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汉口北:打造世界罕见的综合交通枢纽和商品交易中心

汉口北:打造世界罕见的综合交通枢纽和商品交易中心

时间:2023-06-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汉口北的诞生就是其中一例。黄陂区委、区政府请来的多个专家组认为,汉口北在极短距离内建成航空港、火车货运站、深水港,这种情形在全国乃至世界上都是少有的。2007年11月8日,汉口北国际商品交易中心在黄陂南部的一片乱泥岗上开工建设。汉口北国际商品交易中心开业后,迅速进入稳健经营阶段,入驻商家不断增加,几大市场渐成气候,交易额大幅提升。

汉口北:打造世界罕见的综合交通枢纽和商品交易中心

零售商业的繁荣让一座城市更加鲜活、生动,而批发贸易的繁盛,更能够凸显城市的地位和功能。

兴起于商代前期的盘龙城,被专家学者论证为“华夏文化南方之源,九省通衢武汉之根”,也是当时长江流域交通咽喉和军事战略要冲。今天,大汉口商业基因向北回溯盘龙之地,历史在这里完成了一个3500年的大轮回。

改革开放之初,汉正街以开埠500年之商业沉淀,为中国城市商品流通体制改革探路,再造自身辉煌。但由于地处闹市核心,汉正街的传统商业模式与大城崛起的时代需求之间的分野日渐形成并难以弥合,老街也在重回巅峰后迅速滑落。21世纪来临的十余年,汉正街启动搬迁改造,一路向北。中国最大的商贸物流集群——汉口北趁势崛起,承接老街转移,承载复兴使命,开启武汉商业新时代。

黄陂南部一片乱泥岗中打造汉口北,在对百年汉正街的全面承接中,成为中国规模最大的商品批发物流集散地,为城市商业定格了一个更宏大的未来。从2010年起,这里汇聚20个专业市场,形成500多万平方米的超大型商贸物流中心,年交易额超过500亿元,并陆续成为国家电商示范基地,国家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市场,承担国家贸易改革试验田重任。一个覆盖全国的线上批发交易平台“卓尔购”从汉口北走向中国千家批发市场,武汉商业历史上的第四次发展高峰洪波涌动。

一、汉口北的提出与奠基

历史的长河中孕育了无数的巧合,而有些巧合又反过来改变了历史的进程。汉口北的诞生就是其中一例。

2004年,正在迅速壮大的卓尔控股有限公司开始在武汉市内物色总部办公大楼,一时之间未能找到合适场所。巧合的是,卓尔很多客户也在寻找办公场所,卓尔负责人由此萌生建设武汉总部基地的大胆设想。

放眼三镇,卓尔的目光最终落在了武汉城市“源头”的盘龙城。2005年夏,占地700亩的武汉首个卓尔总部基地“第一企业社区”在盘龙城开建,知名企业的全国或区域总部相继入驻。业界评价:从未涉足过地产的卓尔,提升了城市功能,创造了武汉的总部经济和园区经济的先河。

2006年底,卓尔控股向黄陂区委、区政府提出,在盘龙城刘店一带,也就是汉口的北部建设轻纺城,其中将盖一个大型现代批发中心,并将其正式命名为“汉口北”。

当时,没有人会想到未来的批发中心会有多么宏大,更没有人预见到它将引领一座蜚声全国的商贸新城的崛起,给这片古老土地带来天翻地覆的变迁。

黄陂区委、区政府请来的多个专家组认为,汉口北在极短距离内建成航空港、火车货运站、深水港,这种情形在全国乃至世界上都是少有的。黄陂区应重点发展商贸物流和服务业,建设专业市场集群。

同时,全球顶尖营销顾问机构科特勒营销集团总裁、国际顶级策划大师米尔顿·科特勒,以70岁高龄多次实地考察。他断言,“汉口北”位于武汉航空、铁路港口三大交通枢纽的黄金节点,做批发再适合不过。

经过国内外专家反复论证后,黄陂区委、区政府决定,盘龙城以西,滠口河以东,提供3800亩土地,建设国家级批发市场。2007年11月8日,汉口北国际商品交易中心在黄陂南部的一片乱泥岗上开工建设。项目首期工程50万平方米,营造包括服装、鞋业、酒店用品、小商品等多个专业市场。交易中心总规划面积800万平方米,同时建立大物流中心、仓储中心、电子商务交易平台等配套设施,目标直指中国最大的消费品集散中心。

