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探究组织学习的策略研究

探究组织学习的策略研究

时间:2023-06-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现有组织学习策略研究主要基于March提出的探索式学习和利用式学习平衡研究。在每一个周期内,个人以某一概率向组织准则学习。表2.2Park等关于信息驱动下组织间学习策略研究结果注:ECN指依托电子沟通网络平台为主,KRP指依托组织间知识储存门户平台为主,MIX指两种平台混合使用。国内不少学者基于March的研究进一步探究不同组织学习策略对组织知识水平的影响机理。

探究组织学习的策略研究

对于单个组织而言,组织学习策略指组织为了适应环境的变化,改善组织认知,提升组织能力而进行的知识获取、知识利用的途径与工具性选择(余晓钟等,2015),其本质上是对学习资源配置方式的决策。现有组织学习策略研究主要基于March(1991)提出的探索式学习和利用式学习平衡研究。探索式学习指对探索、试验、尝试、发现及创新等的学习行为,其本质是对新选择方案的试验,而利用式学习是指提炼、筛选、生产、效率、选择、实施和执行等的学习行为,其本质是对现有能力、技术、范式的提高和拓展。为了探究探索式学习和利用式学习平衡对组织知识水平的影响机理,March(1991)构建了组织学习仿真模型,将组织内学习的过程抽象为个人向组织准则(organizational code)的过程以及组织从个人知识编码的过程。模型设定包括以下四个方面:①组织环境是独立于组织编码和组织成员的个人信念(beliefs)的客观存在(reality),是衡量组织整体及其个体成员知识水平的基准。组织环境用m维的知识向量表示,每一维被初始随机赋值为1或-1。在仿真过程中,组织环境知识向量被设定为恒定不变的。②每名组织成员均持有能正确或错误反映组织环境的知识向量,知识向量中每一维度的知识编码相对应的个人信念,由1、0和-1表示,其中1和-1表示个人对组织环境知识编码的判断,0表示个人暂时无法对环境做出判断。在仿真开始前,组织成员知识向量各个维度的初始赋值随机生成。③组织成员通过向组织准则学习来更新知识向量中的每一个信念维度。组织准则也是一个m维的知识向量,反映了组织所推崇的信念和实践。在每一个周期内,个人以某一概率向组织准则学习。个人向组织准则学习的概率反映了组织准则在组织内社会化的程度。当组织准则向量中的某一维度为0时,个人信念不受其影响。④组织准则持续更新以反映组织中高绩效个体成员的占优信念(dominant beliefs)。组织准则知识向量各个维度的初始赋值均为0。每一学习周期结束后,组织首先识别出知识水平高于组织准则的个体成员。随后,组织识别出这些高知识成员每一信念维度上最广泛持有的是1还是-1。最后,组织以某一概率将组织准则的每一维度更新为这一占优信念。组织准则的更新概率反映了组织准则对组织内最佳实践的内化程度。通过研究,March提出组织在知识获取过程中,不应该实施单一的探索式学习或利用式学习策略,组织能力的动态发展同时依赖于挖掘现有技术和资源来确保效率得到改善和通过探索性创新来创造变异能力,探索式学习和利用式学习的平衡是组织生成和发展的关键

March(1991)研究强调组织学习的互惠特性,假设组织中的所有学习行为都是通过组织准则作为中介完成的,忽略了组织内个体交互学习过程和知识的隐性特征对组织学习的影响。为此,D.Miller和J.Calantone(2006)等从这两方面对March(1991)的仿真模型进行了修正。在D.Miller和J.Calantone(2006)的模型中,个体需要寻找比自己知识水平高的个体进行学习,并以此把个体寻找学习对象的方式分为邻近学习和远程学习,同时将组织知识分为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并用隐性知识所占比率表示知识的复杂性。Kim和Rhee(2009)在D.Miller和J.Calantone(2006)模型基础上,从外部环境的变动幅度和变动频率及组织内个体的多样性程度两方面进行了拓展。Rodan(2005)则在考虑了组织特性的基础上对组织学习策略进一步细分,并提出无约束探索式学习策略,更有利于提升组织知识水平。Fang等(2008)把组织内子群结构特征引入组织学习仿真模型中,通过改变不同子群内部个体间网络链接的数量来分析子群结构特征对组织学习的影响。Kunz(2011)进一步将知识的遗传和变异纳入组织学习模型,研究了子群内的探索式学习、子群内的利用式学习、子群间的探索式学习和子群间的利用式学习4种学习策略对组织学习效果的影响。

Park等(2015)基于March(1991)的研究,按照组织把学习资源用于组织间共同知识库的配置方式提出了缓慢学习、探索式学习、利用式学习和快速学习四种组织间学习策略。其中缓慢学习策略指用于探索式学习和利用式学习的资源都处于较低水平,相反,快速学习策略指用于两种学习的资源都处于较高水平,而探索式学习策略和利用式学习策略则是所对应的学习方式资源处于较高水平而另一种学习方式资源处于较低水平。Park等(2015)的研究发现,组织间学习策略制定应基于权变理论,需要根据合作组织的组织间学习策略和组织间关系的对称性进行选择性决策,表2.2给出具体的最优组织间学习策略选择结果。

表2.2 Park等(2015)关于信息驱动下组织间学习策略研究结果(www.daowen.com)

注:ECN指依托电子沟通网络平台为主,KRP指依托组织间知识储存门户平台为主,MIX指两种平台混合使用。

国内不少学者基于March(1991)的研究进一步探究不同组织学习策略对组织知识水平的影响机理。赵晨(2014,2015)考虑了领导个人学习对组织学习成效的直接影响。把领导、下属角色区分纳入组织学习仿真模型中,并提出了领导可以根据组织学习情境特征,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探索式学习策略或利用式学习策略,调整组织内部的纵向知识流动和横向知识流动,从而在领导个人层面实现两种学习方式的双元平衡,在组织整体层面提高组织学习成效。刘人境和李伟荣(2016)在学习机制上对组织学习仿真模型进行拓展,比较分析知识仓库和wiki两种信息技术驱动的学习策略对组织表现的影响。林润辉和米捷(2017)基于Fang(2008)和Kunz(2011)的研究成果,将子群结构纳入经典的组织学习模型中,并研究了如何改变子群内及子群间人际学习速度、知识搜寻范围、隐性知识比重、子群对外来优秀个体知识编码的强度、子群间直接编码学习速度以及子群外部环境差异性程度等学习条件,来实现探索式学习和利用式学习策略的转变,以达到短期和长期学习效益平衡的目标。宋艳双和刘人境(2018)则进一步探究了创新策略的探索式和利用式双元平衡对组织绩效的影响机理,并提出了相应的最优创新策略选择方法。

综上所述,现有组织学习策略研究主要基于March提出的双元学习平衡理论,从组织结构双元平衡和情境双元平衡两个方面对组织学习策略与组织知识水平的动态关系进行深入研究,主要存在的研究不足有:①研究主要关注单个组织的学习策略选择问题,缺乏对多个组织共同学习资源配置的影响效应分析。②研究缺乏考虑外部情境因素,如项目情境因素对组织学习策略的影响。因此,项目情境下的组织学习策略需要对学习目标进行层次区分,把项目情境因素纳入学习策略影响因素中,把组织内学习策略和组织间学习策略统筹考察,以实现整个项目系统的学习资源全局化最优配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