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产业是一个支柱产业,对于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对科技发展的影响、对于经济安全和国防安全的影响都非常重要。在这种情况下,是否拥有自己的品牌差别非常大,不能像某些专家讲的“不求所有、但求所在”,生产外国车也可以。如今中南美一些国家进入了中等发达国家陷阱,这与他们的支柱产业中没有自己的品牌有关系,他们有繁荣的产业但是没有影响力和控制力。中国必须要有自主品牌汽车,如果没有自主品牌汽车就没有办法做强自己的产业。具体怎么做强呢?需要几个层面:政府层面、行业层面、企业层面,甚至也包括社会层面。
对政府而言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政府要对汽车研发进行支持。纵观美国、德国、日本、韩国都是这么做的,我国每五年都有科技计划,但科技计划在汽车上投入的经费远远低于这些发达国家。对于汽车的共性技术研究,是否应该设立共性研究基金、是否设立一个国家级的研究院非常重要。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科技体制改革专注市场,把科研机构全推向市场的做法是必要的,但它的副作用是削弱了基础研究体系。
第二,政府应该制定一个长期稳定的政策环境来引导行业、鼓励企业的发展方向。目前政府的政策体现出一定的短期性,只是看到未来三五年的发展,而且各部门政策的共同指向性不强,管排放的只管排放,管安全的只管安全,管报废的不管回收,这样的情况大量存在。我们需要对于汽车这样的支柱产业制定长期稳定并且有合力的政策目标,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第三,政府需要促进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的公平竞争。现在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的问题比较多,虽然每家车企都在做自主品牌,按数量来说已经不少,但是单个品牌的竞争力不强。回顾日本和韩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政府用显规则和潜规则有效减少了过度竞争,而我们现在恶性竞争很多,没有任何的约束。我们应该充分理解和学习市场经济学的内涵,不应该只是空喊一句鼓励兼并重组,更要多鼓励市场公平竞争,限制市场低价倾销,尽快使自主品牌能够通过淘汰、兼并减少数量,加大力量、提高水平。
第四,有策略性地支持自主品牌汽车零部件企业。现阶段汽车零部件企业应该在完全市场化且不违背市场规律的前提下做两件事情。首先,整车企业集中扶持一批汽车零部件企业,扶持不是仅给它钱,而是给订单,帮助它做技术交流,比如在国内选择一批排行前列的汽车零部件厂,整车厂从这里采购把它扶持起来。另外,政府支持研发不违背WTO规则,政府从支持研发的角度出台政府补贴,支持选中的优秀汽车零部件厂商成长。
而在企业层面,首先是定战略,其次是把质量做好,第三是研发能力建设,第四是体系建设,第五是文化。
第一,坚持战略不动摇。企业要明确自身所处的阶段,是求生存阶段还是发展阶段?参与这个行业竞争,企业有什么样的核心能力?今后想往哪里去?是采取稳定战略、撤退战略,还是要进取战略?企业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行业规律选择自身的发展战略,同时进行战略聚焦,抓关键核心技术和选择正确的发展技术路线。例如为满足2020年每百公里5升油耗,要狠抓发动机技术;再如为适应汽车产业发展趋势,要选择平台模块化架构开发的技术路线。长安汽车之所以今天有这样的成绩,一是有战略,二是坚持战略不动摇。
第二,抓质量。无论是长城汽车、长安汽车还是其他自主品牌做得好的企业,一个共同点就是视质量为生命,具体行动各有高招。大家都讲质量很重要,怎么说都不为过,但是如何做到位、如何落地很复杂。左延安先生在执掌江淮汽车期间探索总结了一套企业做质量的系统思维方案,包括三个层面的概念:
(1)哲学理念层面。有清晰的质量理念,才有可能把全员的质量意识提上去,只有意识到了才有可能渗透到每个角落。
(2)体系、流程、标准层面。很多企业已经建立了质量体系,但是标准实施没有做到全覆盖。(www.daowen.com)
(3)工具方法层面。全世界没有哪个管理像质量管理这样有如此丰富的工具,六西格玛发源于摩托罗拉,成就于GE。GE做得很彻底。谁发明不重要,关键看谁做得彻底。
将理念、体系、流程、标准和工具方法,作为一个大系统坚持不懈地推到底,就一定会做好质量。
第三,研发能力建设。要不断投入财力,更重要的是基于全球化背景整合全球资源,做到以资源配置效率最大化来构建自己的研发体系。如江淮汽车有一个五层次的框架。
(1)合肥国家级信息中心。
(2)海外的两个研究院,设在都灵和东京。
(3)国内产学研相结合,众多高校如华中科技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天津大学都与江淮汽车有合作关系。
(4)国内外一些战略伙伴,与长期合作的产品和工程技术提供商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交易成本低、合作效率高。
(5)各个事业单元面向市场的产品改进。
这五个层次在互联网平台下怎么做到资源配置效率最大化呢?不一定花太多钱,要思考用杠杆撬地球。有一些实验验证手段耗资多达一个亿,但一年不用一次,利用率极低,就没必要自购。实际上,研发大有文章可做,一是架构,二是流程管理技术,三是梯次人才培养,四是创新文化,这些方面作为一个体系长期不懈地去构建,一定会大有成效。又回到长安汽车和长城汽车,他们的研发不仅下了决心,成效还非常显著。此外就是体系问题,这个体系可以衍生出十几个子体系,关键要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择优建设好一些体系,使其能够健康度过成长期,逐步走向成熟期。最后是文化,文化非常关键,文化变异了,企业的根基就会动摇,无论前面构筑了多少坚固的东西,如果基础不牢、动摇了,麻烦就大了,文化是很重要的事情。
总结来看,首先要对坚守在自主品牌战线上的企业家们、辛勤的耕耘者们深表敬意,其次寄希望中资自主品牌乘用车产业能够涌现出更多的(现在已有一批)有大胸怀、大格局、民族使命感的企业家。这非常重要,有了这些人,中国汽车产业才能不断向前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