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我们党确立的伟大目标
党的十九大报告清晰擘画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间表、路线图。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9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的一切奋斗,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伟大目标。
党的十九大提出,在从十九大到二十大这“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们党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这个战略安排,吹响了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的进军号。
(二)分两步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党的十九大围绕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对新时代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新的顶层设计,提出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体现历史发展的延续性,符合实践发展的新要求。
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那时,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将大幅跃升,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基本建成,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的高度,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中华文化影响更加广泛深入;人民生活更为宽裕,中等收入群体比例明显提高,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现代社会治理格局基本形成,社会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
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到那时,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我国人民将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党的十九大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思想,既体现历史发展的延续性,又符合实践发展的新要求,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进行战略谋划的全局性、前瞻性、指导性。
这一宏伟蓝图,与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逻辑高度契合,符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实需要,对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意义。
(三)自觉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坚持好、发展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任务,需要全体社会成员一代又一代人接续奋斗。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生,我们应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热潮中去,自觉做到:
1.明确使命
青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我们面临的新时代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最关键时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我们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战略目标任务,反映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和愿望。作为青年学生,既是受益者,又是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建设者。当代青年学生是同新时代共同前进的一代,既拥有广阔发展空间,也承载着伟大时代使命。从现在起,就要明确认识,并勇敢地肩负起时代赋予的神圣使命,积极投身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建设实践中去。
2.志存高远
新时代对青年学生来说是最大的人生际遇,也是最大的人生考验。作为当代青年学生,要爱国励志,把爱国之情化为报国之行;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把自己的人生理想和国家理想、社会理想紧密结合起来,树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远大理想,树立为人类幸福而工作的志向、做新时代的永久奋斗者;要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带头弘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带头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勤奋学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人才是第一资源。知识是每个人成才的基石,一定要求真学问,练真本领。要通过学习知识,掌握事物发展规律,通晓天下道理,丰富学识,增长见识。在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中注重掌握科学方法,培养科学精神,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提高应对竞争和挑战的能力,努力成为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4.投身实践(www.daowen.com)
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青年学生要深刻认识世情、国情、乡情,身体力行,知行合一,做有理想、有学问、有才干的实干者。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到基层去,到艰苦环境中去。
东汉时有一少年名叫陈蕃,自命不凡,一心只想干大事业。一天,其父之友薛勤来访,见他独居的院内龌龊不堪,便对他说:“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他答道:“大丈夫处世,当扫天下,安事一屋?”薛勤当即反问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陈蕃无言以对。
40多岁的康生荣是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向化藏族乡将军沟村的一名普通村民。由于患有脊柱炎、心脏病以及肢体三级残疾,所以身材矮小、驼背慢行是他留给别人的第一印象。
祸不单行,十多年前他的妻子也患上了较严重的心脏病,无法再从事重体力劳动。从那时起,康生荣整个家庭蒙上了阴影。
由于夫妻二人的身体原因,全家主要的收入来源只能依靠政策补贴、打零工及种植收入,全年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还不到2500元,生活过得十分艰难。2015年10月,康生荣家被确定为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贫穷,似乎成了这个家庭无法改变的局面。
然而他们不敢抱希望的生活,却在2016年迎来了转变……
2016年,扶贫工作队为村里争取实施的林下土鸡养殖、贫困户产业发展项目,康生荣家免费领取到了土鸡鸡苗100羽、专用饲料120公斤、西门塔尔奶牛2头,价值合计约1.8万元。
生活一下子有了新的希望,康生荣和妻子倍感珍惜,每天都为了这些“脱贫的希望”而操劳,搭牛棚、拌饲料、喂鸡……有时候到半夜,夫妻二人不放心,还都会起来看看。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6年,康生荣家通过销售土鸡、土鸡蛋、牛犊等,全年收入达到了4000多元,收入上了一个新台阶,也给了他脱贫的信心。
不仅如此,康生荣还得到了一份护林员的工作。通过扶贫政策带动,低保补贴、残疾人补贴、退耕还林补助、粮食补贴、护林员收入等各类政策性补助,2016年底康生荣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1128元,顺利脱贫,生活彻底变了样。
“党和国家没有忘了我们这些老山的农民,我们自己更要努力奋斗,早日奔小康!”脱了贫的康生荣,有了致富的内生动力。
2017年,康生荣一家仅工资性收入就达4万多元,人均可支配收入更是达到了16733元,走在了全村脱贫户和农户的前列。
天道酬勤,不仅康生荣和妻子有了新的“事业”。2018年1月,儿子康玉祥也放下了心里的重担远赴格尔木务工,月工资收入达3600元,一家人用自己的汗水不断地靠近致富的目标。
“我们要人穷志不短,虽然身体残疾,但有政府的帮助,靠着自己的双手和努力,也可以把日子过得红火。”康生荣信心满满地说道。
你如何理解我国的脱贫攻坚问题?
国家是大家的,爱国是每个人的本分。
——陶行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