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初的一天,列车在绿草如茵的英格兰大地上飞驰。车上坐着英国经济学家A.C.庇古。他边欣赏风光,边对同伴说:列车在田间经过,机车喷出的火花(当时是蒸汽机车)飞到麦穗上,给农民造成了损失,但铁路公司并不用向农民赔偿。这正是市场经济的无能为力之处,称为“市场失灵”。
将近70年后,1971年,美国经济学家乔治·斯蒂格勒和阿尔钦同游日本。他们在高速列车(此时已是电气机车)上想起了庇古当年的感慨,就问列车员,铁路附近的农田是否受到列车的损害而减产。列车员说,恰恰相反,飞速驶过的列车把吃稻谷的飞鸟吓走了,农民反而受益。当然铁路公司也不能向农民收“赶鸟费”。这同样是市场经济无能为力的,也称为“市场失灵”。
同样一件事情在不同的时代与地点结果不同。两代经济学家的感慨也不同。但从经济学的角度看,火车通过农田无论结果如何,其实说明了同一件事:市场经济中外部性与市场失灵的关系。
外部性又称外部效应,指某种经济活动所产生的对无关者的影响。这就是说,这种活动的某些成本并不由从事这项活动的当事人(买卖双方)承担,而由与这项活动无关的第三方承担,这种成本被称为外在成本或社会成本。同样,这种活动的某些收益也不由从事这项活动的当事人获得,而由与这项活动无关的第三方获得,这种收益被称为外在收益或社会收益。在前一种情况下,称为负外部性;在后一种情况下,称为正外部性。
列车对农田的影响就是存在外部性的情况。在庇古所看到的情况下,铁路公司列车运行对农业生产带来的损失并不由铁路公司和客户承担,而由既不经营列车又不使用列车的农民承担,即存在负外部性,有外在成本或社会成本。类似这种情况的还有化工厂、造纸厂对河流或空气的污染,吸烟者对环境和非吸烟者的危害。
在斯蒂格勒和阿尔钦所看到的情况下,列车运行在客观上起到了“稻草人”的作用,给农业生产带来好处。但铁路公司并不能对此收费,利益由与列车运行无关的农民无偿获得。这就存在正外部性,有外在收益或社会收益。类似的例子如养蜂人到果园放蜂采蜜,同时免费为果园实现了授粉,果园主不用交费。大学培养出人才,这些人才对经济增长所做出的贡献由全社会分享。(www.daowen.com)
根据经济学原理,每个人都为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从事经济活动,通过价格的协调实现了社会资源配置的最优化。这就是市场机制可以实现经济效率的观点。但是,在存在外部性时,这种市场机制完善性的观点遇到了挑战。
在不存在外部性时,生产者为了利润最大化进行生产,消费者为了效用最大化进行消费。当价格调节使供求相等时,生产者实现了利润最大化,消费者也实现了效用最大化,即整个社会就实现了经济福利最大化。但当存在外部性时,情况就不是这样了。
当与某项经济活动相关的双方都实现了最大化时,却给第三方带来了成本和收益。由供求相等的价格决定的资源配置并不使整个社会经济福利达到最大化。因为在有负外部性的情况下,生产者的成本(私人成本)加外在成本(社会成本)大于消费者的收益,在有正外部性的情况下,消费者的收益(私人收益)加外在收益(社会收益)大于生产者的成本。这两种情况都是没有使社会经济福利达到最大化,或资源配置最优化。价格的自发调节并没有实现资源配置最优化就是经济学家所说的市场失灵。换句话说,在存在外部性的情况下,价格起不到应有的作用。正如有磁铁影响时,指南针无法指出正确的方向一样。
回到铁路公司的例子。在有外部性的情况下,由铁路公司和客户双方供求决定的价格,不能使资源配置最优化。这就是说,这时列车运行的次数并不能使社会经济福利最大化。在庇古所看到的负外部性情况下,通过税收提高运费,并把税收补贴给农民,减少运行会更好地消除不利影响。在斯蒂格勒和阿尔钦看到的正外部性情况下,通过补贴降低运费,增加运行会增加有利影响。当外部性引起市场失灵时,经济学家的任务就是设计出消除市场失灵的办法。
资料来源:圣才学习网
由于外部性并不反映在市场价格中,因此,无论是外部不经济还是外部经济都会导致资源的无效率配置。那么,外部性是如何使完全竞争条件下资源配置的最佳条件发生改变的呢?实际上,外部性是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私人收益与社会收益之间存在差异的结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