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解决道德风险的方法

解决道德风险的方法

时间:2023-06-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隐藏行为往往导致道德风险。道德风险亦称道德危机。这充分说明,道德风险依然存在,防范道德风险仍然是我们面临的一项艰巨而长久的任务。首先,规章制度是必不可少的防范基础,贯彻落实是防范风险的必要措施,加强教育和严格的行为约束是防范道德风险的关键。但愿假钞事件能给我们敲响防范道德风险的警钟,但愿类似事件不再发生。可以说,只要市场经济存在,道德风险就不可避免。

解决道德风险的方法

信息不对称的另一种情形是隐藏行为,即由于交易的一方采取行为影响另一方,而另一方无从判断或辨别。隐藏行为往往导致道德风险。道德风险是20世纪80年代西方经济学家提出的一个经济哲学范畴的概念,即“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在最大限度地增进自身效用的同时做出不利于他人的行动”。或者说是:当签约一方不完全承担风险后果时所采取的自身效用最大化的自私行为。道德风险亦称道德危机。

案例13.2 银行取出假钞 敲响防范道德风险警钟

河北省邯郸市市民雷先生称从农行和平路一网点取了15万元现金,封条没打开就去了工行存款,工作人员却发现里面有1张面值100元的假钞,随即依法没收。雷先生觉得奇怪,更觉得委屈。奇怪的是银行里怎么会流出假钞?而委屈的是,当他拿着存款行开具的没收假钞的证明和封条回到取款行要求赔偿时,却遭到“离柜出门概不负责”的拒绝。

而银行似乎也有满肚子委屈。银行内部有诸多条条框框的规章制度杜绝假钞,从收款到出库都是层层把关,也不可能出现假钞。但是,凡事都不是绝对的。这事儿用不着专家和专业的法律工作者分析,原因简单地只有一个,就是人的问题,就是道德风险依然存在的问题。第一种可能,不排除取款人在途中做了手脚,用了“偷梁换柱”手法;另一种可能,就是银行工作人员不严格按照规定执行,致使假钞在眼皮底下溜过。同时,也不排除个别素质低下的银行工作人员从中做手脚。

银行流出假钞事件,不是个案,且屡屡发生,情节大致雷同。这充分说明,道德风险依然存在,防范道德风险仍然是我们面临的一项艰巨而长久的任务。首先,规章制度是必不可少的防范基础,贯彻落实是防范风险的必要措施,加强教育和严格的行为约束是防范道德风险的关键。目前,银行实行的柜员制似乎应该改革一下。“双人临柜”、“交叉复核”等传统的业务模式不应该全部废弃。(www.daowen.com)

不管雷先生的官司是否打,能否打赢,也不管银行方面“离柜出门概不负责”的规定对与错,这都不是问题的关键。关键是,那张假钞从何而来?又是怎样混进成捆的真币当中?但愿假钞事件能给我们敲响防范道德风险的警钟,但愿类似事件不再发生。

资料来源:河北金融网

在经济活动中,道德风险问题相当普遍。获2001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斯蒂格里茨在研究保险市场时,发现了一个经典的例子:美国一所大学学生自行车被盗比率约为10%,有几个有经营头脑的学生发起了一个对自行车的保险,保费为保险标的15%。按常理,这几个有经营头脑的学生应获得5%左右的利润。但该保险运作一段时间后,这几个学生发现自行车被盗比率迅速提高到15%以上。何以如此?这是因为对自行车投保后,学生们对自行车的安全防范措施明显减少。在这个例子中,投保的学生由于不完全承担自行车被盗的风险后果,因而采取了对自行车安全防范的不作为行为。而这种不作为的行为,就是道德风险。可以说,只要市场经济存在,道德风险就不可避免。

因制度设计而引起或驱赶个人违背一般社会道德规范而做出符合经济理性的举动,这在经济学上被称为道德陷阱。道德陷阱始终存在,一个投了保险的人在避免风险方面的积极性普遍有降低的可能性。不过从经济学家的观点来看,要解决的不是道德问题,而是动机问题。如果一个人对于他的行为后果只承担一部分责任,或者根本就不承担任何责任,那他的行为动机就被彻底改变了。在人身意外保险市场上,谁也不敢保证投保的人为了获得保险赔偿而不对自己的四肢或眼睛“下手”;在人寿保险上也是如此,一个购买了大额保险的老人如果知道万一他在保险期内去世,可以使子女得到一大笔补偿,他要动“死”的念头,谁也没办法。保险公司在制度设计上只是应当尽量避免那些可能出现道德陷阱的漏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