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曾在《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一文中提出“不打无准备的仗,不打无把握的仗”。众所周知,这是军事战争中应遵循的一个普遍的作战原则,尤其是对于敌强我弱的军队来说,应该重视和强调“准备”的重要性。无论是开展游击战争。土地革命,还是实行工农武装割据,事先都是做了严密的计划和准备的,诸如对地理环境、革命形势、反革命势力分布的精细分析,任务的确定,兵力的部署,武器装备的准备,给养的筹划,民众的配合程度等各方面,都包括在军队领导者的考量准备当中。每战都力求有准备,这是战争胜利的必要条件,为了使军队在错综复杂的作战过程中做出正确的判断,必须对战场情况做全面、系统、多方位的预测,没有事先的计划和准备,就无法获得战争的胜利。
兵家不打无准备之仗,商家不做亏本的生意,企业面对市场的竞争,就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寻找适合的经营环境以寻求发展,在实施企业战略前做好精细的预算和成本控制。企业管理中的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协调几方面职能,和军事管理是一致的。经营企业,首先要对市场行情进行预测,落实计划职能和控制职能,掌握主动权,才有助于企业在竞争中的生存。
预算管理是指企业在战略目标的指导下,对未来的经营活动和相应财务结果进行充分、全面的预测和筹划,并通过对执行过程的监控,将实际完成情况与预算目标不断对照和分析,从而及时指导经营活动的改善和调整,以帮助管理者更加有效地管理企业和最大程度地实现战略目标。
像军队的资源配置,要想打一场歼灭战,就必须集中数倍于敌军的优势兵力,并为士兵都配备足够的武器,确保执行任务所需要的弹药基数,并准备好足够的后勤支持,包括行军作战的给养调配,要多少粮草、多少水,这些都是军队的后勤保障预算。
常言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企业要求生存和发展,首先就要了解市场,要计算自身的资源和能力,然后预算投资和消耗,预算失利会导致中小企业组织难以支撑,甚至一些强大企业也会感到力不从心。单凭调查研究结果来经营企业是不够的,还要进行精密周详的预算,以及对资源和成本进行控制,才能够保障企业的生存基础,并有机会在竞争中胜出。全面预算管理已经成为现代化企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管理模式。它通过业务、资金、信息、人才的整合,明确适度的分权授权,战略驱动的业绩评价等,来实现企业的资源合理配置并真实地反映出企业的实际需要,进而对作业协同、战略贯彻、经营现状与价值增长等方面的最终决策提供支持。
预算不是简单的收支预计或仅把预算看作财务数字金额方面的反映,预算是一种资源分配,对计划投入产出内容、数量以及投入产出时间安排的详细说明。通过预算的编制,使企业经理人明确经营目标,工作有方向。预算是一种预测,它是对未来一段时间内收支情况的预计,预算执行者可以根据预测到的可能存在的问题、环境变化的趋势,采取措施预做准备,控制偏差,保证计划目标的实现。预算也是一种控制手段,以数量化的方式来表明管理工作标准。控制是以确定的管理工作标准,对行动的度量和纠正偏差。所以预算管理是过程中的控制,即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
精细化管理对企业最大的贡献在于成本控制,一个实现管理精细化的企业,一般都能够把成本控制到最优,因为管理的精细化能够优化流程、提高品质、降低不必要的损耗,把可以省的钱都省下来。在“金融海啸”的冲击下,成本控制越来越成为企业关注的重点。企业为了追求稳定及成长,在经营管理上逐步走上精细化管理。精细化管理对企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实施精细化管理工作的过程中,要有计划、分阶段、有重点、有主次地进行。一个企业不可能一下子就能全面做到精细化。即使有强大的资金支持,也要考虑规模效益,要量入而出。作为一种有效的、科学的管理手段,全面预算管理正好为精细化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管理支持,也为精细化管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它能够帮助管理者进行计划、协调、控制和业绩考评,是走精细化管理道路的必要手段。(www.daowen.com)
在管理学中,控制工作是管理有效性的保证。控制是监视各项活动,保证其按计划进行,并纠正各项偏差的过程。在管理实践中,没有控制就很难保证计划的顺利进行,为保证企业获取利润,维持企业的生存与正常运作,必须进行财务控制。财务控制包括审核各期的财务报表,保证一定的现金存量,保证债务的负担不致过重,保证各项资产都能得到有效的利用等等。预算是最常用的财务控制衡量标准,也是一种有效的控制工具。
企业的成本控制已经成了制约着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问题,中小企业,特别是一些面临经营问题的一些中小企业来说,想要求生存、促发展,成本控制更是企业获得利润乃至关乎生存的关键因素。要对企业成本进行控制,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减少资源浪费,就需要企业不断完善成本控制制度,企业领导和员工积极配合提高自身素质和成本控制观念,加强适应市场的能力。
成本控制,是企业根据一定时期预先建立的成本管理目标,由成本控制主体在其职权范围内,在生产耗费发生以前和成本控制过程中,对各种影响成本的因素和条件采取的一系列预防和调节措施,以保证成本管理目标实现的管理行为。
企业要做到科学地控制成本,首先就是要正确地认识“成本”的意义,进而才能有效地做到控制成本。企业要想有长期效益,就只能从战略的高度来实施成本控制。生产技术部门才能增强成本控制的意识,掌握成本发展变化的趋势,找出成本控制的途径和办法,进行有效的成本控制。方向正确等于成功了一半,成本控制也一样。成本控制的目的是为了不断地降低成本,获取更大的利润。成本管理对象是与企业经营过程相关的所有资金耗费。这样,奖励制度中应明确规定奖励办法,让被考核部门和人员清楚地知道业绩与奖励之间的关系,知道什么样的业绩会得到什么样的奖励。现代成本管理的宗旨,是为了取得长期而持久的竞争优势,以便企业能长期地生存和发展,立足于长远的战略目标。
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对于红军的反“围剿”斗争,毛泽东就提出必须敌情、地形、人民等条件都利于我、不利于敌,确有把握而后动手,否则宁可退让,持重待机;不可率而迎战,要慎重初战,做到“不战则已,战则必胜”。在战争中,红军总能抢在敌军前面,使敌人感到手足无措,莫名其妙,这正是预算精细,凡事有所准备的成果。这充分向现代企业管理揭示了保证生存的基本原则,面临市场竞争,事先要有周详的准备计划。
在生存面前,可先避免与强势的竞争对手展开正面交锋,精细的预算和成本控制能够保障企业长足发展。例如企业要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如何实现生产目标,市场需求是什么,投资的规模与金额,生产的成本与损耗,都需要事先进行详细的预测和计算。如果连生存都无法保障,那根本没有时间去考虑企业的战略问题、发展方向等其他方面,只有企业获得了生存的权利和机会,才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以长足的发展。中国革命的军队在井冈山创建了革命根据地,才在后来艰难的革命岁月中,以势如破竹的速度和排山倒海的气势,摧枯拉朽般击溃敌军,获得革命的胜利。对于企业也同样,生存高于一切,打有准备之仗,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