汉口北直接定位于中国第四代批发市场,即新生代集群市场,除具备批发、零售功能外,还拥有强大的交通物流网络、齐备的产品种类、完备的电子交易平台、健全的信用保障体系和便捷的生活配套等一系列配套附属功能,为现代化市场交易提供最佳途径。

在规划之初,汉口北就确立了“立足中国,面向全球”的发展策略。在2007年8月一次培训课上,卓尔负责人充满激情地描述了汉口北的发展前景:“我们的目标是打造中国最好、中部最大的商品专业批发市场集群,从配套设施上,服务上、物流上、信用保障上做到中国最好,规模做到中西部最大,打造真正的商品买卖信用体。”他还表示,通过这个大型商品交易市场集群的建设,要极大地提升武汉的商业地位。

二、汉口北开埠及繁荣进程

尽管从战略上看,汉口北是商业宝地,但像一块需要雕琢的璞玉,当时汉口北项目地上都是荒草,水电、道路基础设施匮乏,通往市区的道路破旧不堪,还隔着一个收费站,其建设和发展远非一帆风顺,充满艰难险阻。

在很多人看来,在一个人迹罕至的地段,做一个需要巨量人流的批发市场非常冒险,近乎于天方夜谭

2006年左右,当卓尔提出投资100多亿元建设汉口北国际商品交易中心时,迎来一片质疑声。因为投资这块荒地,多家银行停止了与卓尔的合作。卓尔做好了“倾家荡产”的准备。

◎ 汉口北工地。

◎ 汉口北国际商品交易中心俯瞰图。

政策方面暖风频吹,一次次为项目进展注入信心。2008年2月,汉口北建设被正式写入《武汉市政府工作报告》,成为了武汉市政府重点扶持工程。企业的投资行为,契合了政府的政策导向。这源于卓尔对政策、产业趋势的准确把握和前瞻性。

2009年12月28日,汉口北国际商品交易中心一期正式开业,小商品、鞋业、皮具箱包、儿童用品、酒店用品5大市场同时亮相,总营业面积达60万平方米,5 000多个铺位、3 000多商户、2 000余品牌、100万种商品全面登场,一举成为当时中国最大的商贸物流综合体。

顺利开埠的背后,是卓尔的市场诚意和服务意识。卓尔自购数十辆巴士,免费接送客商;建设物流中心和仓储设施,完善市场配套;免租免物业费等各项奖励补贴,全国全省招商引商扶商;举办汉交会、汉口北嘉年华新年购物狂欢节、品牌博览会等活动,帮助提升交易,激活市场人气。卓尔还提出“十亿巨资,十大优惠”政策,鼓励商户入驻。

汉口北得到市场热烈响应,义乌东莞、广州、晋江、温州等地2000多个品牌入驻,深圳上海、义乌多家市场机构整体进场,东莞、无锡、温州地方政府领导带队前来组团设馆,推销当地名品。本地汉正街迫于交通、消防和成本压力,也形成外迁趋势,80%的鞋业皮具、小商品、酒店用品、针织品经营大户相继入驻汉口北。

汉口北国际商品交易中心开业后,迅速进入稳健经营阶段,入驻商家不断增加,几大市场渐成气候,交易额大幅提升。汉口北用行动证明,自己不仅有能力承接汉正街外迁,而且完全能够延续其繁华。

2010年3月14日,汉口北服装城、饰品城、家纺城等六大新市场全面开工建设,标志着汉口北进入规模化、集群化、多元化发展的新阶段。同年10月28日,汉口北针棉制品城、日用品城开业,浪莎、红豆、三枪、皮尔·卡丹等千余品牌汇聚汉口北。

“着力打造以汉口北国际商品交易中心为核心的商业综合体”“加快建设汉口北商贸物流枢纽区”。从2009年起,汉口北国际商品交易中心的发展连续多年被写入湖北省、武汉市政府工作报告。汉口北市场建设项目被财政部和商务部列为中西部地区最大的拉动内需商贸平台,获得财政部“2009年服务业聚集功能区项目”专项资金扶持。

