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范蠡:第一代儒商中的慈善商圣

范蠡:第一代儒商中的慈善商圣

时间:2023-06-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后来,范蠡次子因杀人而被囚禁在楚国。范蠡最后老死在陶地,享年88岁。(三)范蠡经商过程中的儒家思想商圣范蠡在经商过程中充分运用了儒家的思想,这也可以从他的经济思想中看出。他能预测市场行情,窥其先机,这一点在范蠡的商人生涯中是相当重要的,主要体现在他对谷物价格的把握上。范蠡对商品在市场上价格上扬或下跌的趋势也有着精到的见地。范蠡真可谓当之无愧的“商圣”。

范蠡:第一代儒商中的慈善商圣

(一)范蠡生平

范蠡(公元前536—公元前448),字少伯,春秋末年楚国人,春秋末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实业家,后人尊称“商圣”。他曾辅佐越王勾践二十余年,“卧薪尝胆”灭吴兴越,勾践封范蠡为上将军。但范蠡知道越王勾践为人可共患难不能共富贵,于是功成身退,辞书一封,放弃高官厚禄,北上经商,一去不复返。

范蠡浮海来到齐国,更名改姓为鸱夷子皮,苦身戮力,耕于海畔,父子治产,没有几年就积产数十万。他仗义疏财,施善乡梓,齐国人仰慕他的贤能,请他做宰相。范蠡感叹道:“居家则至千金,居官则至卿相,此布衣之极也。久受尊名,不祥。”于是就归还宰相印,散尽其财,分给朋友和乡邻,带着重宝,闲行而去。

行至于陶,范蠡以其智能,观察此地为贸易的要道,经营贸易可以致富。于是,他自称陶朱公,留在此地,从父子耕畜开始,根据时机做物品贸易,取薄利。时间不长,就累积巨万。后来,范蠡次子因杀人而被囚禁在楚国。范蠡说:“杀人偿命,该是如此,但我的儿子不该死于大庭广众之下。”于是欲派少子前去探视,并带上一牛车的黄金。可是长子坚持要替少子去,并以自杀相威胁。范蠡只好同意。过了一段时间,长子带着次子死讯回家。家人都感到悲哀,唯有范蠡独笑说:“我早知道次子会被杀,不是长子不爱弟弟,是有所不能忍也!他从小与我在一起,知道为生艰难,不忍舍弃钱财。而少子生在家道富裕之时,不知财富来之不易,很易弃财。我先前决定派少子去,因他能舍弃钱财,而长子不能。次子被杀是情理中的事,无足悲哀。”《史记》中载“累十九年三致金,财聚巨万”。讲的就是范蠡对财富三聚三散的传奇故事。

范蠡具有很多经商理论,致富后,肯于帮助别人,声名远播,堪称“中华自古商之祖”。他的行为使他获得“富而行其德”的美名,成为几千年来我国商业的楷模。范蠡最后老死在陶地,享年88岁。范蠡死后,族人将他葬于陶山主峰西麓(今山东省肥城市湖屯镇幽栖寺村),后世很多人来此凭吊他,缅怀他的业绩及人品,汲取他的思想和智慧。

(二)范蠡业绩

在越国,范蠡在勾践一人之下,百官之上。此时范蠡并没有因此被冲昏头脑,而是冷静地分析了局势:能对越国构成威胁的吴国已经灭亡,其他诸侯国根本对越国构不成威胁,天下已经太平,功高盖主就很危险了。范蠡在政治生涯达到顶峰的时候急流勇退,向勾践辞官,携妻儿悄然离去。

范蠡逃到有山有海、有林有田的齐国海畔,隐姓埋名,购买了一些土地,还亲自饲养贩卖五畜。等有了一定的积蓄之后,就利用天时、地利之便雇人开盐田,搞渔业捕捞,还兼营杂粮等生意。范蠡开始经营核桃、木耳、山珍野味、肉类皮毛、粮食药材等土特产,范蠡对收购来的山货开始分门别类进行放置,每种货物还分有等次。根据各地商贾的需求,他先将各类上等货用牲口运往各个要货的地点进行出售,收款后,他再购买食盐、葛麻布衣等各类日用杂货运回到镇上。这样,他不仅解决了当地人日用品缺乏的问题,自己也赚到了钱。同时范蠡还善于捕捉市场信息,他经常跟雇工及当地的百姓、镇上的商贾在一起高谈养畜经,阔论市场行情。他以这样的行事风格,在齐地种养经商,勤勤恳恳,在与家人的齐心合力之下,很快就积累了高达数十万的财产。

