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促进湖北省制造业发展的建议

促进湖北省制造业发展的建议

时间:2023-06-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传统产业的绿色化、智能化改造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为路径,初步探索出了一条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的发展新路。充分发挥湖北省拥有众多高校的优势,进一步发展实体经济,突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将制造业向智能制造的数字转型,也是迫在眉睫的事。三是加快制造业服务化转型。二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促进湖北省制造业发展的建议

2020年,“稳工业”任务更加艰巨,我们要继续保持战略定力,坚定信心决心,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紧扣高质量发展要求,落实“六稳”工作部署,保持工业稳定运行,加快优环境、促改革、强优势、补短板、提效率步伐,促进湖北省工业高质量发展。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传统产业的绿色化、智能化改造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为路径,初步探索出了一条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的发展新路。按照“一芯两带三区”的区域和产业发展战略布局,全面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进一步落细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加大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政策力度,优化营商环境,提振市场主体信心。充分发挥湖北省拥有众多高校的优势,进一步发展实体经济,突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将制造业向智能制造的数字转型,也是迫在眉睫的事。

(一)实施“万千产业培育工程”,推进先进制造业突破

一是明确目标。围绕《中共湖北省委关于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的决定》提出的“3121工程”目标任务,完善产业规划,细化行动方案,力争在交通设备、石化医药、电子信息和食品工业等重点优势产业率先突破。大力培育“隐形冠军”企业,加大“专精特新”企业和科技型企业扶持力度,打造一批行业领先企业。二是加速转型。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湖北行动纲要》。精准对接《中国制造2025》,推动制造业向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网络化、服务化转型,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三是突出重点。突出集成电路、智能网联汽车生物制药、北斗导航等新兴领域,谋划和实施一批先进制造业投资项目,重点培育一批骨干支撑企业,培育发展一批新的增长点。四是培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围绕电子信息、激光加工装备、汽车及零部件等优势支柱产业,加强“四基”产品和技术推广应用。培育光电子、“芯屏端网”、新能源汽车等世界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

(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升级传统产业

一是加快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围绕设备更新换代、节能降耗、质量品牌提升、智能制造和绿色制造等,加快实施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精心谋划实施一批重大项目,实现规模以上企业技术改造全覆盖。二是有序淘汰落后产能。依法依规淘汰落后产能,落实中央部署要求,化解过剩产能。积极推进重组,稳妥推进“僵尸企业”退出。三是加快制造业服务化转型。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制造业等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大力培育数字经济,发展网络化协同制造,推进众设、众包研发设计模式。大力发展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业态、新模式。围绕研发设计、绿色低碳、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源服务、检验检测、品牌建设、融资租赁、电子商务,加快制造业服务化转型,推动制造业向价值链中高端跃升。

(三)主攻智能制造,促进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

一是加快智能制造发展。要以智能制造为先导,以推动先进装备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的深度融合为抓手,打造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力发展高档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智能专用装备等智能制造装备。支持在电子信息、纺织服装、食品医药、高端装备等重点领域组织实施智能制造发展应用,组织开展国家级和省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带动企业智能化改造。二是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升级。贯彻落实“宽带中国”战略,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升级和5G商用。三是实施“两化融合”示范工程。聚焦汽车、机械化工、轻纺等重点领域,抓好试点示范和“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及对标工作,推进软硬一体、网络互联、平台支撑、数据驱动、应用示范“五位一体”融合创新。四是大力推进工业互联网建设。开展工业互联网发展专项行动,实施工业互联网三年行动计划,开展网络化改造、平台体系、安全体系、IPv6、5G等集成创新应用。加快自动控制和感知硬件、工业核心软件、工业互联网、工业云和智能服务平台等“新四基”能力建设。

