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外部世界潮流影响下的中国对外政策与明朝改革开放

外部世界潮流影响下的中国对外政策与明朝改革开放

时间:2023-06-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到了16世纪以后,日本与中国的争夺从原来的克制发展到公开对抗,对中国形成重大威胁。早期领先于欧洲的葡萄牙、西班牙和荷兰三国,极力想与中国发生贸易关系,并希望能从中国沿海得到一个贸易场所。1516年,葡萄牙人佩雷斯特雷洛搭乘马六甲当地的一艘船来到广东,对中国进行试探。大量史实表明,中国没有失去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很明智地调整了对外政策,加入了16、17世纪的国际大变革运动,并继续担当了大国的重要角色。

外部世界潮流影响下的中国对外政策与明朝改革开放

从亚洲范围内讲,一些原来对明安分的小国不再满足于明朝皇帝勘合贸易许可下的贡舶贸易,他们在进出口种类上要求增多,在进出口检查上要求放松,在双方贸易交往机会上要求增多。特别是东亚的日本岛国,自从明朝立国的二百七十多年中,日本一直想在东亚国际圈中与中国争夺高低,以求得对等的国际地位,分享亚洲事务中的政治、经济利益。中国独秀于亚洲乃至世界的局面被动揺。到了16世纪以后,日本与中国的争夺从原来的克制发展到公开对抗,对中国形成重大威胁。明帝国为了维护自己大国的国际地位,也对日本采取了强硬的外交措施,如限定日本入贡的时间为十年一次,人数与船只各有定制,必要时候还采取了禁海政策。但实践证明,明政府对日本设防没有达到钳制日本的目的。因此,中国在嘉靖时代对日本实行了时开时闭的四十多年反复后,便在隆庆和万历、天启崇祯年间改变策略,转而在经济领域与日本竞争。

威廉·布劳1618年绘《亚洲新图》(局部)

欧洲的商人也不甘落后,继他们占领南亚、东南亚海上重要港口后,马上把目标对准中国。早期领先于欧洲的葡萄牙、西班牙和荷兰三国,极力想与中国发生贸易关系,并希望能从中国沿海得到一个贸易场所。

1516年,葡萄牙人佩雷斯特雷洛搭乘马六甲当地的一艘船来到广东,对中国进行试探。1517年,八艘商船来到珠江口内的屯门岛,其中两艘获准入广州;同年前后,葡船绕过广东至福建沿海,相继在泉州、福州、宁波三地与中国人开展贸易。1518年,葡船又开到屯门等广东洋面岛屿,并在屯门建立堡垒,行使主权,1521年被中国驱逐;1535年,作为广东地方最高军事长官的都指挥使黄庆收受葡萄牙人贿赂,准许葡萄牙人在澳门停船贸易;1542年,葡萄牙商人在宁波附近的双屿、厦门附近的走马港强行设立通商据点,但六年以后,被当地居民驱逐出境。1553年至1557年间,葡萄牙人在澳门晒货、筑屋,1573年占据全岛,取得中国地方政府许可,但主权一直归属广东香山县政府辖治。

由于葡萄牙想独占对华贸易,继其占领澳门后,欧洲其他国家想染指广东对华贸易的企图都遭到失败。西班牙与葡萄牙在争夺东方的角逐中划分势力范围,双方于1494年订立了《托尔德西里亚条约》,中国被划为葡萄牙的贸易圏,所以,西班牙不能在中国大陆和沿海与华商进行直接贸易。1598年,虽然广东地方官员准令西班牙商人来广东通商,葡萄牙也不同意西班牙染指中国贸易活动,立即从其在印度半岛的据点果阿派官员到广东交涉,请求中国方面驱逐西班牙商人,如果中国方面为难,也可以让葡方军队驱逐。西班牙无可奈何,只好通过其所占领的菲律宾群岛与华人进行中国疆域外的贸易。

明朝澳门海港图[12]