2013年6月1日,国务院副总理马凯参观汉口北品牌服装城和新汉正街广场,听取了关于汉口北建设和发展情况的汇报。他对汉口北立足武汉打造最大内需交易平台的定位和建设规模给予肯定,表示非常看好汉口北的发展前景,同时要求汉口北积极对接国际市场,做好客商的金融服务创新。

到2013年末,汉口北国际商品交易中心已陆续建成鞋业皮具城、品牌服装城等近20个大市场,实现了对汉正街原有商品品类的全覆盖。2016年年中,市场开业面积已经达到400万平方米,总计2.5万名商户开门营业。

其中,汉口北海宁皮革城营业面积近7万平方米,吸引400多家海宁品牌厂家进驻,跻身全国皮革服饰销售前三甲。汉口北酒店用品城已成为华中地区规模最大、销售最旺、影响力最强的酒店用品市场,年交易额约20亿元。

经过数年的精心建设与培育,汉口北以全国商贸流通业首屈一指的规划布局、硬件设施、物流组织、功能配套、交通环境,成为中国规模最大、业态最先进的消费品内需交易平台。市场及商户交易逐年攀升,2015年交易总额约500亿元,“新汉正街”名至实归,展现了一个国家级商贸物流中心强大的交易能力。

三、汉正街小商品市场整体搬迁战略决策

由于狭窄的空间,拥挤的人流、物流,逼得汉正街的众多商户为了发展自找出路,很多汉正街商户已自发到汉口北买铺,并逐步将经营中心转移过来。

2011年,武汉市政府决定,计划在3年时间内将汉正街小商品市场整体搬迁至汉口北。这一历史性抉择,给汉口北带来了极大的发展机遇。

为了这一天,卓尔企业集团足足努力了5年。从2006年底规划设计开始,汉口北就是以承接城区批发市场外迁为立足点的。早在2010年,卓尔就成立了汉口北与汉正街产业承接办公室,希望为承接汉正街的批发业务转移提供全面服务。但政策层面,从来就没有汉正街整体搬迁一说,有的只是对趋势的把握和预判。

武汉自古坐镇九省通衢,交通区位条件得天独厚,以商品批售之便利而论,国内无出其右者。作为“古汉口之正街”,头顶两江交汇处的汉正街更是占尽地利、人和。自明朝中叶发端,500多年来风雨跌宕,生生不息,汉正街托起大汉口商业重镇的金字招牌。1979年,103位武汉人在这里掀开中国城市商品流通体制改革的大幕,将武汉推上了改革开放的潮头,也让汉正街重现“天下第一街”的辉煌。

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汉正街批发市场功能快速萎缩,逐渐被沿海的义乌小商品市场甚至周边省份市场赶超。1991年,义乌取代汉正街成为全国小商品市场销售冠军。2000年,汉正街在全国小商品市场排名降至第8位,这个全国性大市场已然沦为辐射面狭窄的区域性市场。

汉正街小商品市场疲态尽显,迫于交通拥挤、物流阻滞和火灾隐患丛生等压力,升级改造的呼声一阵高过一阵。2011年1月17日,毗邻汉正街的武胜路发生大火致14人丧生,引发了对汉正街何去何从的思考。

2011年2月14日,在武汉市十二届人大七次会议上,时任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的阮成发在硚口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汉正街的改造要排出时间表,限时完成改造,“必须痛下决心,对汉正街进行凤凰涅槃般的改造。”时任武汉市市长唐良智说,面对新的形势、新的格局,城区功能发生了变化,市民幸福指数要上升,扬弃一些东西是必然的,汉正街要整体改造,就要尊重科学,按规律办事,对百姓负责,不能被局部利益所阻挡。遵从民意,遵循市场规律,在汉正街整体搬迁这一庞杂的社会工程中,政府应统筹各方利益,求得多赢。

随后在3月2日召开的汉正街综合整治及搬迁改造工作现场会,提出汉正街综合整治改造要“痛下决心、依法整治、整体搬迁、全面改造、转型升级、限时完成”的总体要求。

这是政府第一次就汉正街的去向问题发出明晰的声音。汉正街和汉口北的命运,正式浮出水面,进入连接承替的历史阶段。

当汉口北收获了巨大成功之后,武汉地方政府看到了汉口北在商业规划、区域战略规划上的前瞻性,具备了承接市场转移的能力和条件,更加大力地支持推动汉口北项目,汉口北成为了武汉商贸业转型升级的闪亮新星。

