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往区域创业环境的研究中,大多数研究者将样本的行业类型作为控制变量处理。Brown和Kirchhoff(1997)修正了Covin与Slevin(1986)所构建的创业行为模型,加入了资源可获得性的战略概念。基于资源理论的缺陷,他们指出“环境友好”(环境中重要资源存在的范围),以及资源获得性的自我效能感(获取资源的能力)在塑造创业导向过程中有重要作用。因而,本部分研究将样本按所处行业的不同分为两类,利用方差分析检验了不同行业类型样本对区域创业环境感知的差异。研究结果发现,高新技术与传统行业样本对创业文化、创业网络和政府政策这3个方面感知存在显著差异,高新技术样本显著较低,但两类样本在创业资源和创业服务上都不存在显著差异。
简单地从数据上来看,高新技术样本对创业文化、创业网络和政府政策的感知更低,对这三要素的要求更高。笔者在调研中发现,现在很多地区的政府政策也是比较倾向于支持高新技术类的创业企业。各大科技园和孵化器,在引进企业、选择孵化项目时,也以技术水平的高低作为考察的重心。对于高新技术创业企业而言,由于其规模较小,经营风险较大,获取创业融资较困难,因而亟待产业扶持、税收优惠、人才激励和知识产权保护等相关的创业便利政策。这些政策的出台可以塑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既有利于优化整合各类科技资源,又有利于营造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环境,鼓励、引导创业企业成为自主创新主体。此外,创业网络已成为高新技术企业获取外部信息和资源进而提升竞争能力的重要途径。无论是高新技术行业的创业者还是传统行业的创业者,他们对创业资源和创业服务的要求是一致的。
本部分研究在对不同地区区域创业环境进行比较时,利用聚类分析,按地区创业水平指标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分成了4个主要地区,这种分法形成地区类别较少,也较笼统,未来可以进行比较深入和细致的研究。本研究采取的是横向比较的研究方法,即选取处于不同地区的样本,进行样本间的比较。这种方法的局限性在于,很难剔除样本在业务、性质、规模等因素方面所受的干扰,影响结果的有效性。未来可以进行面板数据的研究,控制各种干扰因素而得到更加有效的验证。其次,在分析不同行业对区域创业环境感知差异时,对行业的划分过于笼统。未来可以在这两个类型基础上进行细化分析,从而得到更有实践意义的结论。
【注释】
[1]王重鸣.心理学研究方法[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138.
[2]荣泰生.企业研究方法[M].北京:中国税务出版社,2005:272.
[3]李正卫.动态环境条件下的组织学习与企业绩效[D].杭州: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3:131.(www.daowen.com)
[4]李晶.组织创业气氛机制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126.
[5]李晶.组织创业气氛机制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137.
[6]R为某一观察变项在其所反映的潜变量上的标准化负荷量。
[7]高建,颜振军,秦兰,等.中国城市创业观察报告[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24.
[8]高建,颜振军,秦兰,等.中国城市创业观察报告[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35.
[9]Hoang H.,Antonic B.Network-based research in entrepreneurship:A critical review[J].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2003,18(2):165-18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