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全球产业竞争加剧,中国自主创新面临挑战

全球产业竞争加剧,中国自主创新面临挑战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全球产业技术竞争加剧,对自主创新能力提出更高要求随着中国制造业从全球产业链“中低端规模扩张”向“高端质量升级”的转变,中国抢占全球高端市场的竞争导向引起了发达国家的高度戒备,“技术压制”成为发达国家近期采用的普遍应对办法。

在全球范围内“制造业回归”浪潮中,发达国家高端制造“回流”与中低收入国家中低端制造“流入”同时发生,对我国形成“双向挤压”,同时,国际贸易中围绕高端制造业的博弈正在加强。在国际贸易中,贸易是标,制造是本。当前国际贸易中出现的保护主义、单边主义,实质上是围绕制造业展开的一场博弈。发达国家试图通过实施贸易保护主义政策,长期保持制造业高端领域的竞争力,遏制后发国家跻身高端制造领域。这对我国正在由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从贸易大国迈向贸易强国的进程,无疑构成了现实挑战,但也更加坚定了中国制造业走高质量发展道路、加速制造业产业升级的决心。制造业的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必须依靠自主创新,把关键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实现由大变强。

(一)我国经济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支撑制造业发展的条件发生变化

劳动力、资源、土地等各种要素的成本增加,低成本优势减弱;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压力加大;新增适龄劳动人口增长放缓,人口红利下降;投资收益下降,要素利用效率有待提高。经济发展从“规模扩张”转向“结构升级”,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传统发展动力不断减弱,新动能正在培育。这些因素交织叠加在一起,给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带来了新挑战,也提出了新要求。

(二)全球产业技术竞争加剧,对自主创新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随着中国制造业从全球产业链“中低端规模扩张”向“高端质量升级”的转变,中国抢占全球高端市场的竞争导向引起了发达国家的高度戒备,“技术压制”成为发达国家近期采用的普遍应对办法。在全球产业技术贸易壁垒不断加深的外部环境下,中国制造业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难度日益加大。同时,随着“技术加速迭代”趋势增强,先进技术的产业效益周期明显变短,“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技术发展路径已经难见成效。只有走自主创新道路,才能真正摆脱发达国家对中国制造业的全球产业链中低端压制,才能真正走上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体系现代化道路,才能真正建立全球产业体系的话语权

(三)全球产业主导权竞争激烈,对国际产业链和价值链升级造成更大阻碍

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新阶段,产业发展的驱动要素发生深刻变化,从劳动力、土地、自然资源等比较优势要素到知识、技术、标准等竞争优势要素相互交错发挥作用,国家产业主导权之争更加复杂化。全球经济南北差距扩大和“拉美化”现象充分表明,跨国企业集团是一国全球产业主导权竞争的尖兵:通过全球布局扩张,掌握所属产业的全球资源链;通过全球技术垄断,掌握所属行业的全球技术链,并据此压制后发国家的相关产业崛起,攫取全产业链高额利润。应对跨国企业的主导权封锁,中国制造业就必须增强国内企业对竞争优势要素的掌控能力,努力提升产业主导权,推动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低成本竞争优势逐步削弱,亟待培育新的国际竞争优势

未来20年是中国制造业竞争优势实现战略转型的关键时期,亟须寻找在成本上涨过程中的持续稳定发展路径。从新兴国家竞争看,越南、泰国等东南亚国家与一些非洲新兴国家的低要素成本崛起,快速挤占了中国制造业传统的低成本国际竞争空间。从国内区域发展看,东部地区已经步入工业化阶段的后期,产业要素成本的上升和传统产业的转出,是历史的必然,但也一定程度影响了东部经济的短期繁荣;中西部地区虽然尚处于工业化阶段的中期,仍有产业梯度转移承接潜力,但在产业体系跨越式突破的新形势下,其对高端生产要素的需求与日俱增,传统低成本竞争优势正在逐步瓦解。中国已经发生工业化阶段的转换,但产业竞争要素优势并没有实现动态协同升级,造成了工业发展阶段与产业竞争要素优势的脱节,并在一定程度上转变成产业竞争劣势,因此培育新的国际竞争优势十分紧迫。

(五)全球贸易壁垒不断强化,产业发展外部环境有所恶化(www.daowen.com)

一方面,发达国家实施“制造业回流”战略,以技术改造实现传统产业升级和制造业二次复兴,进而导致全球贸易格局再平衡,贸易壁垒更加强化,贸易摩擦频率高发,中国制造业原有的国际市场拓展模式、产业技术发展模式、人力资源组织模式、资本运作模式等均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当前普遍运行不畅;另一方面,随着中国劳动力、土地、自然资源等要素成本的不断上升,制造业的综合成本已开始超过越南、缅甸等东盟国家以及一些拉美等国家,周边的发展中国家利用成本优势,改善营商环境,积极参与制造业价值链的分工,吸引外国制造业投资。中国制造业结构调整将面临前有发达国家的阻截,后有东盟、拉美等国家追赶的双重压力,产业升级不可能一帆风顺,陷入“升级陷阱”的风险不断加大。同时制造业产业链布局进入调整期,高端制造向人才、资金和技术密集的地区转移,低端制造向成本低、营商环境好的地区转移。

(六)全球疫情暴发与蔓延,制造业发展面临巨大的挑战

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暴发与蔓延,对中国乃至全球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多方面挑战,我国制造业发展首当其冲,一些行业暴露了痛点,一些行业展现了优势,汽车、消费电子等受挫明显,生物医药、5G通信等逆势增长,有危有机,危中见机。根据各行业特征,受疫情的影响程度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短期受冲击严重、产能恢复时间较长的行业。这些行业,或因产业链长、供应链复杂,产能恢复较慢;或因终端市场不振,消费需求减弱;或因用工严重不足,难以尽快组织复工复产。典型的如汽车、消费电子、纺织等行业。第二类是短期受到一定冲击,但可在较短时间内组织复工、基本恢复产能的行业。这些行业,或由于产品需求弹性小、当期需求仍然旺盛;或由于所处产业链短,供应链相对不复杂;或由于行业自身生产经营特点,受疫情直接影响相对较小,产能恢复较快。典型的如食品饮料、集成电路软件服务等行业。第三类是在抗击疫情中发挥重要作用,后期发展潜力巨大的行业。这类行业技术含量高、应用范围广、行业渗透力强,在抗击疫情过程中展现了独特优势,发挥了积极作用,且有庞大的市场需求,此前已被重视,但尚未在全球产业链中形成规模优势,在后疫情时代有望获得长足发展。典型的如生物医药、5G通信、机器人等行业。

我国制造业发展基本面比较好,有内需市场和庞大的配套齐全的产业门类,我国制造业发展长期向好的总趋势不会变,相信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是可控的。但也不可忽视消费电子、纺织、汽车等受到的明显影响,可能对我国的产业链地位造成威胁,需要采取措施维持产业竞争力。

在当今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国际生产格局下,疫情影响之深、之广都需要充分认识,考虑到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地位,现在也必须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战略高度,认识中国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应对疫情影响的措施,从战略上把握供应链区域化、本地化、多元化、数字化转型的新趋势,提高产业链的现代化水平。

中国正在努力提高自己产业链的现代化水平,促进价值链的高端攀升。当全球供应链面临巨大调整,这既是挑战,也是中国促进产业链水平现代化、价值链高端化的巨大机遇。

【注释】

[1]数据来源:《2019中国制造强国发展指数报告》。

[2]吕铁,刘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差距、问题与举措[J].学习与探索,2019(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