2011年8月15日,汉正街周边地区正式实行交通管制,开埠500余年的汉正街拉开整体改造搬迁序幕。政府下发通知:为积极配合汉正街综合整治和搬迁改造,确保汉正街及周边地区道路交通安全畅通,汉正街及周边地区道路即日起禁止货车通行,相关道路5座以上客车分单双号限制通行,政府将积极引导汉正街批发市场整体有序搬迁至黄陂汉口北等区域。

这是官方正式授予汉口北承担改善城市功能,全面提升武汉商贸物流产业发展水平的历史重任。一场整体搬迁改造的攻坚战,在汉正街范围内打响,汉正街开始经历浴火重生的涅槃。

◎ 汉口北酒店用品博览会。

◎ 第7届中国汉口北商品交易会开幕仪式。

同年11月21日,《人民日报》头版以“汉正街整体搬迁启示录”为题,报道汉口北全面承接汉正街整体搬迁的动态。这距离当初《人民日报》头版文章“汉正街小商品市场的经验值得重视”过去了近30年。从肯定汉正街的经验到吟唱老汉正街的挽歌,又是一个时代的轮回。

报道中聚焦了省市领导对汉口北的关注和期望:“时任省委书记李鸿忠说:‘汉正街是汉江之汉,而汉口北的定位是大武汉之汉。汉口北要做全国最大的新型商品专业市场,以不愧大武汉之汉。’时任武汉市委书记阮成发多次到汉口北调研,要求汉口北建成高起点、高标准的现代化大市场,做好汉正街承接工作,促进武汉批发产业全面升级。”

几年来,汉正街整体搬迁改造持续攻坚,力度不减。2015年7月,武汉市领导实地调研汉正街中央服务区建设情况,再度要求要站在全局战略高度,将汉正街中央服务区建设作为全市大事来抓,坚定信心、坚定不移推进汉正街搬迁改造项目。

四、汉交会的聚集效应

2010年10月28日,首届中国汉口北商品交易会(简称“汉交会”)在汉口北国际商品交易中心拉开帷幕,吸引了国内30余家批发市场,20余家专业商会协会和1 000多家知名品牌参展,吸引数十万观众,引爆了汉交会人气。

此后,汉交会每年举办一次,规模逐年扩大,保持了一贯的专业性及互动参与性,被国家商务部列为重点内需市场交易平台,成为全国性重要展会,在中国消费品市场流通领域发挥重要的影响力。

汉交会也是全国商业资源汇聚汉口北的重要机遇,借助历届汉交会强大的市场聚合和政策助推能量,汉口北加速打造中国最大的消费品内需交易平台。

2013年举办的第四届汉交会,吸引了来自中部六省50家大型批发市场及数千名全国客商的参与。来自中部六省市批发市场,以汉口北国际商品交易中心为龙头,成功组建中部市场联盟。在闭幕式上,中部市场联盟发表了武汉宣言,共觅内需市场商机,共谋中部商贸发展大业,体现了全国批发市场对汉口北市场地位的高度认同。

2015年第六届汉交会见证了中国批发市场互联网转型的重要时刻。国内首个以“互联网+专业批发市场”为理念的“卓尔云市场”正式上线。会议同期举行的“2015中国批发市场年会”上,来自杭州、广州、昆明、重庆等65家知名批发市场与卓尔发展有限公司旗下卓尔电商集团签署合作协议,加入“卓尔云市场计划”,全国3万名商户在接下来的半年内陆续登陆“卓尔购”,形成覆盖全国的互联网批发平台。(www.daowen.com)

2016年第七届汉交会上,汉口北市场采购贸易第一单顺利通关,武汉汇聚通进出口公司价值80万美元的小商品顺利通过汉口北联网平台通关,通过水路运往巴基斯坦和缅甸。这标志着汉口北正式开启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作为中西部唯一平台,承担国家贸易改革试验田的历史使命。汉口北加快引入出口商户、服务及采购机构聚集,打开了内陆消费品加工出口的新窗口。以汉口北为平台,深化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列入2017年武汉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

