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区域创业环境理论概述

区域创业环境理论概述

时间:2023-06-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外国学者对中国创业活动的研究来看,大多数外国学者都将研究重点集中在我国转型经济背景下文化、社会、经济环境对创业活动的影响方面。我国的创业活动具有明显的发展中国家转型经济的特征,如创业环境的动态性和复杂性程度远远高于发达国家,特别是动态性表现得尤为明显。

区域创业环境理论概述

1.创业环境内涵界定与特性研究

(1)创业环境概念内涵

创业环境是创业活动的载体和情境变量,一直是创业领域关注的热点,国内外不同学者对于创业环境内涵的界定也不尽相同。20世纪30年代,韦伯、巴纳德等管理学大师就开始关注创业环境的研究,巴纳德从组织与协作的角度,提出“组织行为可以看作是对环境条件的反应”,认为“组织的存在取决于协作系统平衡的维持。这种平衡开始时是组织内部的,是各种要素之间的比例,但最终和基本的协作系统同其整个外界环境的平衡”[5]。1987年Journal of Management杂志开设创业研究专题,自此国内外许多学者对创业环境的概念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Duncan(1972)将环境定义为个体在决策行为中考虑的所有物理社会因素的综合体,并将组织环境分为组织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组织内部环境包括个人、功能部门和组织三个层面;外部环境包括供应商、顾客、竞争对手、社会政治以及技术部分等共13个部分组成。Milliken(1987)从“感知”角度出发,将环境的不确定性分为三种类型,即状态不确定性、影响不确定性以及反应不确定性。状态不确定是指组织所面临的客观环境本身的不确定;影响不确定是指无法预测未来的环境状态和变化将对组织产生什么影响;反应不确定是指无法预测组织可以采取什么办法来应对环境的不确定以及每种应对措施的实际效果。Scott Shane(2001)认为创业环境包括经济环境、政治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池仁勇(2002)指出创业环境是创业者及其企业产生、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由创业文化、政策、经济和技术等要素构成,是多层面的有机整体。张玉利和陈立新(2004)将创业环境定义为在创业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的要素组织。

基于国内外学者的研究,陈琪和金康伟(2008)将创业环境的不同观点总结为以下三类:一是平台论,即把创业环境看成是创业活动的一个平台。如叶依广等(2004)认为,创业环境是社会和政府为创业者创办新企业所建立的一个公共平台。二是因素论,即认为创业环境是影响创业行为的各种因素的有机结合。如Gnywali和Fogel(1994)将创业环境定义为,创业者在进行创业活动和实现其创业环境的过程中必须面对与能够利用的各种因素的总和。三是系统论,即认为创业环境是一个包含各种创业环境要素的复杂系统,创业者周边的经济、政策、技术、文化等境况,是创业者与企业建立、成长的基础,该系统是多层面的有机整体。如Gartner(1995)认为创业环境是指在创立企业的过程中资源的可获得性、政府的政策及制度、区域内的大学以及科研院所,还有人们对创业的态度和倾向等一系列因素所构成的有机体。尽管研究的视角不同,但国内外学者普遍把创业环境当作一个多维概念。

基于以上不同学者对创业环境的不同定义与讨论,结合本书的研究视角,笔者将区域创业环境界定为,一定区域内影响企业创建及成长整个过程的一系列外部因素及其相互作用共同组成的有机整体,它是一个多维的概念。

(2)创业环境特性研究

多样化与自然选择达尔文进化论”的核心,生物演化不是封闭地自我进行,而是由环境自然选择过程决定的。创业活动作为社会性的过程,不仅受到外部环境的作用,还应加上人的有意识选择和决策活动。在组织理论的研究中,不确定(uncertainty)是一个重要概念,尤其是在解释组织活动与环境间关系上。环境不确定性对企业来说是一个挑战,但也可能有助于企业进行机会选择(Doh和Pearce,2004)。

从外国学者对中国创业活动的研究来看,大多数外国学者都将研究重点集中在我国转型经济背景下文化、社会、经济环境对创业活动的影响方面。转型期间会出现大量不确定因素,环境不确定性是导致创业活动倍增的重要原因,变化、创新、机会认知、快速响应、灵活性、不确定性、风险和动态能力等诸如此类的概念,成为我国当下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关注焦点。我国的创业活动具有明显的发展中国家转型经济的特征,如创业环境的动态性和复杂性程度远远高于发达国家,特别是动态性表现得尤为明显。中国自2002年起参加全球创业观察项目(GEM),GEM的创业研究构架不只显示环境、创业机会与创业行为等创业要素间的关系,更强调以环境和过程为导向而着重显示创业主体、创业环境和创业过程之间的动态关系。