齐王听说范蠡擅长搞经济,又仗义疏财,施善乡梓,是个贤能之人,便力邀范蠡进宫,请他进国都临淄做主持政务的相国,范蠡欣然答应。在任相国期间,他大力发展经济,不仅促进了齐国与其他诸侯国之间的贸易往来,冲抵灾年对齐国物资短缺的困扰,也奠定了齐国经济与文化繁荣的基础。当相同三年后,齐国民富国强之时,范蠡向齐王归还了相印,决定散尽家财再次远走他乡。他说:“官高招怨,财多招忌,这都是惹祸的根苗。人贫我富,人无我有,如果只取不施,为富不仁,钱财再多也无益,还不如趁早放弃!”他把财产分散给知交和那些贫苦的老乡,携家带贵重财宝再一次抽身离去。

范蠡举家风餐露宿,辗转来到齐国西南接近宋、卫的曹国的陶邑安顿下来。初到陶邑,范蠡自觉逍遥自在,便给自己再次改姓更名为朱公。没过多久,不甘清闲的他又开始考虑治业大计。在陶邑,他重新创立家业。由于当时本钱不多,他的生意并不大,就像刚到齐地那样,平日里只做一些当地的粮盐买卖。由于陶邑四通八达,是商贾往来的必经之地,范蠡依靠自己的经营理念,没过多久,他又在陶邑发家致富了。后来,范蠡又散尽家财,周济那些贫困的同乡老友,他说:“在我看来,经商只不过是生活中的一种乐趣。钱财是身外之物,贪得无厌往往会适得其反。懂得用钱才能得到钱,这也是生财之道!”

(三)范蠡经商过程中的儒家思想

商圣范蠡在经商过程中充分运用了儒家的思想,这也可以从他的经济思想中看出。他能预测市场行情,窥其先机,这一点在范蠡的商人生涯中是相当重要的,主要体现在他对谷物价格的把握上。范蠡认为,生产经营要讲求节令,劝农桑,务积谷,所以谷物收成的好坏要依规可循,农业的丰歉自然也会直接影响到谷物价格的涨跌。同时,在农业社会,谷物价格的波动必然引起其他各类商品的价格波动,因此,掌握了谷物价格的规律也等于掌握了天下商品价格变化的规律,顺应这种变化规律来进行贸易,自然是有章可循,制敌先机,获取巨利。

范蠡对商品在市场上价格上扬或下跌的趋势也有着精到的见地。他在《计然》一文中说:“积著之理,务完物,无息币。以物相贸易,腐败而食之货勿留,无敢居贵。论其有余不足,则知贵贱,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财币欲其行如流水。”范蠡真可谓当之无愧的“商圣”。(www.daowen.com)

此外,范蠡每次搬迁选择的地方都眼光独到。齐物产丰富,范蠡根据儒家齐家的教条率家人勤恳耕作,励精治业,不久就积累了数十万家产,其贤能盛名也逐渐传遍了齐国。陶交通便利,居于“天下之中”(陶地东邻齐、鲁;西接秦、郑;北通晋、燕;南连楚、越),是最佳经商之地,操其师计然之术(根据时节、气候、民情、风俗等,人弃我取、人取我予,顺其自然、待机而动)以治产,没出几年,经商积资又成巨富,当地民众皆尊陶朱公为财神。

在人和方面,范蠡经商“依于仁”,以忠信为本,从不负人,富而好德。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点:一是很好地处理了义利关系,在经营中薄利多销,价格定得合宜,做到了“义然后取”。二是“能择人而任时”,也就是善于处理雇主和雇员之间的关系,充分信任雇员,保证他们应得的利益。三是助人为乐,他在离开齐国前“尽散其财,以分与知友乡党”;在陶地“三致千金”以后,再“分散与贫交疏昆弟,此所谓富而好行其德也”。仗义疏财、周济贫困历来是儒家所推崇的仁德之举,范蠡身体力行。他还毫无保留地把经商的秘诀传授给猗顿,使猗顿发家致富,这也是儒家“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表现。

