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实证研究结果的提炼与总结,本研究将主要结论绘制成“区域创业环境形成和作用机理研究整合模型”图(如图7.1所示)。
图7.1 区域创业环境形成和作用机理研究整合模型
区域创业环境的形成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本研究运用扎根理论方法分别对苏州工业园区和北京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案例进行分析,得到了两种典型的区域创业环境形成路径:一是“政府主导外向型创业环境演进”,政府在创业环境形成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区域创业环境形成的源动力,同时在创业环境形成过程外向型经济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一路径有3个主要特征:政府政策是区域创业环境形成源动力;外向型经济促进区域创业环境形成;协同创业是区域创业活动的持续动力。二是“机会主导科技型创业环境演进”,创业机会在区域创业环境的形成过程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科技企业是区域创业环境演进过程中的关键主体。这一路径具有以下3个特征:机会是区域创业环境形成的源动力;政府政策促进区域创业环境的形成;创新是区域创业活动的持续驱动力。两种区域创业环境形成路径的源动力和资源传导机制存在差异。通过扎根理论的案例研究,解决本课题需要解决的“区域创业环境形成机理”问题。具体结论及分析详见本书第三章相关内容。(www.daowen.com)
对区域创业环境形成机理的研究发现,区域环境与创业活动的互动匹配形成了区域创业环境,在区域创业环境的形成过程中,有一些共同起作用的要素。本研究通过访谈研究和内容分析以及问卷调研方法,对其进行了探索性和验证性因素检验,验证了创业政策、创业资源、创业文化、创业网络和创业服务构成了区域创业环境的基本要素。具体分析和结论详见本书第四章相关内容。
不同类型的创业对环境要求差异很大,不同地区的创业环境又对不同类型的创业活动有不同的吸引力。我国经济发展呈现明显的地区特征,不同地区创业环境也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本研究通过创业水平指标将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划分成4个区域,检验了不同地区区域创业环境之间的差异,各地在区域创业环境五维度上得分各异:东部沿海地区在创业资源上有明显优势;京津冀地区在创业文化和创业网络上得分较高;东北部地区在创业政策上得分较高,有比较明显的优势;中西部地区在创业文化上是四个地区中得分最低,在其他四个维度上也没有比较明显的优势。具体分析和结论详见本书第五章相关内容。
本研究最后分析了本课题需要回答的另一个问题“区域创业环境的作用机理”。通过检验区域创业环境和创业活动之间的关系,本研究发现区域创业环境对创业活动有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区域创业环境中对创新意向直接影响显著的维度有创业政策和创业资源,对新创企业成长直接影响显著的维度有创业政策和创业服务。本研究还检验了创业效能感各维度在“区域创业环境—创业活动”中的中介作用。总的说来,创业警觉效能感、风险管控效能感、资源获取效能感对“区域创业环境—创业活动”关系有部分或完全中介效应。具体的分析与结论详见本书第六章等相关内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