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公民应自觉承担的责任

公民应自觉承担的责任

时间:2023-06-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和平统一最符合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维护民族尊严,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坚定立场。密切人民往来,融洽同胞感情。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是我国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也是实现公民的政治权利和其他权利的重要保证。

公民应自觉承担的责任

(一)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

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是我国社会安定和谐的前提和保证,是我国公民的最高法律义务。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因此,每个公民都有义务自觉维护国家主权独立、领土完整和民族团结,并与破坏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言行做斗争。任何人都不得以任何形式破坏国家统一、制造民族矛盾和民族冲突。

必须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香港、澳门发展同内地发展紧密相连。要支持香港、澳门融入祖国内地,尤其是珠江三角洲的发展。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粤港澳合作、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等为重点,全面推进内地同香港、澳门互利合作。支持香港、澳门参与国家“一带一路”倡议。

祖国的统一是中华儿女的期盼。为了早日实现祖国统一,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作出了不懈努力。1997年7月1日,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1999年12月20日,中国政府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祖国统一大业取得新进展。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不可阻挡的历史进程。和平统一最符合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实现和平统一首先要确保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明确界定了两岸关系的根本性质,是确保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关键。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维护民族尊严,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坚定立场。要统一,就必须是一个中国。在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的过程中,一个中国原则,为台海局势的和平与两岸关系的发展提供了根本保证。

回归20年来,香港的GDP总值从1.37万亿港元增至了2.49万亿港元,特区政府的财政储备从4575亿港元增至9083亿港元,2012年至2016年,香港本地生产总值平均实际增长2.6%,高于发达经济体同期平均增速。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数据,按购买力平价计算,香港人均本地生产总值在全世界排名第七。2017年,香港外来直接投资首次名列全球第二,达1030亿美元,仅次于中国内地。其优惠的自由港制度以及健康的财政状况、廉洁的政府与高效的监管等一系列精简高效与透明的制度设计与安排,屡屡受到国际评级机构的赞扬。

澳门回归以来,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6%,财政收入增长超过9倍,社会保障支出增长超过13倍,失业率由回归初期的6%,三年下降至1.27%。自回归以来,澳门同胞也享受较为完善的各种保障,如今澳门人均GDP位居亚洲第二,世界第四,人均寿命居世界经济体第二位。

必须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坚持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全面贯彻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重要思想,巩固和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基础,为和平统一创造更充分的条件。要始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坚决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的共同立场,增进维护一个中国框架的共同认知。要持续推进两岸交流合作。深化经济合作,厚植共同利益。扩大文化交流,增强民族认同。密切人民往来,融洽同胞感情。促进平等协商,加强制度建设。积极探讨国家尚未统一特殊情况下的两岸政治、经济关系,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前景。要努力促进两岸同胞团结奋斗,共同推进两岸关系,共同享有发展成果。要切实保护台湾同胞权益。坚决反对“台独”分裂图谋,绝不允许任何人任何势力以任何方式把台湾从祖国分裂出去。

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是我国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也是实现公民的政治权利和其他权利的重要保证。

我们要自觉地促进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同一切破坏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思想、行为进行坚决的斗争。要努力学习掌握党和政府加强民族团结、实现国家统一的方针、政策及相关法律,努力增长才干,为全面开创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新局面,为实现祖国统一作出自己的贡献。

(二)尊重民族习惯和宗教信仰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繁衍生息,代代相传。尊重每一个民族的生活习惯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我国的民族分布逐渐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局面:在汉族的居住地区杂居着许多少数民族;在少数民族的聚居地也共同生活着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现在,全国几乎没有一个市、县的居民是由单一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我国重要的国情之一。

由于各民族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同,形成了不同的经济生活。各民族在经济上互通有无,在技术上互相交流,促进了祖国各地多种经济的共同发展。

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生活习俗,如大多数少数民族都信教。我们应充分尊重每一个民族的生活习惯和信仰,只有这样,我们这个多民族的国家才能更加繁荣兴旺。

当今世界70多亿人口中,相当一部分人都有不同的宗教信仰,有的民族和国家几乎全民信教。在我国,信仰宗教的人数比例虽然不大,但绝对人数不少。(www.daowen.com)

宗教是人们对现实生活的虚幻反映,它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属于唯心主义世界观。宗教包括宗教信仰、宗教情感以及同这些信仰和情感相结合的宗教仪式和宗教生活规定,它们与宗教组织、神职人员和众多信教群众结合起来,就形成了一种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

宗教是历史悠久的社会现象,有其发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它的存在有着深厚的自然根源、社会根源与认识根源。

宗教不是从来就有的,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在原始社会末期,人们对雷电、风雨、洪水火灾等一些自然现象无法理解,对人自身的梦幻和疾病死亡也认识不清,从而产生了恐惧。于是就认为有一种超自然的力量,即神在主宰一切。原始人为了求得生存,出现了崇拜和祈求神灵不要降祸于人的活动,逐渐产生了原始的宗教。

目前,我国的宗教主要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广大宗教人士爱国爱教,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积极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已经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积极力量。

(三)执行国家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

在民族问题上,中国共产党从我国国情出发,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我们党和国家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在宗教问题上,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坚持我国宗教的中国化方向。

宗教信仰自由的内涵: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有信仰这种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那种宗教的自由;在同一宗教里,有信仰这个教派的自由,也有信仰那个教派的自由;有过去不信教而现在信教的自由,也有过去信教而现在不信教的自由。

党的宗教政策,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全面贯彻党的宗教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有利于正确认识和处理我国的宗教问题。宗教作为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有其产生、发展和消亡的客观规律。只有在保障宗教信仰自由的前提下,通过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才能逐步消除宗教得以存在的根源。只要社会的发展尚未具备宗教自然消亡的条件,就要尊重宗教客观存在的现实。我们不能用违反历史发展规律的方法去人为地消灭宗教,也不能用强制办法解决宗教信仰问题。

第二,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我国,绝大多数的少数民族都信仰宗教,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尊重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有利于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而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只有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才能调动宗教界爱国人士和广大信教群众的积极性;才能促进信教群众和不信教群众的团结,把他们的意志和力量集中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这也正是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想一想,宗教产生和存在的社会条件是什么?宗教对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会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源泉。

——周恩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