(四)人物评价

范蠡“十九年中,三致千金”,他把钱又分给贫穷人和远房兄弟,受到人们的高度赞扬。范蠡富有,凭借的是自己的勤奋和智慧,不搞官商勾结,没有假冒伪劣,他又能够慷慨地回报社会,是中国有记载的最早的慈善家。司马迁深为范蠡这种超然物外的境界所折服,称赞其经商思想中最可贵的是“富好行其德”。世人誉之“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

范蠡商业经营的最主要目标是“人取我予”,即满足人们生活与生产的需求,这种需求不仅是多方面、多层次的,而且与时令、季节的关系也很密切。他能把握时机,能提供市场最需要的东西,当然就会立于不败之地。

范蠡经商不仅善于抓住时机,并且不追求暴利。《史记》记载,范蠡“候时转物,逐什一之利”。这是非常人性化的主张,符合中国传统思想中经商求“诚信”、求“义”的原则,而且薄利多销,不求暴利,细水长流,日积月累,必成大富,这是范蠡成功的秘诀之一。

在商业经营中,他又使用其师计然“论其有余不足,则知贵贱”的市场预测理论来预测市场供需的变化,得以“候时转物”而“致赀累巨万”。在地利方面,范蠡最初在齐国经商,后来离开齐国到陶地。除了政治上的原因以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他觉得齐国偏远,交易有所不便;而贸易的首要条件,就是交通便利。这就是他迁徙陶地发了大财的原因。范蠡充分利用齐地的资源和环境,带领全家人艰苦奋斗。他从越国的上将军变成普通劳动者,在官为本的时代,多少人仰慕高官厚禄,而范蠡坦然改变身份,埋头苦干,劳动致富,对传统观念做出了大胆的挑战,仅此一点对后人的启迪是极其深刻的。

在《陶朱公理财十二则》中,一些内容对解决现代企业存在的问题仍然有很大的价值。

第一,能知机,售贮随时,可称名哲。宜兴之陶业,相传为范蠡所创,蜀山之西有地名蠡墅者,即为范蠡别墅之故址。范蠡看到宜兴鼎蜀山区附近的泥土黏力强,耐火烧,宜做陶器,便发动当地群众从事生产。从这里可以看出,宜兴可制陶不是范蠡到那里时才有的,也许有很多人都知道宜兴的泥土可制陶,但只有他意识到了这里的商机。他用商人的头脑,看到了财源,并以实际行动把有利的条件转变为现实。所以,能够把握机会,抢占先机是商界人士的首要必备的内在素质,在激烈的商品竞争中,商人能时刻把握商机便是时刻把握住金钱。

第二,能敏捷行动,避免犹豫不决。范蠡能够及时且果断地确定自己的想法,并且正确地进行决策。范蠡经商之地的选择是对其最好的诠释。抛开范蠡是否为了躲避勾践这个政治因素不说,单从经济学角度来分析,地理位置、交通及资源的分布对企业发展、对商业企业的经营至关重要。从定陶的地理位置来说,定陶地处东西南北交通中枢和济水、洛水交汇点,水上交通十分便利。东可入海,西可逆流而上,南可达宋,北可入晋、卫,位置优越,货物的运转十分便利;从定陶的政治、经济地位上说,定陶是曹国的都会,是一方的政治经济中心。可以看出,根据商业经营的内容,选择那些资源丰富、交通便利、人流集中的地方经商,是商界人士必须考虑的外界因素。

第三,能接纳,礼文相待,交关者众。能爱人,回报社会,德行在首。在经营过程中,待人接物以礼,交往人数众多,从而可以为自己商业的发展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并得到支持。范蠡既作为儒商,儒家核心“仁德”的思想便是其道德标准。这不仅体现于待人接物温文尔雅,更多地体现在他的“富好行其德”,这也是他作为商界成功人士的魅力所在。从古至今,商人尤其是富商在人们的印象中总容易与“为富不仁”“唯利是图”相联系。但范蠡作为中国商人的鼻祖,却做到了富而有德。经济利益不是他追求的唯一目标,行德济众才体现了他的人生意义。他三致千金,一再分散与贫交昆弟的做法,在别人眼里似乎不可思议,但这正是他成功的重要因素。在他看来,富是仁德的物质基础,仁德是富的精神寄托。商业交易不仅是物质的流通,更是人性的体现。他散去的是金钱,收获的是众人对他个人与事业的支持,这才是智慧的做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