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科学的产业政策对汽车工业的发展尤为重要,既要体现国家意志,又要符合时代要求,以引领产业科学、持续、健康发展。1994年,李岚清副总理主持制定了第一版汽车产业政策;2004年曾培炎副总理主持制定了第二版汽车产业政策;到2014年业界关于修订新一版产业政策,以适应汽车强国建设需要的呼声很高。
第一版产业政策主要是解决我国汽车产业散、乱、差,或者可以说是缺重少轻、没有轿车的问题。1994年为了鼓励轿车、鼓励产业相对集中地发展,解决当时厂点多、产量低、生产不集中等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纲领,规定了进入整车领域的基本要求,包括投资额、生产规模,以及合资的方式、股比、限制等。1994年的产业政策很明确地规范了汽车产业发展的一些问题,因此也发挥了应有的作用。现在我国的重型卡车已销售到全世界各地,轻型车一开始也做得非常不错,如北汽、金杯、天津小解放等。后来由于受到农用车冲击,轻型车经历了一些挫折。农用车属于“三农”产品,享受到较多的倾斜政策,如驾照、行驶道路、价格优惠等,它在一定程度上打败了轻型车。不管怎么样,第一版产业政策还是解决了轻型车的问题,即使发展了农用车,也很好地解决了农村及城乡结合区域的运输需求问题,满足了城乡交通需求。从产业政策突破的角度来说,当时没有哪个产业是由国家专门制定一个产业政策,只有汽车产业如此。所以第一版汽车产业政策有非常重要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因为它在我国汽车产业政策体系构建方面实现了零的突破。
第二版产业政策并不是解决第一版产业政策的原有问题,而是要解决一些新的问题。包括面对生产分散的局面考虑兼并重组,以及对国内投资、外资、合资企业的限制和规范等;此外还有汽车产品的认证制度实施、零部件如何发展等。这是一个政策群,把整个产业从整车到零部件、从自主到合资等方方面面都做了一些规范。这其中实际上鼓励自主发展不占重要地位,具体的措施、政策都没有像发展合资那么明确,所以第二版产业政策对自主品牌的发展有一定影响。(www.daowen.com)
进入新世纪以后,轿车的快速发展使我们享受到了市场潜力释放带来的巨大红利,今后汽车产业的红利靠什么?可能要靠政府深化改革释放的红利、协同创新释放的红利。政府必须有更大的改革力度,以充分释放改革红利。目前“九龙治水”式的管理对产业发展不利,从事前的备案、审批到事中、事后的监管,都应该简政放权。汽车和食品一样,牵扯到国计民生,与百姓安全息息相关,所以事中、事后的严格监管比事前审批更重要。如果我们把民生放在心上,就没有理由不改现有的产业政策。按照现在的管理模式,每家企业、每个生产基地、每款产品都要认证是不行的。
由于我国汽车产业的体量很大,当前汽车保有量已经超过一个亿,跟2004年仅有一两千万辆保有量时的情况有很大不同,汽车产业还必须面对产业和环境、社会和谐发展的问题,所以更需要产业政策来引导与激励。企业往哪个方向发展,产学研怎么去合作,用什么样的政策在WTO的框架之下有力地扶持自主品牌汽车的成长,都需要有产业政策的引领。下一版的产业政策必须要向自主品牌、自主研发倾斜,不是不要合资产品、不要合资企业,而是怎样在整个汽车市场中创造合理有序的竞争环境。自主品牌汽车不能关起门来搞,需要有一定的竞争强度才能保证产品和企业的竞争力,但是竞争强度也不能过大。各个国家都有保护自己产业、防止其受到外来侵害的责任,我们的政府也应该有这样的责任。改革开放的政策不能变,但是改革开放要与时俱进,现状已不同于20世纪80年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