五、汉口北的未来发展

今天的汉口北,一座座商品市场如大型商场般明亮,六车道的马路上货如轮转,长途汽车站内,随处可见拎着大包小包的外地客商。贴有货运叫车平台“卓集送”标志的车辆,不舍昼夜,将线上线下的订单源源不断发往全国各地。

◎ 俄罗斯百人经贸采购团到访汉口北。

目前,汉口北国际商品交易中心已有鞋业皮具城、小商品城、品牌服装城、海宁皮革城、酒店用品城、轻纺辅料城、鞋业皮具城、窗帘家纺城、针棉制品城、日用品城等20大市场开业运营,2万多家商户入驻经营,正全面承接汉正街和沿海商户转移。

汉口北围绕20大批发市场集群,配套建设研发加工、仓储物流、商务办公、金融服务功能,300多家快递物流公司、100万平方米仓储物流中心、300万平方米汉口北工业城、四位一体汉口北交通综合体等密切联动,形成完整的商贸物流产业生态圈。

助推武汉重振商贸雄风,打造国家商贸物流中心城市,汉口北既是武汉商贸物流业升级的新平台,也是中国传统批发市场转型、升级的典型样本。目前及未来的汉口北正呈现“三大结合”的融合发展态势——

线上线下结合:依托已挂牌的汉口北国家级电商示范基地,支持实体商户开网店发展社会化电商。自建电商平台“卓尔购”2015年末上线以来,上万名汉口北商户实现了线上线下融合交易,卓金服、卓集送同时为商户提供融资、物流配送服务。汉口北正在完成从物理市场到“云市场”的升级,成长为中国最大的线上线下集成批发交易平台。汉口北还将成为卓尔智能商业交易生态圈的核心基地,开放式应用智能物流、物联网、供应链金融、智能交易、大数据等最前沿的商业技术,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智能化程度最领先的市场。

内贸外贸结合:吸引近百家外贸企业入驻。同时依托卓尔集团新并购的全球知名跨境电商兰亭集势,帮助汉口北商户拓展对外贸易。2016年9月,汉口北作为中西部唯一市场,获批国家八部委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成为国家级贸易改革的试验田,汉口北将契合“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站上中国内陆开放最前沿,成为“引全国、卖全球”的国际化贸易中心。

传统采购与现代休闲购物相结合:汉口北正在建设品牌村、汉正街风情老街区,室内儿童乐园、冰雪天地及过山车等游乐设施,融批发采购与休闲体验为一体。

不久的将来,汉口北国际商品交易中心将在全面彻底承接汉正街整体外迁的基础上,大量吸纳沿海商贸产业转移,并稳步发展进出口贸易,打造中国消费品内陆开放出口桥头堡,让汉口北逐步走出武汉、辐射全国、连通世界。

〔本章扩展阅读1〕

“汉口北”:昔日的乡 今天的城[1]

□顾兆农

昔日的乡,今天的城——位于武汉远郊的汉口北现代化市场集群,如今轻轨直达,人气旺盛,买卖兴隆。同样的商品,这里比城里便宜不少;同样是做批发生意,这里的成本比城里要低得多。近日,卓尔发展汉口北集团与阿里巴巴公司在武汉签约,由汉口北传承的老汉口商业文明成功接驳汹涌的互联网大潮。目前,这里已有2万商户入驻,去年,这里的营业额达300多亿元,今年预计可达400亿元。

这一成绩确实卓尔不凡。作为一个开业运营仅5年的新兴市场集群,汉口北立足武汉得天独厚的交通物流优势和商业传统,借着汉正街整体搬迁大势,在汉口北郊一块占地近2 000亩的荒地上,盖起了500万平方米的商品交易市场和加工、仓储、物流配套设施,承接传统商业的转移,升级传统批发商业的业态。实事求是地说,一开始,汉正街的老商户大多都不愿意搬到这里来,但是,随着这里的交通和物流配套设施的日渐完善,越来越多的商户最终搬过来了。汉口北,正在成为“新汉正街”的代名词。