难以用概率表示、缺乏因果关系、无法预知结果是不确定性事件的特征。不确定作为组织环境的一个重要特征,对组织决策、战略选择、组织结构设计等都有重要影响。经济学家从风险的角度理解不确定性,系统理论研究从复杂性的角度认识不确定性,认为不确定性之所以与复杂性不同是因为其具有动态的特性,它着眼于说明事物的属性或状态是不稳定的、无法确定的、无法准确预测的(王益谊等,2005)。环境不确定性来自外部环境,也与决策者的能力和知识相关。不确定性不是一个一维的概念,而应被看作是一个多维的概念或者一个概念框架。环境不确性是针对企业经营环境中的信息变动性和复杂性而言的,所以不确定性是动态性与复杂性的函数。环境动态性是指环境变化的速度和幅度;环境复杂性是指环境构成要素的扩散和多样化(Duncan,1972)。另一个在实证研究中被用到的维度是竞争性,它反映了环境资源的稀缺和约束程度(Wholey和Brittain,1989)。

现有研究结果表明,创业环境的基本要素会对创业活动产生重要影响,促进创业机会的产生和增强创业能力,创业机会和创业能力相结合就会产生创业活动。Miller等人对一系列有关环境不确定性与创业活动的关系研究分析后发现,环境的动态性和复杂性与企业创业态势和创新显著相关。创业导向直接与不确定性等外部环境变量相关,环境不确定性对创业活动与企业绩效间关系具有调节作用(Lumpkin和Dess,1983)。环境不确定性是企业的巨大挑战,创业导向型战略决策模式是最理想的应对策略,而被动应对行为则可能导致绩效恶化(Luo,1999)。学者们对环境不确定性与创业活动关系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多成果,但其中不少结论还需要更多的实证研究支持。

2.区域创业环境构成要素

从创业环境的界定可以看出,创业环境是由多因素组成的复杂系统,有很多学者对创业环境构成要素进行了研究,本书将一些代表性的研究列出,具体如表2.5所示。

表2.5 创业环境的构成要素

续表

资料来源:笔者根据相关资料整理而成。

创业环境构成要素的研究是对创业环境进行的系统性研究,对于揭示创业环境的构成体系具有指导意义。目前对于创业环境要素的理论研究,可以概括为两大基本学派:资源依附学派和种群生态学派。

(1)资源依附学派

由于资源的稀缺性,获取企业创建和成长所需的资源对于创业者而言非常重要,创业主体需要关注与外界环境的互动,获取企业成长所需的各类资源。这一学派比较有代表性的是Gnyawali和Fogel(1994)提出的创业环境五维度模型,分别为政府政策和规范、社会经济条件、创业和管理技能、创业资金支持、创业的非资金支持,并指出上述环境因素必须与创业主体所拥有的资源有机结合。蔡莉、崔启国和史琳(2007)提出,创业环境是指创业者创办企业的整个过程中对其产生影响的一系列外部环境因素及其所组成的有机整体,主张以经济学供需理论和资源依附理论为基础来构建创业环境的研究理论框架。可以说,创业企业的战略目标决定创业资源的需求;比较资源需求与现有资源间的差距,从环境中寻找可以弥补资源缺口的有效途径,所以创业企业应该主动去适应创业环境。(www.daowen.com)

(2)种群生态学派

这一理论学派是以整个组织群落为研究对象,关注的重点是种群内部各成员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种群和其他种群之间的相互作用,外部环境和种群增长率间的联系主要是通过种群内部群密度和外部有限的环境条件限制方面去进行相关的研究。种群生态学派关注的重点在于,如何对影响创业成功的不同利益相关者相互之间的关系加以管理,进而确保新创企业健康成长。Austin等人(2006)把创业环境定义为不受创业者的控制,但是会影响到企业创业成败的因素,包括税收、规则结构、宏观经济环境以及社会政治环境,关注的是对外部经济各种利益主体的关系管理,它们都可能会影响新创企业将要面临的机会以及可能会遇到的风险。

