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业人员数量占比可以反映一个行业的整体人力资源规模和行业发展水平,技术研发人员数量占比则进一步体现了一个行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人才培养能力是对行业专业人才培养潜力的综合评价,因此本项目选取这三个指标对重庆机器人产业人才资源总体情况进行评价分析。项目组通过查阅和整理机器人人才相关资料,首先评价了我国六大机器人产业集聚区的人才资源水平,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西部地区及重庆机器人人才资源情况进行综合评价,通过对比得出当前重庆市在全国以及西部地区的人才资源状况。
(1)西部地区机器人产业人才资源在全国的水平分析
首先,以“从业人员数量占比”为指标对各个集聚区的机器人产业人力资源总量进行对比分析。调查显示,当前我国机器人六大集聚区产业从业人员总量为140万人,每个集聚区从业人员数量占总量的比例如图3-6所示。
图3-6 六大集聚区机器人产业从业人员数量占比对比
数据来源:根据资料收集整理
注:1.合计值不为100%是四舍五入导致的,后同
2.因其他地区机器人产业从业人员数量较少,此处只统计了六大集聚区的数据
从图中可以看出,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机器人产业从业人数相对较多,分别占机器人产业从业总人数的29.33%,29.31%,22.37%,西部地区机器人产业从业人数相对较少,占机器人产业从业总人数的8.89%,中部地区及东北地区机器人产业从业人数较少,分别为5.70%,4.39%。
其次,以“技术研发人员数量占比”为指标对各个集聚区的机器人产业人力资源水平进行对比分析。本项目中技术研发人员指那些掌握着比较先进的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富有开拓精神和创新能力,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并能以其创造性的工作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贡献的人才。调查显示,我国六大集聚区机器人产业从业人员中共计有27万余名员工从事技术研发工作,这些技术研发人才在六大集聚区的分布比例见图3-7。京津冀、长三角以及珠三角研发实力雄厚,研发人才数量分别占总量的25.50%,24.60%,20.50%;中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研发人才数量相对较少,分别占9.90%,11.92%;西部地区现有技术研发人员数量最少,仅占总量的7.58%。
图3-7 六大集聚区技术研发人员数量占比对比
注:因其他地区机器人产业技术研发人员数量较少,此处只统计了六大集聚区的数据
最后,以“人才培养能力”为指标对各个集聚区的人才培养潜力进行分析。调查显示,高校输出的机器人专业人才占整个社会培养的机器人专业人才总量的66%以上,通过教育渠道培养机器人人才是着眼于行业未来发展的长远之计。故项目组选取六大集聚区开设机器人及其相关专业高校数量对各区人才培养能力进行衡量,结果如表3-8。
表3-8 六大集聚区开设机器人及其相关专业高校数量及名称
续表
数据来源:根据资料收集整理,区域划分参考了《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报告(2018年)》
由表3-8可知,长三角地区开展机器人及其相关专业的高校数量最多,高达24所,具有很强的人才输出能力;东北、京津冀、西部、中部区人才培养能力处于中等水平,高校数量分别为18、16、18、16所;珠三角开展机器人及其相关专业的高校数量最少,机器人相关人才输出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通过从业人员数量占比、技术研发人员数量占比以及人才培养能力三大指标对六大机器人集聚区的对比分析,我们对各集聚区的人才情况有了大致了解。项目组根据这三大指标对六大集聚区机器人产业的人力资源集聚情况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见表3-9。
表3-9 六大集聚区机器人产业人力资源集聚情况评价表
评级指标说明:
从业人员数量占比:★/★★/★★★/★★★★/★★★★★分别表示该集聚区机器人产业从业人员数量占全国机器人产业总从业人员数量的1%—<5%、5%—<10%、10%—<15%、15%—<25%、25%及以上
技术研发人员数量占比:★/★★/★★★/★★★★/★★★★★分别表示该集聚区机器人产业技术研发人员数量占全国机器人产业总技术研发人员数量的1%—<5%、5%—<10%、10%—<15%、15%—<25%、25%及以上。
人才培养能力:★表示该集聚区开设机器人专业的高校数量为0—9所;★★表示该集聚区开设机器人专业的高校数量为10—13所;★★★表示该集聚区开设机器人专业的高校数量为14—17所;★★★★表示该集聚区开设机器人专业的高校数量为18—21所;★★★★★表示该集聚区开设机器人专业的高校数量为22—25所(www.daowen.com)