今年5月,轻轨通到了汉口北。很难想象,如果没有汉口北这个巨型的新兴商业市场集群,轻轨会规划建设到离老汉正街30公里的汉口北来。从这个意义上说,汉口北拉动了城市的发展,促进了城乡一体化的建设。同样,也很难想象,没有轻轨的直达,汉口北的人气和财气能如此兴旺。城和乡,在产业的带动下互动,逐渐缩小了差异。

作为新型城镇化道路的探索和实践者,汉口北坚持按照政策引导、产业先行、市场运作等办法,逐步做大做强汉口北市场。如今,汉口北直接吸纳就业人口约8万人,其中黄陂区农业人口占比26%,还吸引了1 000多当地人开店创业,催生当地新增物流、加工企业约500家。

随着武汉工业倍增计划的推进和内需市场的强劲增长,汉口北再次迎来了发展壮大的机遇。汉口北集团董事长阎志介绍,未来10年内,汉口北国际商品交易中心将在全面彻底承接汉正街整体外迁的基础上,大量吸纳沿海商贸产业转移,并稳步发展进出口贸易和电子商务,力争总成交额达到5000亿元,使汉口北成为辐射全国、面向世界的商贸物流中心。卓尔这种城乡一体的发展模式,目前也在天津进行了复制。

新汉正街,新在哪儿?

——“汉口北”新型商业推动城乡一体发展

有着“天下第一街”美誉的汉正街,是武汉的一个著名商业品牌。改革开放初期,曾以开解放思想的先河而风云一时,引领全国。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今,破旧、杂乱的汉正街以及落后的商业形态已经严重过时,而且严重制约着城市的发展。整体搬迁汉正街,是历史的必然。

新汉正街在哪里?新汉正街,新在哪儿?

新市场

2011年3月,有着500多年历史的汉正街小商品市场实行整体搬迁。汉口北成为主要承接地。这标志着以小商品批发为主的汉正街将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升级版的汉正街,历史性地传承给了“汉口北”。

当一些地方还在摸索城镇化建设路径的时候,武汉黄陂区的“汉口北”,已经在这条路上走了7年——从一块荒地变成了产业集群,变成了人流、物流和资金流聚集的现代化商城,摸索出了一条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发展之道。

购物时手里拿个扫描器,看中货品扫一下条码,价格、存货一目了然,逛完后售货员就会根据确认的信息将货备好……这套先进的物联网技术,前年就应用到了汉口北文化用品市场。日前,卓尔发展汉口北集团与阿里巴巴公司签约,联手打造阿里巴巴产业带,拟将武汉优势产业整体搬上网。目前,汉口北已成为湖北电商的示范基地。

汉正街蕲春服装商会的丁会长,2002年开始在汉正街批发服装。做了几年,发现生意越来越难做,铺面租金年年涨,汉正街一带交通又非常拥堵,每天都着急明天的货怎么运进来。后来,知道汉口北开了电商基地,他就干脆搬过来了。他说:“迁入汉口北是绝佳选择,这个市场配备先进、功能齐全,仓储物流、交通环境一应俱全,适合做电商。现在我一年销售额在3 000万元至5 000万元之间,比过去开铺做批发生意翻了几番。”

新业态

再过不到一个月,这里将迎来第五届中国汉口北国际商品交易会,作为中国最重要的内需交易展会之一,将吸引全国数万展商。

2007年以来,汉口北郊这块占地近2 000亩的荒地上,陆续盖起了500万平方米的商品交易市场和加工、仓储、物流配套设施。

作为探索新型城镇化道路的先行者,汉口北集团紧跟国家扩大内需政策导向,建起了国内首屈一指的超大型现代商贸物流中心。它对传统批发市场进行了全面升级,拥有专业化市场布局、一流的硬件设施和交通环境以及完善的配套集成。“汉口北”先后建成100多万平方米仓储中心,引进300多家物流公司,形成了覆盖全国及省内的物流网络,为500多名商户提供担保贷款15亿元,为上千名商户提供标准化加工厂房,实现产供销一体化,并支持商户发展电子商务。实现物流信息的电子化交换,商家配套了面积较大的仓库,降低了物流成本及周转效率。