(3)GEM模型

前文已述及,GEM是全球创业观察项目。GEM模型是由英国伦敦商学院和美国百森商学院发起的一个研究创业活动的全球创业观察项目,用来研究创业活动对国家经济增长起促进作用的分析模型,也是分析一个国家或地区创业环境的工具。GEM模型综合了资源依附学派和种群生态学派的分析思路,提出了新的国家经济增长模型,这个模型将促进经济增长的条件分成一般的国家条件和创业条件,前者是现有大中小企业发展的基础和环境,后者是创业活动的基础和环境。开发了金融支持、政府政策、政府项目支持、创业教育和培训、研究开发转移、商业环境和专业基础设施、国内市场开放程度、实体基础设施的可得性、文化与社会规范九大环境因素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创业环境。

通过对创业环境构成要素的回顾可以发现,现有研究存在三方面的局限:第一,大部分研究没有从创业过程本身出发去研究成功创业需要什么样的创业环境。创业环境研究应着力关注创业者需求与环境供给间的相互关系,即回答创业者需要什么,环境如何满足创业者需求,以激励和增强创业的愿望,从而促进创业活动。第二,对国家或地区创业环境和条件的描述往往只关注创业环境的某一方面,不能说明各种环境要素间的相互关系。第三,具体指标选择在理论界没有形成共识,这主要有几点原因:一是各个城市有差别,指标可移植性差,如深圳的指标搬到上海,可能就会出现排斥现象;二是行业有差别,高科技创业环境相对于其他行业,肯定有其独特的行业特性,也不能进行简单的复制。

3.区域创业环境相关实证研究

对组织环境的实证研究主要有“环境决定论”和“战略选择论”。“环境决定论”重点强调从外部环境到组织行为的联系机制;而“战略选择论”重在强调组织行为对外部环境的反馈机制。两种理论尽管观点存异,但都强调组织与外部环境间的关系,现在学者更主张将两者结合起来分析环境与组织的作用反馈机制。在前文对经典创业模型的回顾中,也可以看出,在所有的经典创业理论研究模型中创业环境都是一个重要变量嵌在各个模型分析当中。新创企业管理者在制定战略决策时不可避免地受到环境的影响,同时创业者所处的环境对创业者个体行为产生影响。众多研究者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区域创业环境与其他变量间的相互关系,本研究将一些对区域创业环境的实证研究结果列出,具体如表2.6所示。

表2.6 区域创业环境相关实证研究

续表

续表

资料来源:笔者根据相关资料整理而成。

我们对区域创业环境相关实证研究进行归纳,可以发现已有研究结果基本表明,创业环境的基本要素会对创业活动产生重要影响,良好的创业环境促进创业机会的产生和增强创业能力,创业机会和创业能力相结合就会产生创业活动。已有研究具有如下特点:

(1)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区域创业环境的作用模式探讨

第一,主效应模型。从环境维度的角度出发研究创业环境与创业活动之间的关系的研究,学者们主要从以下几个角度出发:创业环境对创业企业生存概率的研究(如买忆媛和甘智龙,2008);创业环境特性对于创业企业成长发展的影响研究(如于东平和段万春,2012);创业环境对创业活动和创业导向的研究(如Gupta等,2012)。

第二,调节效应模型。研究主要对围绕以下几方面进行:不同环境特性的变化对企业绩效的调节作用(如Dimitratos等,2004);创业环境与创业者决策制定和创业企业战略之间的关系(如张捷,2010);创业环境与企业产品创新之间的关系(如徐彪、李心丹和张珣,2011);创业环境对创业企业研发的影响(如Kim等,2011)。

(2)研究方法多选用问卷调研

区域创业环境相关实证研究一般采用企业实地访谈和问卷调研方法,特别是有关中国转型经济创业活动的研究更强调访谈对问卷设计的作用,如肖勇军(2012)等。在区域创业环境的测量上,主观测量较客观测量更常被使用,但越来越多的学者主张更多地使用客观测量(徐彪等,2011;Galindo和Mendez,2014),或者主客观两种测量方法同时使用(Kim等,2011)。在区域创业环境的维度划分上,大多研究者将创业绩效当作一个多维指标。其中比较常用的维度是从9个GEM创业环境架构中选取的全部或若干因素,9个创业环境因素包括金融支持、政府政策、政府项目支持、创业教育和培训、研发转移、商务环境和专业基础设施、国内市场开放程度、实体基础设施的可得性、文化与社会规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