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提高能效是中国汽车业的当务之急!

提高能效是中国汽车业的当务之急!

时间:2023-06-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现在中国是世界第一大汽车生产国,未来几年还会是第一大汽车使用国,这种情况下汽车如果不做节能减排就不可能持续发展,所以中国亟须严格的节能减排战略。中国有一千多万辆乘用车,搞20万辆纯电动只占1%,启停系统和全混技术即使普及也只能节油5%~10%。对于自主品牌企业应对5升油耗的技术路线而言,目前看来主要是先进动力总成、轻量化、柴油机以及混合动力技术4类。

提高能效是中国汽车业的当务之急!

过去30年或者60年的发展中,我们往往追求技术发展,忽略环境能源压力。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汽车数量快速增加,当前有必要设立油耗或者节能减排的目标。如今我们已经开始了第一次有严格的、真正的节能减排目标,这种情况下怎么办?

首先目标需要不需要?我们过去定过很多目标,但是这些目标一定程度上不是国家的需要,也不是产业的需要,比如迎奥运、迎世博,北京和上海加严排放,但这和经济联系不密切。现在中国是世界第一大汽车生产国,未来几年还会是第一大汽车使用国,这种情况下汽车如果不做节能减排就不可能持续发展,所以中国亟须严格的节能减排战略。发展节能减排应该是战略,而不仅仅只有一个目标,我们现在仅有目标无战略。现在企业都说达不到5升油耗标准,因为只有目标,没有战略,没有配套措施,没有系统努力,比如对于油耗没有长期稳定的管理模式。除了现在有一个计算方法以外,需要补充的奖惩制度还不配套,应该制定出一个10年内甚至15年内稳定的政策措施,约束并激励企业始终往这个方向前进。现在我们没有这样的政策措施,所以企业也没有想到配合。

其次,在政府和专家的影响下,产业界对各种技术措施分析不全面。政府和专家过多地说要发展纯电动汽车,还赋予它很多政治意义,认为可以提高技术开发水平,而且可以清洁空气、节省能源,百好归一地认为必须做这件事情。其实我们缺乏对于不同技术路线的分析和引导,当然,在政府引导和企业选择之间,不应该完全由政府引导来决策,而应是由企业自己选择,现在恰恰缺乏系统全面的政策环节。回到5升油耗问题,由于这样的政策干扰了很多有效措施的采取,比如混合动力是目前最好的节能措施,但我们把大家的力量全部引导到纯电动,虽然纯电动作为未来的技术储备一点没错,但是就目前的数量而言,其节油效果和混合动力相比不是一个数量级。中国有一千多万辆乘用车,搞20万辆纯电动只占1%,启停系统和全混技术即使普及也只能节油5%~10%。暂不说5升油耗能不能达到的问题,现今我们缺乏一个节能减排的战略,也是建设汽车强国的战略,这应该根据大环境的条件、资源制定目标,同时根据目标构建各方面体系,让行业共同努力。(www.daowen.com)

5升油耗难度非常大,按照发动机技术水平,如果不换型,现在生产发动机的企业得倒闭一半。如果这些企业都更新产品、更新装备,这种大投入不是5年能积累起来的,也不是几年积累起来就可以马上更新的,所以5升油耗可能还得依靠新能源汽车、混合动力、代用燃料以及柴油化等多种渠道、多种方式来解决。5升油耗跟欧洲、日本相比,到2020年也不算太超前,但我们基础比较差,而且燃料消耗量一直限制不严格,所以实施起来比较困难。

对于自主品牌企业应对5升油耗的技术路线而言,目前看来主要是先进动力总成、轻量化、柴油机以及混合动力技术4类。如华晨除了乘用车还有商用车,除了开发高效发动机、变速器外,必须引进新能源技术。由于纯电动技术到2020年普及起来很困难,目前将重点放在插电式混合动力上,希望在未来三年多的时间里有所突破;另外在减重方面,应在材料方面找到更多切入点;同时也在考虑柴油机,因为柴油机比汽油机更有优势,一是成本优势,另外一个是柴油机技术成熟。长安汽车的方案目标则是传统动力总成要下降12%,整车至少还要下降8%~10%,然后再结合新能源,例如插电混合和纯电动,主要是插电混合为主,到2020年长安汽车的企业平均油耗要下降30%左右,至少下降2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