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儒商文化与共同体理念的构筑

儒商文化与共同体理念的构筑

时间:2023-06-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共同体”理念在21世纪已经成为引领人类、引领时代的一个崭新理念。那么,作为21世纪的儒商文化,同样必须接受这一崭新理念,在此基础上构筑一套崭新的价值观体系。而对于满足人们这种对亲密人际关系的渴望,儒家文化的“仁”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二)强调个人对社会、国家的责任和义务儒家文化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指出人一生有三块立足的基石:忠、孝和恕。

儒商文化与共同体理念的构筑

“共同体”理念在21世纪已经成为引领人类、引领时代的一个崭新理念。习总书记指出,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那么,作为21世纪的儒商文化,同样必须接受这一崭新理念,在此基础上构筑一套崭新的价值观体系。这个体系包括:

(一)以优秀的儒家文化作为依托,构建包容性、多样性、个性化的价值观

我们说,共同体并不是一种自然而然的社会分工,而是一种人为的选择。这种选择,是建立在人们彼此拥有共同的价值取向,有着对亲密无间、守望相助的亲密人际关系渴望基础上的,传统的血缘、地缘和文化在其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对于满足人们这种对亲密人际关系的渴望,儒家文化的“仁”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儒家认为。仁也就是爱,是人与生俱来的。每个人的本性中都有爱的情感,将这种情感以一种理性的方式表达出来,就是“礼”。这种理性的爱的情感强大到什么程度?一个人置身这种情感中,只会想到如何去帮助别人,去爱别人,甚至会出现对陌生人的关爱超过了对自己本身的关爱;而这种理性的感情与感性的情感——欲望是如此不同。欲望是只关心自己,只关注自己的利益表达而忽略了别人。感性的欲望只能带来自私自利,引发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冲突。人人为己,人人都处于一种同他人的紧张关系中,那么这种关系就不是社会关系,而是丛林关系,是“狼与狼的关系”,残酷而无情;相反,理性的情感则能因情而生出义,从而将不同的人们的情感凝聚在一起,形成一种“和合”的理想局面。

(二)强调个人对社会、国家的责任和义务

儒家文化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指出人一生有三块立足的基石:忠、孝和恕。忠,就是强调个人对社会和国家的责任和义务。一个人必须认识到,自己所以存在,不是孤立的,而是在自身之外有一个更大的系统作为支撑。这个系统就是社会和国家。一个人的人生是否有价值,一定要首先看他是否为社会和国家做出了贡献。这是一个人“成人”的真正含义。否则一味只关注自己,凡事强调以自我为中心,那就只是一个孩子,在古人看来更严重,是无父无君,“禽兽不如”。我们看到,在韩国、日本新加坡等以儒家文化为基础的国家,以及我国的香港、台湾地区,都特别强调个人的集体责任感、荣誉感和事业心。在世界范围内,华人企业都特别具有凝聚力,都是因此缘故。孝,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感恩。我国古代有二十四孝的说法,尽管其中有些故事过于离奇,但总体上,还是强调人要懂得感恩;佛家也说,一个人要上报四重恩:国恩、君恩、社会之恩、父母之恩,一个人如果连这基本的义务都不能尽到,即使遁入空门修行,也不会成佛。在自然界,小羊跪乳,乌鸦反哺,有人认为是自然现象,其实从感恩的角度来讲,人与自然完全一样,人要感恩自然、感恩生命、感恩天地,绝非无稽之谈。懂得感恩,我们才算懂得了生命的真谛。恕,就是包容。我们要有一颗包容的心,不但包容别人,也包容自己。我们经常在孜孜不倦地追求财富和人生幸福的过程中,迷失了初心,忘记为什么而出发,忘记自己其实只是一个普通人。包容就是承认和接受最本真的现实,将自己摆在最正确的位置。(www.daowen.com)

(三)建立以“利他”为基石的义利观

人性“利他”还是“利己”,也就是人性是“善”还是“恶”,这是一个古老相传、争论不休的问题,也是东方文明和西方文明的一大分水岭。东方文明以中国儒家文化为主流,相信人性本善,于是就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一套“利他”哲学。“先人后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利他,是一种阳光的、积极的、向上的、健康的推动力量,在每个人与社会系统之间,建立了一种正反馈系统,这个系统不断向着良性方向发展和超越。人与人之间的冲突和摩擦被降低到最小,而温情与日俱增,和谐一致成为共同追求的方向,最后必然实现共同利益的最大化。要注意,利他不是道德选择,不宜过分美化,更不能走向极端,“专门利他毫不利己”,正如中国古代的君子国一样,那样就成了荒诞。利他也要利己,只不过是将自己的个人利益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畴内。我国古代例如陶朱公经商时候就提出只取“什一之利”,后代的商人也一再提出“先义后利”“以义取利”“见利思义”,都是一样。

(四)坚持以中庸来化解矛盾和冲突

随着共同体的规模越来越大,不同种族、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矛盾越来越尖锐,冲突越来越频发。此时,以中庸之道来调和彼此的矛盾和冲突就显得尤其必要。中庸,不是我们常说的当“和事佬”,没有原则和底线地去和稀泥,去掩盖矛盾和冲突,而是勇敢地面对矛盾和冲突,坚持“和为贵”的大方向,将冲突的双方和多方引向最后协调一致、和谐共处的大未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