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市场经济的思想基础和文化根脉

市场经济的思想基础和文化根脉

时间:2023-06-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否有自己独特的思想基础和文化命脉?从这一点上来说,儒家伦理道德和现代市场经济似乎背道而驰。所以,这是市场经济的本质矛盾冲突,也是给中国儒家文化的一个机会。中国要探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样不能只注重“市场化”而忽略了“人本化”,而“人本化”人的思想根源,就在于我们的儒家、法家、道家等传统文化宝库中。

市场经济的思想基础和文化根脉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正式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重大理论观点。市场的作用从“基础性”变为“决定性”,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内涵的一次重大提升,是进一步推进市场化改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的新指针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否有自己独特的思想基础和文化命脉?从表面上来看,传统儒家伦理与现代市场经济似乎格格不入,因为市场经济是逐利的,资本不管在哪里都一定要追求利润的最大化,都是为了追逐利润。“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市场经济下的竞争是充分的,也是残酷的。然而,传统儒家文化却是温情脉脉的,充满了人文关怀和人性关爱。儒家思想中,是将“义”摆在比“利”更高的位置的,所以我们传统的企业或者说商人,都是以义取利、义利并举的,如果只是单纯追逐利润,见利忘义,就会被骂为“奸商”。从这一点上来说,儒家伦理道德和现代市场经济似乎背道而驰。然而,这只是市场经济初级阶段的表现。当市场经济进入了全面的、高级的阶段,全球市场形成,市场经济内部就出现了矛盾和冲突,主要表现在伦理道德方面。如果说初级阶段的市场经济,更加强调人的动物性、野蛮性,那么高级阶段的市场经济,则不可避免要恢复人的社会性。一个企业在市场经济初级阶段可以野蛮生长,但到了市场经济高级阶段,就必须考虑到社会环境,野蛮生长势必造成资源的消耗和枯竭。如果企业不能够主动认识到这一点,都不愿意主动承担社会责任,那么就只能走向共同毁灭。所以,这是市场经济的本质矛盾冲突,也是给中国儒家文化的一个机会。中国的儒家文化和西方文化的一个最大不同,就在于儒家文化并不是那种“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竞争性文化,而是追求社会和谐、天人合一的竞合性文化。西方的竞争文化是建立在利己主义基础上的,东方的儒家文化却是建立在利他主义基础上的,“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孔子所讲的仁爱,本质上就是一种利他主义。不但人与人之间讲究追求和谐、减少矛盾和冲突,而且人与自然,人与天地万物,都是一种和平共处的关系,追求天人合一。以儒家文化为核心主导的中国传统商业文化,最大的特色就是以义制利、义利合一,承认人有逐利的本能欲望,但是更相信人有超越动物性而追求精神层次的存在,义就是超越自我利益的圈子,而自觉承担社会责任,融入社会、天下,是追求共同发展,实现和谐共赢的一种思想。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了传统文化的精髓——“和”,向世界传达和讲述中国的“和文化”。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其最根本的文化支撑,也正是这种“和文化”。中国要走向世界,不单是在儒家文化圈子里,在世界范围,和文化也是有着广泛的、共同的接受基础的。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的崛起是和平崛起,是与亚洲和世界各国人民一起,构建一个个大大小小的经济共同体、文化共同体,最终与世界各国人民共建命运共同体。(www.daowen.com)

儒家文化传统的民本思想值得提倡。包括法家道家都是提倡民本思想,它在今天就是人本思想。市场经济最为人们所熟知的就是“市场化”,其实这只是一方面,市场经济的发展还有一方面,就是人本化。应该说只有“市场化+人本化”,才是完整意义上的市场经济。中国要探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样不能只注重“市场化”而忽略了“人本化”,而“人本化”人的思想根源,就在于我们的儒家、法家、道家等传统文化宝库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