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高科技与高文化的平衡之道

高科技与高文化的平衡之道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文化离不开传承。对今天的青年人来说,一提起儒家文化似乎就是落后、保守的,很容易遭到反对和抵触,新一代的企业家无疑也对儒家文化能否适应今天的互联网时代抱着怀疑态度。(二)高科技需要高情感相平衡现在的互联网技术的确发展很快,一日千里。但是,高科技一定要有高文化与之相平衡。这句话来自托夫勒《第三次浪潮》,“高科技需要高情感相平衡”。(三)我国的文化交流出现严重逆差各国文化在国际间是相互渗透和传播的。

文化离不开传承。对今天的青年人来说,一提起儒家文化似乎就是落后、保守的,很容易遭到反对和抵触,新一代的企业家无疑也对儒家文化能否适应今天的互联网时代抱着怀疑态度。问题在于如果我们自己都不相信自己的文化,如何向国际传播呢?

(一)新时代年轻人需要更高的道德素养

现在的年轻人对儒家文化没有那么深厚的感情,甚至很多人都有误解,其实根本问题还是出在我们的教育上。其中一大失误,就是我们过多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素养的培养和养成。素质侧重于孩子的知识与技能,而素养则包含了孩子的人格养成部分。一个人不管取得什么样的成就,至少在人格上都应是独立的,完整的。我们应该讲要懂得感恩和敬畏,再就是有爱心、讲诚信、负责任,课程上的讲授加上日常行为的养成,二者有机结合。这些都是我们传统文化中最基本的东西。尤其是感恩和敬畏,我们传统文化很注重这一点。儒家讲“忠孝”,佛家讲“报恩”,要报国家的恩、父母的恩、师长的恩,等等,可是我们的孩子,很多人连最基本的感恩都不懂,以为上学就是交几千块钱学费那么简单,却不知道背后有父母的付出,有学校师长的付出,有社会资源的付出,有党和国家的付出。培养一个像样的人才,凝聚着多少人的心血呀,所以懂得感恩,是一个人做人最基本的道德。再就是敬畏。孔子讲,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畏天命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要敬畏自然,要爱护我们的地球家园,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畏大人就是要尊重有道德的人,要尊重那些为国家和民族做出贡献的人,为社会道德风尚的建设做出贡献的人。畏圣人之言,实际上就是要尊重智慧,尊重人类的理性。有人说中国人没有宗教信仰,所以不懂得敬畏,这只是一方面。其实敬畏本身就是一种神秘的、高级的理性,通过教育,人人都可以获得这种智慧和体验。

(二)高科技需要高情感相平衡

现在的互联网技术的确发展很快,一日千里。但是,高科技一定要有高文化与之相平衡。这句话来自托夫勒《第三次浪潮》,“高科技需要高情感相平衡”。互联网技术很先进,但是与之相对应的先进文化是什么呢?还是儒家文化中的诚信文化,只不过这诚信文化是经过发展的。

大家都知道阿里巴巴曾经出现过诚信欺诈事件。一家以成为“持续发展102年的企业”为远大追求的互联网企业,怎么会出现诚信欺诈事件?其实诚信本身并没有问题,整个资本主义和市场经济所存在的基础——契约精神,本质上就是诚信。但问题是阿里巴巴所秉承的诚信文化,还是中国传统儒家文化中的诚信,那种诚信是建立在自然经济家族文化基础之上的,是以血缘关系作为纽带的,血缘关系越近的圈子,则诚信度越高;反之血缘关系越浅薄,则诚信程度越低。如果完全没有血缘关系,诚信就降到了零,这也是为什么中国假冒伪劣盛行的一大原因。至于现代市场经济所讲的诚信,是一种以法律为纽带的诚信,这种诚信是公平的,不会因为对象的不同而决定是否诚信。一个商人,不管跟谁做生意,只要签订了合同就必须恪守承诺。因之,阿里巴巴的问题,其实是落后的原始文化与先进的经营方式的冲突。

那么,与先进的互联网技术相适应,怎样的先进文化才能平衡呢?诚信文化是不变的,儒家的诚信文化也是没有错的,只不过需要将其脱离血缘民族关系,甚至超越法律层面,而上升到价值观层面。(www.daowen.com)

价值观层面的诚信,是一种人的内心的自我约束,是将诚信视为一种非常高尚的东西,从内心进行自省、自律,并且始终自觉地主动坚守。因为法律层面的诚信,还是需要外力约束的,因此在法律顾及不到的地方,还是会有漏洞;价值观层面的诚信,则是无所不至的,是最高诚信。

(三)我国的文化交流出现严重逆差

各国文化在国际间是相互渗透和传播的。现在,要提高全球治理水平,中国融入世界的脚步进一步加快,中国企业的国际化更为加深。我们现在输出的资本,已经达到了数千亿,甚至近万亿美元;我们引入的资本,超过万亿美元,资本的输出和输入快要持平了。可是,我们在文化输出上,却远远小于文化输入,也就是说,这是一个严重的文化逆差。以孔子学院为例,这是我们国家文化输出的一个大动作,每年投入不少,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在全球已经达到了700多所,可是,我们的文化被世界接受了吗?效果还是不够明显,有些国外大学的孔子学院,设施面积不大,摆放一点中国图书、字画算盘,布置些中国元素,像样一点的安排一些培训班教授汉语,搞一些文化交流,还是缺少大学“学院”的物质条件和学科支撑,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文化,还需要研究和加强。文化输出不能靠单纯的硬输出,因为文化是软实力,所以要软输出。在这方面,中国企业可以大力发挥自己的作用,因为文化输出通常最好的方式是伴随着资本输出。就像当年我们引进外资,除了引进日本的企业、生产线,更在不知不觉中引进了日本的企业文化,我们引进美国、欧洲的企业资本,同时也引进了他们的文化。我们国家现在提出“一带一路”的倡议,中国企业走出去,这是中国文化输出的一个最好机会,但是我们自身也必须先解决好一系列文化认识和问题,如果自己不先想清楚了,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怎么去让人家相信和接受?

我们今天讲全球化,其实全球化大趋势无非两点:一是文化的冲突,二是文化的融合。其中融合又是终极趋势,但是全球化强调共性,也强调个性。现在,是中国文化彰显自己个性的时候到来了,要彰显个性,先要全面了解自身,通过实行文化自救达到文化自信,最后才是文化自觉。

因此,传统儒家文化如何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度融合,全面指引中国企业在全球一体化的市场经济大潮中乘风破浪,彰显自己的中国特色并且为全球化下的市场经济提供伦理道德支撑,这是一个时代课题,也是历史赋予中国商业文化和企业文化的一个弯道超车的绝好机会。中国提出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出2020年实现小康,小康不光是一个人均GDP多少美元的简单概念,小康首先应该是人的思想和精神层面的富足,文化复兴与经济复兴必须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到那时,中华民族在世界民族之林中才会真正崛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