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进口商品的种类与特点

进口商品的种类与特点

时间:2023-06-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万历十年时,经过近百年的变化,老百姓用的生活实用商品增加,到了万历四十三年,新增的进口商品中,生活实用类的比重更大。为鼓励中外贸易,明朝中后期对进口商品实行关税优惠政策,张燮的《东西洋考》详细记载了万历十七年和万历四十三年对83种进口商品关税不断降低的情况。

进口商品的种类与特点

明代中国进口境外货物的渠道有两个:一是通过官方的朝贡贸易,这些多由外国贡使团中来华的商人直接带到中国境内;二是中外商人从国外贩运货物到中国沿海地区。

根据《大明会典》记载,明朝外国使节或商人携带至华商品种类及明钞比价情况如下:

明朝进口商品种类及折合明钞数目表[47]

续表

续表

续表

综合《大明会典》《明实录》《东西洋考》等史书记录,可以知道明代进口的境外商品有如下特点:(www.daowen.com)

第一,商品种类繁多。通过朝贡使节或随贡使团来华商人经手的商品有八十七种;通过中外商人从中国以外区域转运来华的商品有八十三种。后来,随着中外商品贸易的需求量增加,明朝又在万历四十三年(1615)新增加了进口商品32种。这些物品有属于金属类的锡、铁、铅;有属于武器类的腰刀、番弓、番箭;有属于生活用品的食盐、布匹、绸缎、胡椒、花椒;有属于奢侈品的象牙、虎豹皮、檀香鱼翅;有属于药品类的雄黄、闷虫药、没药;有属于文化用品的番纸、笔筒等。

第二,商品实用性强。实用性商品在明朝进口商品种类中占有比例大,并且更加趋向生活实用类,如各种绢布、皮货、食用品、木料、金属、香药等。从前后时间上看,15世纪末、16世纪初,外国使节及商人以官方形式带到中国的商品大都是用于皇族和达官贵人消费的物品。万历十年时,经过近百年的变化,老百姓用的生活实用商品增加,到了万历四十三年,新增的进口商品中,生活实用类的比重更大。如在1488年至1505年弘治皇帝统治的时期,明朝商品进口总数有87种,其中,香药类占48种,奢侈品占8种,生活实用类商品占23种,金属品占8种。到了万历十年,虽然前后时间只有80年左右,在进口的83种商品中,香药类降为20种,奢侈品占12种,生活实用类商品增加到38种,金属占6种,其他杂物种类占7种。从万历十年到四十三年短短的30多年时间,在进口的32种商品中,香药类降为3种,奢侈品没有,生活实用类商品占24种,金属品2种,其他杂物类占3种。

第三,进口商品关税降低。为鼓励中外贸易,明朝中后期对进口商品实行关税优惠政策,张燮的《东西洋考》详细记载了万历十七年和万历四十三年对83种进口商品关税不断降低的情况。在83种进口商品中,只有苏木、檀香、犀牛角、香藤席、交趾绢和安息香等6种商品略有增长,其他77种商品的关税全部下降,如每百斤胡椒的关税从万历十七年的2.5钱降为万历四十三年的2.16钱,每匹竹布关税从8厘降为7厘,每石番米关税从1.4分降为1分,每百张獐皮关税从6分降为5.2分,每百张鹿皮关税从8分降为6.9分。

第四,香药类商品逐渐减少。香药是中国封建社会长久不衰的进口商品,尤其唐宋时期香药进口达到最高峰,据台湾学者全汉升统计,北宋熙宁九年、十年和元丰元年进口的乳香达354 449斤。到了16、17世纪,虽然香药进口也占到一定比例,但与生活用品进口数量不断增加的情况对比,数量却在不断下降。[48]

第五,从贵族化走向大众化。香药主要用于贵族势要消费,是一种高档的生活品,但各种绢布、土粗布、米豆、盐、胡椒等都是一些大众化生活用品。明中后期,这类物品种类的增多充分说明,当时的中外商品贸易越来越注重民生,这是与国内商品经济的整体发展相适应的。

除了以上各类商品外,明代中后期也引进了一些新的农业作物品种,如番薯、玉米烟草蔬菜等。另外,随着中外商品交换的发展,日本、美洲、欧洲、南洋各地的大批白银流向中国,并对中国经济的长足发展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