种种举措吸引全国商户纷至沓来,逐步培育出汉口北市场的繁荣气象。目前,汉口北已形成鞋业皮具、酒店用品等20大专业市场,近2万商户入驻经营。与汉正街业态陈旧、交通拥堵造成客户流失严重、市场份额逐年萎缩形成明显反差,汉口北酒店用品等行业的大商户们以业态创新之利,通过货品结构、经营水平的提档升级,将客户范围重新扩展到中部6省及川、渝、滇等地。汉口北海宁皮革城销售额稳居全国同业前三强。

从2009年起,汉口北国际商品交易中心的建设运营连续3年写入湖北省和武汉市政府的工作报告。汉口北,已成长为传承老汉口百年商脉,承接汉正街整体转移升级的超大型产业基地,意在打造中国规模最大、辐射力最强的消费品内需交易平台,正成为武汉打造国家商贸物流中心城市的重要抓手。

新城区

汉口北近2万名商户中,约六成是从汉正街搬迁过来。他们的商务及生活需求,也随之转移至汉口北,促成再造了一个庞大的商贸产业圈、城市新商圈。

商贸物流业劳动力密集,大型商贸物流市场是一个乘数效应极大的城市综合体。正所谓以产促城,城由产兴,围绕汉口北商贸大市场及相关产业链,7年来已形成拥有28万人口的宜居新城,周边20多个楼盘踊跃入驻。

与其他拓荒者不同的是,汉口北选择的是一条建设市场集群、形成产城融合的城镇化发展道路。博鳌亚洲论坛首任秘书长、经济学家龙永图说,汉口北大型商品交易平台,呈现一种有产业、有财气、有人气的健康城镇化模式,“这种创新和尝试值得赞赏”。

原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表示,相对于第一代新城堆砌建筑形成空城、第二代新城产业与规划脱节造血功能不足的状况,汉口北发挥独特的交通区位优势,依托主城发展现代服务业,实现了产业与城镇的融合、居住与就业的平衡,既能确保新城的经济活力,又可对主城区功能形成“有机疏散”,是第三代新城及新型城镇化的成功样本。

〔本章扩展阅读2〕

汉口北赋[2]

□刘醒龙

楚野远阔,鄂地无边,汉口向北,盘龙首善。庚午甲戌乙未[3],沧桑重重于弹指间;霓裳虹彩云霞,卓尔既立扬春秋范[4]。荷风几叶,吹老江湖,渔樵不畏天地寒。华光百里,才上豪情,自古玉树临风前。茫茫时运不信渭水钓翁,若有巧遇,当属心归正途,得一苇如千帆[5]。连连因果皆为草庐卧龙,得幸东风,在于骨傲人贤,凭三字胜万言[6]。大志成城,大城无限,纵使三张国钞尽可创业[7]。大德善商,大商崇文,修成四行史诗代代盛传。

附记:学棣阎志二八初识,由黄州而武汉,随意之助,似无心之柳。其以山水情怀,竟浩然城商。前岁壬辰有邀撰此赋,今乙未始成篇。

2016年3月于东湖梨园

◎ 《汉口北赋》刘醒龙手迹。

【注释】

[1]2014年11月5日《人民日报》。

[2]《汉口北赋》,2012年春,应卓尔邀约而作,几经修改,于2015年春定稿。

[3]990(庚午)年阎志携诗稿始见,1994(甲戌)年介绍其到武汉一家报纸工作,2015(乙未)年受邀约写成此赋。

[4]春秋时代是一个“礼崩乐坏”的转型社会,诸侯“不按规则出牌”,走上了凭实力说话的“争霸之路”。可另一方面,春秋时代也是古代贵族文化高度发达的时期。即便是在战争中,犹能不失他们重人道、讲礼貌、守信谦让之素养,严格遵守“国际战争法”——“不重伤”(一个人受了伤就不再攻击他了)、“不擒二毛”(不俘虏头发花白的人)、“不鼓不成列”(要列阵敲鼓进攻,不搞偷袭)。

[5]指汉正街被市政府限令整体搬迁至汉口北新区。

[6]“汉口北”一带早前曾规划称为“黄陂南”,一字之差在文化影响上差距巨大。始建于2007年,2012(壬辰)年基本落成。

[7]指汉口北及卓尔控股集团总裁阎志,当年带区区280元人民币,只身来武汉打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