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全球制造业:从三足鼎立到一核两翼格局

全球制造业:从三足鼎立到一核两翼格局

时间:2023-06-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可以认为,驱动全球制造业增长的重点动力区域,已从东亚和太平洋地区、欧洲和中亚地区、北美地区“三足鼎立”演变为“一核两翼”。根据世界银行发布的信息,2018年全球前五大制造业大国分别是中国、美国、日本、德国、韩国。整个欧盟28国,在2018年的制造业增加值约为27275.23亿美元,超过美国的制造业增加值,但仅约为中国的68.2%。在同一时期,制造业增加值在其他发展中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国内生产总值中的份额略有增加。

全球制造业:从三足鼎立到一核两翼格局

从生产的角度看,2004—2019年,全球制造业增加值主要由东亚和太平洋地区、欧洲和中亚地区、北美地区这三大区域贡献,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中东和北非地区、南亚地区、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这四大区域的制造业增加值占比较低。在此期间,东亚和太平洋地区、欧洲和中亚地区、北美地区三大区域的制造业增加值的总和占全球比重最高达89.5%(2004年),最低也有85.7%(2010年),平均值为87%。也就是说,过去十多年里,东亚和太平洋地区、欧洲和中亚地区、北美地区这三大区域作为一个整体,在驱动全球制造业增长方面的地位没有变化。不过,在此期间,这三大区域之间的相对地位已经发生显著改变。其中,东亚和太平洋地区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的比重已从2004年的31.6%逐步提高至2018年的48.8%,并且自2008年超越欧洲和中亚地区成为全球制造业增加值占比最高的地区之后,其领先优势逐年扩大;欧洲和中亚地区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的比重从2004年的33.4%逐渐降低至2018年的23.4%,从领先东亚和太平洋地区变为仅有后者的一半多一点;而北美地区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的位次尽管一直保持在全球第三位,但其占比却从2004年的24.6%降低为2018年的18.4%。可以认为,驱动全球制造业增长的重点动力区域,已从东亚和太平洋地区、欧洲和中亚地区、北美地区“三足鼎立”演变为“一核两翼”。这一区域格局演变的背后,是中国制造业的快速崛起。如果不计入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的比重,那么东亚和太平洋地区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的比重在2004—2018年基本呈逐步下降态势。2018年,除中国之外的东亚和太平洋地区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的比重为16.9%,比2004年的22.9%降低了6个百分点,降幅超过26.2%。

根据世界银行发布的信息,2018年全球前五大制造业大国分别是中国、美国、日本德国、韩国。其中,中国的制造业增加值约为4万亿美元,稳居全球第1名(国内生产总值(GDP)全球第2名),约为全球所有国家和地区的制造业增加值总和的28%以上,且约为美国、日本、德国三国制造业增加值的总和。美国的制造业增加值约为2.3万亿美元左右,全球排第2名(美国领先中国的主要是服务业)。第3名是日本,其制造业增加值约为1.01万亿美元。第4名是德国,其制造业增加值已经低于1万亿美元了,在2018年约为8324.3亿美元。第5名是韩国,其2018年的制造业增加值约为4409.4亿美元,远比印度、意大利、英国、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巴西、俄罗斯、印度尼西亚、西班牙等国的制造业增加值更高。

2018年欧盟其他主要国家的制造业增加值:意大利约为3108.98亿美元,法国约为2695.84亿美元,英国约为2519.86亿美元,西班牙约为1802.65亿美元,爱尔兰约为1238.9亿美元,荷兰约为1014.78亿美元,其他各国均低于1000亿美元。整个欧盟28国,在2018年的制造业增加值约为27275.23亿美元,超过美国的制造业增加值,但仅约为中国的68.2%。目前在世界制造业份额中,美国虽然仅占16.3%,但占据了全球制造业产业链的很多高端领域,那些真正的高精尖技术研发和高利润行业仍被牢牢握在美国手中,如航空航天飞机制造、油气开采、电子业等。(www.daowen.com)

由于世界两个制造业大国——中国和美国之间经贸和关税问题持续紧张,2019年世界制造生产增长放缓。根据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发布的《2020年国际工业统计年鉴》显示:全球制造业增长率已连续第二年下降,2019年的增长率只有2%,中国的制造业增加值增速在几十年来首次降至6.0%,美国的制造业增加值增速从2018年的3.2%降至2019年的2%,欧洲和其他工业化经济体的制造业增加值增速也呈现类似趋势。在同一时期,制造业增加值在其他发展中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国内生产总值中的份额略有增加。但是,迄今发展中国家观察到的增速幅度不足以满足实现可持续发展标的要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