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研究理论的最新进展

研究理论的最新进展

时间:2023-06-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研究基于社会学习理论的认知、行为、环境互动因果构架来建构区域创业环境的作用机理模型,探究区域创业环境、创业效能感与创业活动三者之间的关系。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区域创业环境的各维度与创业效能感各维度都呈正向的相关关系,且都达到0.01以上的显著性水平。

研究理论的最新进展

1.探讨了区域创业环境的形成机理

区域创业环境的形成是创业者通过互动学习来整合和转化特定区域内的创业认知以达到持续匹配的过程,创业认知理论为研究复杂的区域创业环境的形成机理提供了新思路(Baron,2004)。此外,区域创业环境作为开放的复杂自适应系统,也应有其内在反馈和演化机制,区域创业环境的反馈和演化机制使分析其影响因素间的互动关系显得更为必要。本研究从区域创业环境与创业活动适配视角,将区域创业环境嵌入创业过程和企业成长阶段中,尝试形成基于创业发展阶段的区域创业环境纵向动态分析框架

如上文所述,本研究分别对苏州工业园区和北京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进行案例研究,得到了两条不同的区域创业环境形成路径,即“政府主导外向型创业环境演进”和“机会主导科技型创业环境演进”。两种创业环境形成路径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区域创业环境形成的源动力和资源传导机制不同。但两种区域创业环境演进过程受一些共同要素如政策、创业资源、创业氛围等的影响,而且都通过协同创业形成区域创业生态系统

本研究的案例分析结果证实了不同区域创业环境形成机理的差异,并归纳出不同地区区域创业环境形成路径,支持了“区域创业环境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它的形成是一个由多个创业主体相互获取并传导资源的过程,由于各区域资源禀赋和传导机制的差异,区域创业环境的形成过程也存在差异”的理论观点,从侧面说明了区域创业环境各要素在创业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创业发展阶段的递进演化与创业活动的差异性是区域创业环境演化的内在动力。

通过扎根理论的案例分析,本研究为揭示区域创业环境形成机理“黑箱”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寻找区域创业环境演进过程中的共同影响要素,为建构区域创业环境的概念模型和分析区域创业环境的作用机理奠定了基础。

2.建构了区域创业环境的五维度概念模型

人与环境的交互作用的观点是创业环境研究中坚实的理论基础,而人可以从社会背景分开来分析则是Lewin研究框架的研究特色,这也较符合互动视角和社会建构视角,使得用实证研究方法分析环境变得可能。许多学者在这一研究框架的基础上,提出了不少好的理论模型和研究思路,从不同方面阐述个体如何从认知和行为两方面对环境与任务的适应,从而实现个人成长和组织战略目标。(www.daowen.com)

本研究正是基于Lewin研究框架,对区域创业环境的概念构思进行了探讨。一方面,以往关于区域创业环境的研究多把创业环境作为创业活动的外生变量因素考虑,而没有纳入创业系统作为一个系统内的元素来看待。区域创业环境是具有创造性和革新性区域环境的典型特征,形成了区域内部个体的创业“生活空间”。行为是生活空间的函数,也就是说,人的行为是他与所处环境交互作用的函数B=f(P,E)。从这个意义上说,区域创业环境应纳入创业系统作为某系统内的元素之一来看待。本研究尝试将区域创业环境纳入创业活动过程,离析其包含的内容结构因素,通过对访谈资料的内容分析和对调查问卷数据的因素分析,提出区域创业环境包含5要素:政府政策、创业资源、创业网络、创业文化和创业服务,对问卷数据的验证性因素表明该结构具有较好的构思效度。另一方面,我国特定的经济发展时期、特有的文化背景、各地区不同的创业活动特征,也必然会对区域创业环境的形成和作用产生影响。本研究尝试通过深层访谈和内容分析的方法,结合国外区域创业环境领域较成熟的研究理论与实际操作,提出适合中国企业实际情况的区域创业环境维度,并设计本土化的区域创业环境测量工具。对调查问卷的数据分析结果表明,本研究测量模型具有良好模型适配度,并具有较好的聚合和区分效度

通过以上理论和实证研究,本研究将区域创业环境嵌入创业活动系统,提出具体的区域创业环境维度,进一步深化了对区域创业环境概念构思的理解,并且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尝试提出相应的测量项目,为更加充分而准确的测量及相关的实证研究做了一些铺垫。

3.探究了区域创业环境对创业活动的作用机理

客观的环境系统因素会经由个体主观的知觉后引发其动机倾向,并导致个体的外显行为,进而影响个体或组织效能。社会学习理论强调认知、行为、环境的互动因果关系,从理论上看,效能感受到环境的影响,也是行为有效的预测指标,创业效能感作为效能感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也应对创业活动产生作用,这一观点也得到一些实证研究结果的支持(De Noble等,2007;钟卫东等,2007)。本研究基于社会学习理论的认知、行为、环境互动因果构架来建构区域创业环境的作用机理模型,探究区域创业环境、创业效能感与创业活动三者之间的关系。

按照社会学习理论有关认知、行为、环境互动因果逻辑,环境能被个体感知体验,个体对区域环境是否具有创业特性的主观知觉与描述,会影响个体的态度、信念、动机、价值观和创新行为,影响创业个体对自身创业能力的判断,并最终影响个体的创业能力与新创企业成长绩效。本研究尝试将区域创业环境、创业效能感和创业活动纳入一个整体的分析框架,以考察区域创业环境与创业活动的关系,及创业效能感在此关系中的中介作用。本研究从创业意向和新创企业成长两方面来衡量创业活动。创业意向是创业者愿意成为创业者、实施创业行为的内在意愿,是潜在创业者形成创业行为的必要前提,而新创企业成长则反映了创业行为的结果。

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区域创业环境的各维度与创业效能感各维度都呈正向的相关关系,且都达到0.01以上的显著性水平。这与社会认知理论的观点相符,认知机能是环境作用的产物,但环境的存在及其作用并不是绝对的,而是潜在的,并取决于主体的认知把握。结构方程建模结果表明,本研究所建构的“区域创业环境—创业效能感—创业活动”模型有较好的模型适配性,区域创业环境各维度对创业活动有着不同的影响模式,创业效能感在“组织创业环境—创业绩效”关系中的中介作用得到部分验证,且不同的创业效能感维度对这一关系的中介作用有所差异。这一结论不仅回应了新创企业是开放系统的讨论,也为创业效能感是内外部环境的交互作用的产物提供了佐证,创业效能感不是由创业个体产生的对创业能力的简单感知,而是兼由内外环境交互适配产生的动态耦合。此外,本研究对这一模型的验证丰富了认知、行为、环境因果互动的理论内涵,为尚未充分研究的创业认知和区域创业环境作用机理提供了有益的思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