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是消费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愿意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由此可见,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由两个基本条件构成:一是对某商品的购买欲望,二是相应的支付能力。这两个条件缺少任何一个都不能构成经济学意义上的需求。
一种商品的需求是由多种因素共同决定的,影响需求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种:
1.商品自身的价格。商品自身价格是影响消费者对某商品需求量的最重要因素。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需求量与商品自身价格呈反向变动关系。
2.消费者收入。既然需求是指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则消费者的收入水平也是决定需求的重要因素。但消费者收入水平对商品需求的影响分两种情况:对于大多数商品而言,其需求会随消费者收入呈同向变化,我们称这样的商品为正常商品;而对另一些商品来说,其需求会随消费者收入呈反向变化,我们称这样的商品为低档劣质商品。
3.消费者偏好。消费者偏好表现了消费者愿意消费商品的程度,主要指消费者在特定社会经济环境中,表现出的不同消费习惯或对商品的不同感受、口味等。比如你喜欢喝咖啡,你就会增加对咖啡的需求量。通常,因为偏好基于超越了经济学范围的心理与历史因素,经济学家们不想解释人们的偏好,但是他们要考察偏好发生变化时经济会发生什么变化。(www.daowen.com)
4.相关商品的价格。商品之间的相关关系可以分为两种:一种为替代关系,另一种为互补关系。一般可以说如果两种商品在满足消费者的某一欲望方面可以相互代替,则称这两种商品互为替代品,如牛肉和羊肉或者肉类和蛋类在满足人体营养需求方面就相互具有替代性。如果两种商品必须搭配使用才能满足消费者某种欲望,则称这两种商品互为互补品。如网球与网球拍、汽车与汽油就互为互补品。
相关商品价格是影响商品需求量的另一重要因素。比如,牛肉价格不变,羊肉价格上涨,人们就会减少相对昂贵了的羊肉的需求,而增加相对便宜的牛肉的需求;汽油的价格上涨使得使用汽车的成本增加,从而人们会减少对汽车的需求。
5.消费者对商品未来价格的预期。消费者如果预期某商品价格将上升,则会增加对该商品的现期需求,反之,则减少现期需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