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项目情境下的合作学习研究

项目情境下的合作学习研究

时间:2023-06-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项目管理领域的合作学习研究主要关注组织间知识交互和整合过程。而项目文档系统则有助于未参与交互活动的组织快速学习到新知识。项目组织的网络性特征有利于组织间知识交互和相互学习,从而促进项目中各参与组织的知识水平和组织绩效的提升。

项目情境下的合作学习研究

合作学习是多个组织在共同目标指引下通过组织间知识交互和整合实现互助性学习和知识共同创造的过程。项目管理领域的合作学习研究主要关注组织间知识交互和整合过程。

知识特性、组织间协调机制和组织学习能力被认为是影响组织间知识探索和开发过程的重要因素。Faccin和Balestrin(2018)对合作研发项目情境下基于组织间合作的协同知识创新策略进行了单案例研究,发现企业间知识创新活动需要考虑组织间探索式学习和组织间利用式学习的二元关系,以此提出了一个三维组织间合作知识创造实践模型,揭示了知识特性和学习策略的适应关系。Iacono等(2012)在研究铁路项目组织间协调机制时发现,组织间关系往往可以通过组织间惯例激活,会对组织间知识创造和交互过程产生影响,以更好地实现特定的合作目标。Weck(2006)对5个组织间合作研发项目的知识创造和开发过程进行多案例比较研究发现,参与组织间关系的互通性、合作预期价值、合作动机、知识整合能力、知识的新颖性和异质性会对组织间知识创造过程产生重要影响。Enkel等(2018)对跨组织项目中组织的嵌入性和吸收能力如何影响项目学习过程进行研究,揭示了社会整合机制和组织对外和对内吸收能力可以加强项目成员更好地进行组织间知识探索、转换和开发过程。Omar和Mohan(2006)在研究马来西亚政府一个多用卡项目时发现了两种组织间学习机制——构建组织间合作网络和项目文档系统。项目合作交互网络主要是基于组织间的共同利益和目标构建的,并通过定期举行诸如技术研讨会的各种组织间交互活动来解决项目过程中产生的问题,研讨成果通过项目管理办公室负责的项目文档系统来记录保存。基于合作网络的交互活动可以很好地支持组织间知识交互,提高各组织和组织内个体的知识水平,还可以强化网络中的各组织间合作关系。而项目文档系统则有助于未参与交互活动的组织快速学习到新知识。

不少项目管理领域的研究对组织间知识交互机制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Ramirez和Dickenson(2010)研究了中国情境下创新项目中的知识转移机制,通过对北京中关村ICT企业的案例研究发现,创新项目中的研发人员可以通过三种网络学习机制实现组织间知识分享:正式的组织内交互网络、个体社交网络和非正式观察网络(scanning network)。在跨组织新产品创新项目中,Maurer(2010)认为稳定的项目团队有助于提升项目团队成员间的信任,这会对组织间知识转移起到积极影响,从而提高项目产品的创新性。Lawson和Potter(2012)则在英国制造业新产品创新项目案例研究中对制造商的学习意愿、供应商对知识的保护倾向、组织间知识的模棱两可性(ambiguity)和组织吸收能力如何影响组织间知识交互过程进行深入分析,发现制造商的学习意愿在促进知识交互的同时也会一定程度提高供应商对知识的保护倾向,这种影响会引发交互知识的模棱两可,从而激发制造商增加对提高自身吸收能力的投入以进一步提高组织间的知识交互水平。Bakker等(2011)通过对12个跨组织项目组织和母组织间知识交互案例研究发现,组织间知识交互过程是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对于母组织而言,项目组织具备较高吸收能力是成功实现组织间知识交互的必要条件。Paulsen和Hjertø(2014)则提出项目中个体和团队的自治性是保证项目知识向母公司转移的重要条件。在IT合作外包项目中,Hsu等(2019)基于社会交互理论提出了组织间关系规范对组织间学习过程的影响关系,并在中国台湾地区企业案例中进行了论证。在建设工程项目中,组织间合作中实现成功的知识交互过程需要充分考虑业主方的需求,以确保项目团队有能力在规定项目时间内履行项目职责(Pemsel and Widén,2011)。项目间学习是组织间知识交互的重要方式之一,而知识编码是组织间知识交互的关键过程,Cacciatori等(2012)从组织间交互知识的编码视角提出了项目行政控制水平反映组织间知识转移的努力情况。(www.daowen.com)

知识整合是组织发现潜在的和分离的知识并把它们整合到一起发展成为新知识的过程(Verona and Ravasi,2003)。组织间知识整合需要组织对源于其他组织的知识特性进行准确识别,包括知识的可转移性、可整合性和可获得性(Grant,1996b)。成功的知识整合依赖于组织对个体知识的利用和发现能力、组织可利用知识的范围以及组织可获得外部知识和重新配置已有知识的能力(Grant,1996a)。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探究如何改善组织间知识的整合过程来提升合作学习效果,例如Corallo等(2012)对意大利航天企业新产品合作开发项目中组织间知识整合实践进行了系统性案例研究。Rauniar等(2019)为了探究组织间关系与组织间知识整合的关系,对美国制造业的企业间合作项目进行案例研究。他们发现,合作任务、组织间信任和相互影响力会对组织间知识整合起正向作用,其中组织间信任和相互影响力对合作关系与组织间知识的关系起中介效应作用。Canonico等(2017)对大学产研项目的组织间知识整合机制进行研究,发现即使参与项目的组织知识具有同质性,各组织对专业知识的互相了解是组织间知识整合的重要基础,因此需要构建较为结构化的知识整合机制以更好地支持大学和企业间的知识交互。在政府—产业合作项目中,Tiwari(2015)研究发现,项目管理者对不同类型知识的认知以及知识如何被识别、协调和使用是组织间知识整合和项目合作成功的关键。

项目组织的网络性特征有利于组织间知识交互和相互学习,从而促进项目中各参与组织的知识水平和组织绩效的提升。为此,学者们尝试构建项目网络特征与组织间学习的关系模型,以探究项目特征对组织间学习和项目知识发展的影响机制。Rodrigues等(2008)提出了基于系统动力学的服务项目学习与发展动态仿真模型,并应用到中东地区的船舶建造和维修公司中,以支持公司管理者更好地发展公司的学习和发展能力。这个动态仿真模型包含了两个主要的子模型:知识工人的学习动态模型和项目工作动态模型,实现了项目工作和项目组织知识发展演变的关系构建。Taylor等(2009)基于经验学习曲线理论构建了关系不稳定性(Relational instability)、任务关联性和组织遗忘和项目网络适应性因果关系的仿真模型。Chen等(2010)考虑到组织遗忘(Forgetting)对项目绩效的影响,把组织遗忘引入Taylor(2009)的仿真模型中,揭示了组织衰变(Learning decay)对项目网络适应性的影响机制。然而,Rodrigues(2008)和Taylor(2009)的研究把组织间学习过程等同于组织间个体相互学习的合集,未考虑组织间知识整合对组织知识的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