由上述评价表可以看出,京津冀、长三角地区的综合人力资源集聚能力较强。京津冀地区的人才培养能力在全国来看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当地政府对人才引进的重视、企业高额的薪酬、良好的工作环境以及更大的发展平台等吸引了一大批外来就业人员和高端技术人才,大量的从业人员和高质量的技术人才推动了京津冀机器人产业的发展。长三角地区的人力资源集聚能力居于六大集聚区之首,该集聚区对机器人产业发展非常重视,开设机器人专业高校数量最多,每年培育出大量的机器人专业人才,在达到供需平衡的同时,还为我国其他省市输出了大量优质的机器人专业人才。
珠三角地区和东北地区机器人产业的综合人力资源集聚能力处于全国中等水平。珠三角地区的人才培养能力相对较弱,但通过出台一系列的人才优惠政策、各种人才专项计划等招揽了一大批外来就业者和高端人才。东北地区机器人产业人才培养能力较强,多个高校开设机器人专业,但因经济发展不景气、生活水平低、环境污染严重以及软硬环境不理想等原因,从业人员很少,当地人才流失较为严重。
中部地区以及西部地区的机器人产业综合人力资源集聚能力较差。中部地区机器人产业相对落后,政府在人才集聚方面的支持政策同京津冀、长三角等地区还有一定的差距,从事机器人产业的人员数量很少,现有高端技术人才也较少。西部地区机器人产业的从业人员、高端技术人才较少,人才培养能力也不理想,随着西部地区大力推进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机器人产业人力资源或将呈现供不应求的局面。
(2)重庆在西部地区的人才资源水平分析
在对机器人六大集聚区的人力资源集聚能力进行综合评判后,为进一步分析重庆市在西部地区的人才资源水平,以三大指标为基础,对陕西、重庆以及四川地区进行对比分析,分析过程及思路与六大集聚区综合人力资源集聚能力分析相似。
首先,进行西部机器人产业主要集聚区的从业人员数量对比分析,结果如图3-8所示,四川机器人产业从业人数最多,占三地机器人产业总从业人数的44.14%;重庆位居第二,占41.16%;陕西机器人产业从业人数相对较少,占14.70%。
图3-8 西部地区机器人产业主要集聚区从业人员数量占比
注:因西部其他省市机器人产业从业人员数量较少,故只统计了三大集聚区的数据
其次,摸清西部地区机器人产业主要集聚区相关技术研发人员分布情况。结果如图3-9所示,四川机器人产业技术研发人员总量在三地占比最高,为45.86%;重庆居中,占比为33.99%;陕西靠后,占比为20.15%。
图3-9 西部地区机器人产业主要集聚区技术研发人员数量占比
注:因西部其他省市机器人产业技术研发人员数量较少,故只统计了三大集聚区的数据
最后,对西部机器人产业三大集聚区的人才培养能力进行对比分析。经调查,重庆开设机器人专业的高校数量为8所,四川与陕西分别为5所。
通过从业人员数量占比、技术研发人员数量占比以及人才培养能力三大指标,项目组对西部机器人产业三大集聚区人力资源集聚情况进行了仔细分析,结果如表3-10所示。
表3-10 西部地区机器人产业三大集聚区人力资源集聚情况综合评价表
评级指标说明:
从业人员数量占比:指该集聚区机器人产业从业人员数量占西部机器人产业总从业人员数量的比例,按照三个地区从业人员数量占比由高到低的顺序给出星级,机器人产业从业人员数量占比排第一的给★★★,排第二的给★★,排第三的给★
技术研发人员数量占比:指该集聚区机器人产业技术研发人员数量占西部机器人产业总技术研发人员数量的比例,按照三个地区技术研发人员数量占比由高到低的顺序给出星级,机器人产业技术研发人员数量占比排第一的给★★★,排第二的给★★,排第三的给★
人才培养能力:★表示该地区开设机器人专业的高校数量为1—2所,★★表示该地区开设机器人专业的高校数量为3—4所,★★★表示该地区开设机器人专业的高校数量为5—6所,★★★★表示该地区开设机器人专业的高校数量为7—8所,★★★★★表示该地区开设机器人专业的高校数量为9—10所
人力资源集聚情况综合评价:●表示该地区在西部人力资源集聚情况差,●●表示该地区在西部人力资源集聚情况较差,●●●表示该地区在西部人力资源集聚情况一般,●●●●表示该地区在西部人力资源集聚情况较好,●●●●●表示该地区在西部人力资源集聚情况好
由上表可知,三个地区人力资源集聚情况最好的是四川,其次是重庆,最后是陕西。相对其他两个地区,重庆只在人才培养能力方面稍微有点优势,但优势并不明显,而在从业人员数量占比和技术研发人员数量占比方面略微低于四川。
综上所述,重庆的人力资源集聚能力低于四川,同时西部地区相对于其他集聚区(如京津冀、长三角)仍有很大的差距。目前,重庆市已着力打造西部机器人产业高地、推动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因此引进和培养大量的机器人高端人才已经迫在眉睫。
(3)重庆机器人人才资源集聚在全国的水平
从机器人人才资源集聚水平上看,在西部四川、重庆、陕西三个主要机器人产业区中,四川最好,重庆其次,陕西最后。但西部地区人才资源集聚水平,在全国六大机器人产业集聚区中处于下游水平,虽然从业人员数量占比、人才培养能力略高于个别集聚区,但技术研发人员数量占比处于落后状态。因此,重庆机器人人才资源集聚水平仍旧较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