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湖北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建议

湖北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建议

时间:2023-06-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十三五”期间湖政策对湖北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仍将起到主要作用,政策的鼓励与扶持方式主要由财政补贴转变为发展引导、税收扶持、金融支持、环境营造等多种方式。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的主要标志之一是市场化,即市场机制作用的发挥。(四)核心目标初步实现产业化,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湖北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布局更趋趋向合理,力争新增1~2个试点城市。

湖北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建议

(一)指导思想

“十三五”时期湖北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湖北实施,全面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牢固确立“三维纲要”,坚持生态优先,深入实施一元多层次战略体系,全面推进“五个湖北”建设,加快推动“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进程,依托汽车产业、能源产业,按照政策引导、市场主导、创新驱动、重点突破、绿色发展的要求,发挥政府、市场主体及相关组织的作用,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增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辐射效应,实现新能源汽车初步产业化,助推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我省国由汽车大省提升为汽车强省的步伐,使我省汽车产业的发展始终处于全国的前列。

(二)基本原则

(1)坚持政策引导与鼓励相结合的原则。“十三五”期间湖政策对湖北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仍将起到主要作用,政策的鼓励与扶持方式主要由财政补贴转变为发展引导、税收扶持、金融支持、环境营造等多种方式。

(2)坚持逐步增强市场机制作用的原则。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的主要标志之一是市场化,即市场机制作用的发挥。市场机制的主要内容为竞争机制,要在新能源汽车企业间逐步引入竞争机制与退出机制,实现优胜劣汰,而不是一味的政策扶持。

(3)坚持以创新驱动增强新能源汽车技术水平的原则。应当继续鼓励采取形成联盟,打造平台,协同创新进行新能源汽车的研发,特别是核心零部件技术的研发,提升新能源汽车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形成自主的知识产权,同时注重研究成果的应用与转化。

(4)坚持优先发展与重点发展相结合的原则。新能源汽车产业应当优先发展充电等基础设施,唯基础设施得到了发展,新能源汽车才能得以推广运用。新能源汽车产业应重点发展核心零部件企业,即补短板,只有核心零部件技术提升了,成本降低了,新能源整车产业化才具备了条件。

(5)坚持产业协调发展原则。新能源汽车产业涉及设计、制造、销售、服务、金融、保险二手车、回收等多个环节,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上下游产业的支持,涉及能源、交通等多个产业,这需要协调发展,相互支撑,统筹考虑。

(6)坚持跨界融合,大力发展新能源智能汽车。绿色与智能化是当前汽车产业发展的主流,新能源汽车只有主动融入跨界融合中,再加上互联网,在生产过程与产品上均实现智能化,才能具备活力,在市场中有竞争力。

(三)技术路线

湖北新能源汽车的技术路线主要是沿袭国家的“三横三纵”的技术路线,在继续保持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快速发展的同时,加大对燃料电池汽车和其他种类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应用。具体而言是:在依托湖北强大的汽车产业基础,以推动传统汽车产业转型升级为目标,加快研发纯电动轿车、插电式混合动力轿车和纯电动客车的设计、研发和制造技术,加大对燃料电池汽车和其他种类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应用。支持新能源汽车电池、电机、电控等关键零部件研发,推动新能源汽车成为湖北经济发展的战略先导产业,实现传统汽车产业向战略新兴产业的转型。

(四)核心目标

(1)初步实现产业化,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湖北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布局更趋趋向合理,力争新增1~2个试点城市。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的生产能力达20万辆、累计产销量超过15万辆[1],燃料电池汽车开始进入生产和应用阶段,其他种类的新能源汽车有着不同程度的发展。市场机制作用在新能源汽车产业中的作用逐步增强,新能源汽车商业化模式得到创新,一些商业模式在一定范围内推广使用。

(2)基础设施基本满足需求:到2020年,建成集中充换电站100座,分散充电桩13万个,满足全省15万辆电动汽车充电需求。形成1~2家掌握核心技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竞争力的电池龙头生产企业,期市场占有率达到10%以上。

(3)技术水平大幅提升:到2020年,动力电池模块比能量达到350Wh/kg以上,成本降至1.0元/Wh以下。动力电池实现智能化制造,续航能力普遍达到400km,纯电池汽车的经济性和使用便利性与传统燃油车基本相当。湖北省基本掌握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技术与关键零部件技术,新能源汽车智能化、安全性、舒适性大幅提升。

(4)政策体系完善,标准法规健全: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更具完善和系统性,政策注重引导功能和市场机制作用的发挥。制定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等新能源汽车以及动力电池等零部件相关省级标准。开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标准化工作,完善新能源汽车产品检测标准和材料标准,构建新能源汽车的标准体系。继续出台新能源汽车生产和使用以及电池回收利用的相关法规,加强新能源汽车领域国际标准法规的合作与交流,开展新能源汽车重要标准的实施效果评价。

