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生产要素的供给呈现不同的特征。厂商和个人(或称为家庭、消费者等)是要素的两类供应方。在提供要素时,厂商会依照利润最大化的原则,个人自依照效用最大化的原则。
1.生产要素的供给特征
在完全竞争条件下要素的供给对单个厂商来说是完全弹性的,但整个行业所面临的要素供给曲线通常不是这样。对于大多数作为生产要素的中间产品来说,除非要素的价格上升,否则,整个市场供给的要素总量是不会增加的。这与完全竞争的厂商和行业在产品市场所面临的情况是类似的。
而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整个行业所面对的要素供给曲线是完全无弹性的。当然,即使是存量给定的一国资源如土地,其市场供给也并非是完全无弹性的,因为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土地的存量,而在于土地的使用量。一般而言,价格大幅度的提高会增加这些资源的使用量。因为较高的价格会导致更多地开垦荒地(甚至围海造田)、重新开发成本高的矿产资源和农场以及灌溉和改良比较贫瘠的土地。
一般来说,要素的供给曲线是向右上方倾斜的,因为随着要素价格的上升,个人愿意供给的要素数量是增加的。推广到整个市场的要素供给曲线可以通过把所有个人的要素供给曲线水平相加得到,这里不做详述。但对于不同种类的生产要素来说,其供给曲线的形成却是不尽相同的。具体说,如果某种生产要素是由某些厂商生产出来的,如机器、设备、原料、厂房等资本品,其供给价格和供给量主要与生产和再生产该种生产要素的成本有关;如果生产要素不是由厂商生产出来的,如土地、劳动、货币资本等,其供给价格和供给量则主要由该种生产要素在某一时期的存量、供给者的偏好、该要素的机会成本等要素决定。(www.daowen.com)
2.生产要素的供给原则
厂商生产机器设备等生产要素,出售给其他的厂商,本身也追求利润最大化。厂商生产的要素本身就是他们的产品,因此这些要素的供给可以按照产品市场的供给进行分析,其供给原则也和产品市场上的产品供给原则一致,这里不再赘述。
个人提供要素的目的在于换回收入以购买其他商品进行消费。个人为了实现自身效用的最大化,需要选择自己把多少的要素提供给要素市场,多少要素自己留用。在消费者行为理论中,消费者在X、Y两种商品之间进行选择,效用最大化的条件是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即边际效用之比)等于两种商品的价格比,即:个人在对要素的两种用途进行选择时,仍然需要满足这一条件,也就是说,个人要使得该要素在两种用途上的边际效用之比等于其价格之比。由于要素本身只有一个价格,因此两者的价格比是1。这也就意味着:为了实现效用的最大化,个人要使该要素在两种用途上的边际效用之比相等,也就是说,要素供给的边际效用等于要素留用的边际效用。
3.厂商面对的要素供给曲线
在完全竞争的要素市场上,厂商购买和使用要素并不影响该要素价格,所以厂商所面对的要素供给曲线FS是一条水平线,如图10-4所示,从而厂商增加一个单位要素的购买所增加的成本即边际要素成本MFC就始终等于要素的价格ω,即厂商的要素供给曲线FS也就是它的边际要素成本曲线MFC。这正如在完全竞争的产品市场上,厂商面对的需求曲线就是它的边际收益曲线一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