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充分了解《合同法》及相关法律、行政法规及司法解释的规定
当事人充分了解《合同法》的规定,有利于合法地订立各项合同条款,避免因合同条款的漏洞或无效而引起合同纠纷。此外,其他法律、行政法规、司法解释也对某一具体合同或者合同的一些共性问题进行了规定,例如,《保险法》对保险合同作出了具体规定,而《知识产权法》对有关商标、专利、著作权等合同作出了具体规定,当事人对这些都应该了解和掌握。
(二)审查对方主体资格
当事人还应当了解签约对方的主体资格,也就是在合同上签字的人是否具备签署合同的资格。对单位的资格审查,主要是指对单位经营资格、资质进行审查;对公民的资格审查,则是审查其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通常来说,公民本人、法人的法定代表人,其他组织的负责人都应该具有签约主体的资格。当其他人员代表公民个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签订合同时,必须具有授权委托书。另外,还可以要求对方提供相应的证明文件,并要在所提供的文件上签名盖章,以确保真实。谈判一方可以要求对方提供的文件具体包括:法定代表人的身份证明、身份证号码、营业执照复印件、资质证明、授权委托书、住址、电话等。
(三)精心准备合同条款(www.daowen.com)
合同条款是当事人履行合同的依据。在商务洽谈中,为了避免因为条款歧义而引发合同纠纷,当事人务必要精心准备合同条款。除了法律的强制性规定以外,其他合同条款都可以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进行约定。
(四)审查对方资信情况和履约能力
在签订合同之前,一方要通过各种方式对对方的资信情况、履约能力等状况进行全面的调查,包括查验对方当事人的营业执照,以及了解对方当事人的信誉程度等。如果调查得知对方当事人的资信状况良好,那么合同订立后的履约就可能得到保证;如果当事人的资信状况不佳、商业信誉不好,甚至已经到了濒临破产的境地,自然就欠缺或者没有足够的履约能力,企业若是与这样的当事人签订合同就会有很大的风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