(5)创建良好发展环境,人才培养形成体系:加大对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金融扶持力度,创新金融模式,通过金融手段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研发、生产、投资、消费、使用和扶持的力度。建立健全新能源汽车金融信贷、保险、租赁、物流、二手车交易以及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等市场服务体系,逐步加大公务购置新能源汽车的比例和力度,2020年政府部门及公共机构购买新能源汽车占当年配备更新车辆总量的比例达到80%以上,城市公共交通中新能源汽车的比例不低于50%。新能源汽车国际合作加强,已培育出几家国际知名的品牌。已构建多层次的新能源汽车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出一批国际知名的领军人才和技术应用与管理人才。

(五)主要路径

1.完善政策,改变政策扶持之重点,充分发挥政策的引导功能

湖北省未来5年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仍离不开政策的扶持与引导。但应改变政策扶持的重点,将政策扶持的重点由对整车销售的补贴,改变到对整车与核心零部件技术的研发与运用、基础设施建设上来。政策工具上由供给型工具为主逐步转向到以需求型和环境型为主。由刺激新能源汽车销售的政策转变到增强新能源汽车企业创建自己的知识产权,提升核心竞争力上。具体言之,就是要从两个方面发挥政策的扶持与引导功能:一是在对企业的扶持与引导方面,重点发挥税收政策、金融政策、环境政策扶持新能源汽车企业的发展,财政补贴的重点是技术研发和基础设施建设,对整车销售则实施退坡机制。当前,虽然有些企业存在骗补的现象,但对新能源汽车企业的补贴是不能取消的,不能因噎废食,且经过整顿与制度的完善,这一现象终将会消除的;二是在对购车者和使用者(消费者)方面,政策应注重对消费者购置和使用新能源汽车予以相应的补贴和扶持,此处的补贴不同于对新能源汽车企业的补贴。对购车者和消费者予以适当补贴是必要的,如德国在2016年5月推出了电动汽车的激励计划:为纯电动汽车消费者提供4000欧元补贴;为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新购买者提供3000欧元补贴。当新能源汽车的价格较高时,补贴主要在销售环节,补贴应主要是让购车者收益。随着新能源汽车技术的提升和成本的下降,补贴的主要环节应当在使用上,这就体现了政策的引导功能[2]。政策引导功能的发挥除体现在对新能源汽车的鼓励上,还应当体现在对传统能源汽车的限制上。

2.加大研发,拥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全面提升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性、舒适性与智能化(www.daowen.com)

湖北省具有优势明显的新能源整车、零部件的研发平台,并取得了一批成果,但仍没有掌握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技术,特别是关键零部件技术和产品主要依靠进口。因此,加大研发,拥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已成为我国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难点与主要路径。北京智研科信的一份资料显示,在新能源汽车成本构成中,电池约占42%,电控系统占11%,电机占10%,电驱动零部件占7%,整车其他部件占30%。而电驱动零部件的成本如此之高的原因主要是没有掌握核心技术以及在技术上无法实现其要求。应当继续充分发挥新能源汽车联盟和平台的作用,出台政策,实施政企合作,在政府的主导下,解决基础技术与关键技术问题,研究出新材料,解决其轻量化问题,才使得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具备条件。

3.优先发展湖北省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建设

整体而言,湖北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是不够的,特别是没有纳入试点城市的地区,新能源汽车的基础设施更为缺乏。因此,在“十三五”期间加强这方面的建设是必需的,但对一些事项仍需要明确:(1)新能源汽车的基础设施不仅包括充电桩和充换电站,而且还包括为燃料电池车服务的加氢站和为天然气汽车服务的加气站。发展新能源汽车虽然有重点,但也应兼顾多样发展,因此,在基础设施建设上也应做到相应的兼顾。(2)就电动汽车而言,湖北充电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应当在未来5年内进一步细化,使其具有操作性,而不仅仅只是一种导向。(3)为解充电等基础设施的资金问题,可大力推广PPP模式。虽然在2015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通过PPP等方式,为社会资本参与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运营创造条件。但目前我国的PPP项目较多运用在污水处理、管廊建设、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上,鲜有运用在新能源汽车的充电基础设施上。充电基础设施PPP项目的适用条件、风险分担、融资渠道、盈利模式、绩效评价等内容都是需要探索的。(4)基础设施建设是较为复杂,其涉及电力公司、小区物业、小区业主、交管部门、土地部门、公共交通部门、政府规划部门等多个单位,建立有效的协调机制更加重要。