(四)推进创新和质量品牌建设,实现提质增效升级

一是提升工业创新能力。要以创新型省份建设为引领,以将科技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创新优势为重点,围绕湖北的优势产业链配置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和政策链,实现“多链融合”,打造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健全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加快建立和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聚焦前沿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建立“法人实体+产业联盟”协同创新的新型创新载体,统筹谋划创建国家级、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和工业大数据中心。二是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健全技术成果转化机制,发展技术市场,加快形成制造企业、科研院所、金融资本合作机制,促进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良性互动。大力推进产学研合作,支持企业和高校院所依托科技中介、科技孵化器、生产力促进中心、技术交易市场等服务平台,加强科技成果交易转化。三是推进质量品牌建设。扎实推进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品”工程。滚动实施“工业千项精品工程”,在电子信息和新材料领域,重点培育一批质量标杆企业和百亿级品牌企业、十亿级品牌产品。推进轻工、纺织、食品等行业创建自主品牌,引导有条件的产业园区、特色产业集群争创国家区域品牌建设试点示范区,培育产业集群品牌。

(五)推动生产方式变革,促进工业绿色转型

一是推进沿江产业绿色发展。坚持绿色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理念,建立完善结构调整、工业增长和环保督查问题整改常态化机制。坚决贯彻落实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推进沿江化工企业整治,推动化工企业入园和造纸、印染等行业搬迁改造入园以及城中危化企业搬迁工作。二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大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发展循环型产业。加大资源再生利用产业的规范化、规模化,提高大宗工业固体废弃物、废旧金属、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等综合利用水平。大力发展废旧家电及电子电器产品、废纸再生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集群。三是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大力发展节能汽车、节能建筑材料、节能家电等节能产品。以石化、钢铁、建材等高耗能行业为重点,组织实施重点节能工程,加大对节能环保产品的推广应用。四是全面推进清洁生产。实施清洁生产示范工程,调整淘汰高耗能、高污染、高危险、低效益的企业和产品、工艺。积极推广应用清洁生产先进适用技术,削减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量。推进低碳园区试点、清洁生产试点示范企业、机电产品再制造试点等试点示范工程,开展绿色工厂、绿色产品、绿色园区和绿色供应链建设。

(六)加快培育市场主体,发挥融通发展新优势(www.daowen.com)

一是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深入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完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功能,加强融资担保机构规范管理,加大对中小微企业在创业、创新、人才、管理、融资、政策等领域的服务和扶持力度。深化与央企、世界500强和中国500强企业对接合作,大力推进招商引资,推进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兼并重组,培育集中度好、产业整合能力强的大型企业,推进大中小企业产业链上下游协同配合与共同发展,营造大中小企业互生共荣的产业生态。二是实施区域制造业融通发展。大力推进“一芯两带三区”区域重点城市制造业发展,全要素、全产业链、全地域推进县域制造业发展,加强分类指导和分类考核,激励各地竞相发展、特色发展、错位发展、绿色发展。培育壮大县域特色产业,以开发区和工业园区为依托,大力扶持112个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发展,打造一批制造业强县,支撑引领经济强县建设。三是进一步融入国家发展战略。要以进一步全方位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战略、江汉生态经济带战略、中部地区崛起战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和粤港澳大湾区战略为契机,补齐开放经济短板,优化开放平台布局,整合开放平台功能,通过鼓励湖北优势装备制造业企业“走出去”,将具有“补链”“强链”功能的跨国公司“引进来”,增强湖北省优势产业集群的国际竞争力,大幅度提升湖北省经济开放度。四是推动资源要素向实体经济集聚。按照党的十九大提出的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的要求,处理好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关系。切实放宽中小银行准入,扩大直接融资比重,扩大金融业开放,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打通资金与企业的“最后一公里”。引导社会资本投入高新技术制造业,以金融高效率提升制造效率,增强国际竞争力,加快从制造大省迈向制造强省。五是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激活市场活力,提升软实力,充分放大湖北省“承东启西、融南接北”的区位优势,积极承接东部地区制造业与新兴产业梯级转移,并将承接产业转移与优化本地产业结构、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有机结合起来。

(七)把握机遇发挥优势,推动疫后融合创新发展

目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全球经济下行的现状已成共识。湖北省在全国和国际产业链条中占据重要位置,疫情对湖北省制造业的冲击是巨大的,其冲击的效应也是长期的。我们要科学评估全球供应链产业链的变化趋势,评估湖北省制造业处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的环节,趋利避害,并把握全球供应链产业链正在形成的重构和调整的趋势,确定湖北省制造业发展的定位和新的增长点。

【注释】

[1]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2]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3]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4]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5]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6]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