荷兰人曾在1601、1604、1607、1622、1627年五次至澳门,要求对华通商贸易,皆被葡萄牙所拒绝。在明朝万历年间当过浙江衢县和海盐县知县的王临亨在其所著《粤剑编》写道,1601年9月,“有二夷舟至香山澳……人呼之为红毛鬼……其舟甚巨,外以铜叶裹之,入水二丈,香山澳夷虑其以互市争澳,以兵逐之”[13]。1638年,英国商船也来此争互市之权,亦同样失败。结果,荷兰不得不绕道北上,在天启和崇祯年代占领台湾、澎湖,分别在浙江、福建沿海要求通商。至于英国,于18世纪才得以靠近中国广东。

可见,葡萄牙、西班牙、荷兰在对华贸易上,从不同的区域对中国施加影响,葡萄牙独占广东对外贸易,不容西班牙和荷兰插手;荷兰在浙、闽沿海与中国商人接触;中国和西班牙两国在中国境外的吕宋和南洋各地建立了贸易关系;日本和中国在东海、南洋围绕贸易活动争权夺利,也与葡萄牙、西班牙、荷兰等国竞争。这些围绕中国及其周边展开的各种贸易战使得中国再也不能平静了。大量史实表明,中国没有失去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很明智地调整了对外政策,加入了16、17世纪的国际大变革运动,并继续担当了大国的重要角色。

【延伸阅读】

海洋时代重大国际事件(www.daowen.com)

明朝中国郑和七次下西洋。1405—1433年,明朝郑和的船队远航爪哇、苏门答腊、苏禄、彭亨、真腊、古里、暹罗、榜葛剌、阿丹、天方、左法尔、忽鲁谟斯、木骨都束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东非、红海地区,开辟了贯通太平洋西部与印度洋大洋的航线,在航海技术、船队规模、航程距离、持续时间、涉及地区等方面领先同时期的西方国家,是15世纪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海上探险活动,创造了世界航海史的奇迹。

郑和下西洋宝船模型

欧洲人冒险开辟新航路。1415年,葡萄牙侵占非洲西北角的休达城。1488年,到达非洲东海岸和最南端的好望角。1498年,达·伽马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开辟了从欧洲到亚洲的海上航线。1492年,西班牙派遣哥伦布横渡大西洋,踏上了中美、南美大陆。

葡萄牙大帆船

海上“教皇子午线”诞生。1494年,罗马教皇亚历山大六世发布诏书,仲裁葡萄牙和西班牙两国海上争夺和纠纷,监督两国签订《托尔德西里亚条约》,承认西、葡两国在海洋上的特权。条约规定,葡萄牙和西班牙双方同意以格林威治西经50度为分界线,将世界平分为二,史称“教皇子午线”。该基准线以东发现的陆地属于葡萄牙的势力范围,以西发现的陆地属于西班牙的势力范围。条约是葡萄牙与西班牙中世纪瓜分世界海洋的开始,也宣告了两国“海上霸主”的地位。

“海上马车夫”荷兰崛起。16世纪末,独立的荷兰大规模造船并成为世界上造船业最发达的国家。17世纪,荷兰拥有的商船数居世界第一,几乎垄断了海上贸易,被称为“海上马车夫”。在非洲,控制东西方海上交通咽喉好望角,修筑要塞,开种植园,建殖民地,保证过往船只的淡水和粮食供应;在亚洲,到达印度和爪哇,打败葡萄牙舰队,抢劫中国商船,1602年成立东印度公司,垄断东方贸易;在美洲,1621年成立西印度公司,控制非洲与美洲之间的贸易活动,并在北美建立了以新阿姆斯特丹(今美国纽约)为中心的新荷兰。

荷兰大帆船

“日不落帝国”英国称霸。1588年,英国海军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西班牙失去海上霸王地位;1652—1674年,英国通过三次英荷战争,将荷兰在海上的势力挤出历史舞台;1805年,在特拉法尔加角海战中,几乎全歼法国和西班牙联合舰队,法国的海外殖民地丧失殆尽,英国“日不落帝国”海上霸主地位逐步确立,开始主导世界一个多世纪。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