4.完善标准与法规是新能源汽车科学发展的前提

标准与法规区别于政策,政策主要是规范与指引的功能,而标准与法规则具有强制性。关于新能源汽车的标准与法规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就内容而言,涉及准入标准、质量标准、安全标准、环保标准等。仅电动汽车的标准就包括整车标准、零部件标准、接口及设施标准等,详见图8.1。

图8.1 电充汽车标准图

在一般情况下,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可以分为蓄电池和燃料电池两大类,蓄电池用于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混合动力电动车,燃料电池用于燃料电池汽车。而电池的国家标准就多达几十种,重要的如:(1)GB/T 31484—2015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循环寿命要求及试验方法;(2)GB/T 31485—2015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及试验方法;(3)GB/T 31486—2015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电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4)GB/T 31467.1—2015电动汽车用锂离子动力蓄电池包和系统第1部分:高功率应用测试规程;(5)GB/T 31467.2—2015电动汽车用锂离子动力蓄电池包和系统第2部分:高能量应用测试规程;(6)GB/T 31467.3—2015电动汽车用锂离子动力蓄电池包和系统第3部分:安全性要求与测试方法;(7)GB/T 18384.1—2015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第1部分;(8)GB/T 18384.2—2015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第2部分:操作安全和故障防护;(9)GB/T 18384.3—2015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第3部分:人员触电防护等。此外,标准是在动态变化的,如2015年又发布了电池新的国家标准,详见表8.1。今后,会有更多的标准出台。这些标准与法规是新能源汽车科学发展的前提。襄阳市建立有新能源汽车标准研究的机构,应当充分发挥这一机构的作用,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中,湖北省在新能源汽车标准方面走在全国的前列。

表8.1 2015年电池新国标情况表

续表

5.提升新能源汽车的服务,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的保障

当我们重点关注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的时候,往往容易忽略新能源汽车服务体系的构建。新能源汽车服务体系的核心是便于对新能源汽车的使用。这涉及新能源汽车的维修、保养、充电、金融、保险、二手车、报废与回收等诸多方面。当前,新能源汽车售后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较多,如对新能源汽车电池没有纳入“三包”的规定,没有一家保险企业推出了新能源汽车的专门保险、二手新能源汽车保值率低,流转困难、新能源汽车报废回收难以实施等。因此,提升新能源汽车的服务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的保障。

6.鼓励跨界融合,加强对新能源汽车产品的监管

近几年,已有不少非汽车企业涉足了新能源汽车行业。这些企业的进入,实现了跨界融合,不仅提供了资本,还提升了技术,加剧了竞争,有利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湖北应当出台政策鼓励新能源汽车企业与其他企业跨界融合,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注入新的资金和技术。当然,对新能源汽车产品的监管也很重要,即监管的重点由十堰市场准入转移到事后的对新能源汽车产品的监管上,对不符合有关标准和规定的产品,不仅要求生产企业承担“三包”或“召回”的责任,而且更重要的要给予严厉的处罚,通过加大处罚的力度保障新能源汽车的安全和质量。

7.高度重视新能源汽车人才培养工作,走政产学研结合的路子培养人才

人才的重要性与紧迫性是不言而喻的,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是人才引进与自主培养,引进人才的前提是已经培养出了所需的人才。因此,归根结底,培养人才是关键。湖北虽然具有得天独厚的人才资源优势,但分布并不均衡,除武汉外,其他城市关于新能源汽车的各类和各层次人才均较为缺乏。人才工作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工作。为此,湖北省政府应颁布相应的规定要求企业无偿接纳学生实习,与学校联合培养人才;企业应主动与学校联系,培养其员工尽快熟悉新能源汽车的技术、管理与服务;学校应当积极联系企业,了解企业需求,校企结合,有针对性的培养各层次的新能源汽车人才,使其培养的人才进入企业后能够迅速地从潜在的人才转变为现实的人才。

关于湖北省“十三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涉及的内容较多,以上仅是初步的设想。有些数据和内容需要进一步的论证。但无论怎样,湖北省若能出台一部专门的“十三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则其意义是重大的,其不仅可以理清湖北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总的思路,有助于相关政府部门后续决策参考,而且还可以为企业、行业及相关组织了解湖北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趋势,各自采取措施增强自身的竞争力,为促进湖北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和汽车产业的科学发展贡献力量。

【注释】

[1]根据财政部、科技部等五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十三五”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奖励政策及加强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通知(征求意见稿)》中2016—2020年各省(区、市)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奖励标准的数量预测截至2020年湖北新能源汽车的产销量约为15万辆左右,具体:2016年18000辆,2017年22000辆,2018年28000辆,2019年38000辆,2020年50000辆。

[2]当然,在使用上的扶持还可以体现在税收及其他政策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