品品类、更佳的产品品质、更低的产品价格、更好的用户服务。京东自成立以来不断进行品类扩展,为用户提供一站式的综合购物平台,同时坚持“正品行货”,注重产品品质,都是源于将用户体验放在首位的经营理念。
(五)京东模式:互联网思维下的供应链深度整合京东是一家供应链服务公司,致力于在整个供应链中创造新的价值。借助低成本、高效率的互联网,构建完善、快速的供应链体系,为供应商和用户创造价值。
京东的供应链模式依托电子商务业态,实现了互联网与零售的创新性结合,是继集贸市场、大商场、连锁店之后的全新模式,通过省去商品流通环节的大量中间成本,使商品从供应商工厂到达消费者手中的过程极大地简化,大幅提升了产业链的效率。
京东模式,更是价值链整合的模式,可以从根本上保障用户体验。京东通过自营采销,实现大多数商品从供应商直接进货,从而在源头上实现了对品质的把控。
对于开放平台,京东也从一开始就坚持品质的把控,通过精选卖家和商品实现更好的用户体验。同时,通过自建物流,并不断将物流服务开放给第三方卖家,京东能够实现更好的配送服务。从而全流程保障更好的用户体验。
京东模式的成功,也体现了电子商务的巨大力量。京东也在积极与其他传统行业进行深度合作,以将自己在电子商务和供应链服务上积累的能力输出,带动传统行业实现升级转型。
2014年3月,京东宣布与北京、上海、广州等15座城市的上万家便利店进行O2O 战略合作,在交易、结算、物流和售后等方面进行供应链的深度整合,可以为用户提供“1小时达”“15分钟达”等个性化物流服务,构建零售业O2O业态。
面对互联网大潮的到来,传统硬件制造企业也急需升级转型。京东的JD Phone计划和“JD+”计划应运而生。京东先后于2013年11月和2014年2月推出了京东JD Phone 和“JD+”计划。作为手机零售商,京东通过大数据挖掘手机用户真实需求,深度整合产业链资源,携手中外手机厂商为用户打造最具性价比、超出期望的精品手机。
中兴旗下两款高端品牌努比亚Z5S和nubia Z5S mini成为首批入选该计划的手机。而“JD+”计划变革了硬件制造模式,实现了智能硬件创新加速,带领智能硬件厂商走向新的智能硬件时代。当前,海尔、康佳、中兴等诸多品牌已选择京东作为首发、独售、预购平台。
截至2014年3月31日,京东在全国36座城市建立了86个仓库,总面积超过150万平方米。同时,京东还在全国495座城市拥有1626个配送站和214个自提点。凭借24412名专业配送员、11145名仓库员工和5832名客户服务人员,京东在43个城市为消费者提供“211限时达”服务,同时还为全国256个城市的消费者提供次日达服务。
俗话说:“时势造英雄”。我们通过京东的成功之路看到的是“识时造英雄”。只有认得时机,抓得住时机,才能成为行业里的成功者。错过一个机遇就是错过了一个潜在的改变命运的机会,成功者都是把握先机的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