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国内关于新能源汽车产业现状的研究,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的:一是从宏观的角度直接研究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现状,如董本云(2015)对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现状、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他认为,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具有产业发展以政策驱动为主,市场规模迅速扩大,公共技术平台及产业联盟初步形成的特点,针对存在的问题,其提出的对策是统一技术标准体系、明确技术路线发展时间表、掌握核心技术、实现由政策驱动向市场驱动的转变、加大补贴力度等对策[5]。陈瑞青、白辰(2015)从市场现状、政策环境、商业模式等方面分析了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现状,提出了坚持市场导向,加大对核心技术的研发投入,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倡导多元化投资,完善新能源汽车国家标准,创新商业模式等对策[6]。侯福深(2015)认为,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国内主流汽车企业都拥有新能源汽车产品,在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私人购买、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明显的进展[7]。
二是从微观的角度研究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如张海波(2012)将中国一汽集团、东风集团、北汽集团、上汽集团、长安集团在新能源汽车的战略规划、技术路线、对外合作及产品四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得出的结论是,技术瓶颈并非制约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其主要制约因素是自主品牌的弱势、技术产品化、市场化转化效率低,市场敏感性差等[8]。刘颖琦、王萌、王静宇(2016)通过构建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Bass预测模型,对2015—202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总量和销量进行了预测,结果显示,中国在2019年便可实现《规划》目标,在2020年仅能实现100万辆的保有量,与规划目标存在一定差距。为了实现对电动汽车设定的销量目标,国家应加大政策导向的力度,加强电池技术的国际引进,提高自主研发能力,落实各项补贴鼓励政策,加快相关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建设[9]。
三是从区域的角度研究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现状。如路琼晨(2015)指出,上海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坚持新产品研发和市场推广应用并重,在产业化和市场推广应用方面进展较快,关键零部件的配套能力建设得到加强[10]。朱蓉文、劳铖强(2015)总结了深圳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面临的问题和困境,从推广配套政策、充电设施建设、商业模式创新、产业发展扶持等方面提出了促进深圳新能源汽车产业持续发展的对策[11]。董建伟(2014)分析了北京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认为北京在新能源汽车产业方面已经形成了较为合理的行业创新体系,关键零部件核心技术水平有所提升,实现了整车生产和示范推广运行的良性循环,并从技术因素、市场因素和产业发展因素等三个方面分析了北京新能源汽车产业面临的制约因素,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和对策[12]。武玉英、龙海云、蒋国瑞(2015)通过对京津冀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的分析,指出其在资源互补、产业优势、环境治理等方面存在着新能源汽车产业协同发展的可行性[13]。
四是从发展模式上进行研究。如王洪生、张玉明(2015)以比亚迪新能源汽车为例,从资金云、生产制造云、技术创新云、商业合作云方面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模式进行了研究[14]。陈蛇、曾鹦(2015)指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不仅需要先进的技术,而且更需要创新营销模式,变单一的汽车产品销售为系统集成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建设、维修服务和环境治理等关联市场的系统集成服务[15]。(www.daowen.com)
五是借鉴国外新能源汽车发展经验,对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启示。如贡苏明(2012)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近三年美国混合动力汽车产业的发展现状与产业格局,提出我国政府应强制性引入自主品牌HEV产业发展规划,重视对国内车企的扶持与保护,我国汽车企业应大力实施HEV自主品牌战略,积极开展与国外汽车企业合资合作以提升产业竞争力等建议[16]。张天舒(2014)从政策、技术和市场三个角度,深入剖析了新能源汽车在日本被成功推广的主要因素,得到的启示是,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合理制定和明确发展战略和目标,关注核心技术和成本,打造自主品牌,合理利用政策杠杆,使用价格和税收工具等[17]。
可见,对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的研究是多维度的,无论从怎样的维度进行研究,其目标是对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现状分析后提出一些建议,以促进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科学快速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