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儒商鼻祖子贡:商业道德中的诚信榜样

儒商鼻祖子贡:商业道德中的诚信榜样

时间:2023-06-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子贡这一商业道德与经商之道,给后世的商人树立了榜样。子贡的儒商美誉来自诚信。孔子是儒家的鼻祖,精通“六术”,他对经商是有自己的看法的,主张“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义以求利”。(四)人物评价子贡所独有的才能不但使他成为儒商鼻祖,更使他成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通人”,从而达到了亦官亦商,亦儒亦商的最高境界,可以说子贡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儒、官一体的儒商。

儒商鼻祖子贡:商业道德中的诚信榜样

(一)子贡生平概述

端木赐(公元前520—公元前456年),字子贡,春秋末年卫国(今河南鹤壁市浚县)人,孔子的得意门生,孔门十哲之一,“受业身通”的弟子之一,孔子曾称其为“瑚琏之器”。他利口巧辞,善于雄辩,办事通达,曾任鲁、卫两国之相。他还善于经商之道,曾经商于曹、鲁两国之间,富致千金,为孔子弟子中首富

(二)子贡的主要业绩

史记·货殖列传》写道:“子贡结驷连骑,束帛之币以聘享诸侯,所至,国君无不与之分庭抗礼。”可见其钱财之多,声望之高。《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云:“子贡好废举,与时转货资,家累千金,卒终于齐。”《论衡》也云:“白圭、子贡转货致富,与时转货,积累千金,人谓术善学明。”《论语·先进》云:“赐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屡中。”这都说明子贡学识深厚,聪明干练,他能看准商机,果断决策,抓住时机转运货物,赚到大钱。所以,孔子称他是大有用处的人才(瑚琏),而其思想品德与人格也是纯洁而高尚的。正如他自己说的“贫而无谄,富而无骄”(《学而》),“博施于民而能济众”(《雍也》),“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公冶长》)。他不仅这样说,而且也是这样做的。他做生意赚了大钱,乐善好施,常常慷慨解囊,济助别人。孔子后半生的费用开支,多得力于他的资助。他经商所获得的钱财,也多散发给急需接济的人。子贡这一商业道德与经商之道,给后世的商人树立了榜样。当代有些比较大的商行,在客厅中还挂着“端木遗风”的匾额,由此可见其影响之深远。

子贡出生于富商贵族,在孔门三千弟子中,他还是“身通六艺”的七十二贤人之一。与众多贤人相比,他之所以学而优则商,不仅因为他出生商业世家,对经商有先天优势,或许还因为他受孔子学说的影响,要在书生明“义”和商人求“利”这两种不同的价值观之间进行学以致用的实践,他想通过经商来打开学行合一的沟通渠道。

端木赐性格活泼,交往甚广,不安于现状,即便跟老师孔子周游列国,也没有停下经商活动。有一年冬天,当他获知吴国军队将远征北方作战时,便准备往吴国贩运丝棉。他知道,此时的北方正值冰天雪地,御寒丝棉是必备军需,他料定吴王夫差肯定会强征丝棉保证将士顺利远行,如此一来,吴国丝棉必会紧缺,丝棉价自然走高。及时掌握行情,善于把握商机,便有赚大钱的机会。端木赐迅速组织人马,到鲁国各地采购丝棉,然后安排快车运往吴国。果然不出所料,啼冷号寒的吴国百姓很快将丝棉抢购一空,端木赐大赚了一笔。

从孔子门下完成学业以后,子贡先是回到卫国当了几年官。不久,就辞官不做,重操旧业,成了影响更大的贸易商人。子贡所到之处,国君们也都与他行平等的礼节,说明子贡这一介儒商做到了何等显贵的地步。顶着孔门高徒的招牌,他在商业竞争中的软实力和无形资产,也是一般的商人无法比拟的。子贡的儒商美誉来自诚信。他虽做买卖,却不忘儒家学说;他家财万贯,却富而不骄、富而有仁。《吕氏春秋》记述了子贡自己出巨资赎回一批鲁国奴隶的善举,可谓千古流芳。他积极牢记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教诲,坚持以诚待人、诚信交易。

《论语》多处记载子贡与孔子探讨“信”的问题,他深知“信”乃立足之本,没有“信”一切就荡然无存,更遑论发财乎?是“言必信,行必果”使子贡立于不败之地,达到“亿则屡中”“义利双赢”的最高经商境界。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说:“子贡益处,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子贡一使,使势相破,十年之中,五国各有变。”可以这么说,从他开创了中国的儒商这个特殊群体以来,还没有人能够在建功立业上,达到他这样登峰造极的程度。

(三)子贡的经商特点

子贡的经商之道处处体现儒家的风范:

1.善于学习

在端木赐之前,商人早就存在若干年了,但如何经商,如何做个成功的商人,从来没有贤人做个总结。端木赐拜孔子为师,为以后如何经商打下了深厚的理论基础。孔子是儒家的鼻祖,精通“六术”,他对经商是有自己的看法的,主张“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义以求利”。他说“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富与贵是人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端木赐遵循老师的教导,在儒士的明“义”和商人的求“利”这两种不同的价值观之间打开了沟通的渠道。(www.daowen.com)

2.善于沟通

子贡擅长语言表达与沟通,《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曾说:“子贡利口巧辩,孔子常黜其辩”,连孔子也称“赐敏贤于我”,可见他的语言表达能力之强。如此善辩,做买卖、搞宣传、打广告、讨价还价肯定没问题了。跑业务全靠一张嘴,酒香也怕巷子深,商品好再加口才好,宣传好,生意也才能做好。

3.了解市场行情

端木赐跟着孔子周游列国时,注意了解各国货物的市场行情,为以后商业做大做强打下了深厚的基础。

4.重情重义,讲究诚信

史书记载,子贡在终身侍奉孔子的学友子路过世以后,便承担起侍奉孔子的责任来。孔子弟子三千,而子贡有幸成为陪伴老师走完生命旅程的人。可见,他对孔子的真诚。特别令人感动的是,孔子过世三年之后,守灵的弟子们收拾行囊向子贡行揖礼道别,而子贡则回到灵地,在孔子墓旁搭起茅屋,独居守灵达三年,才依依不舍地离开。孔子推崇三代之礼,即父母过世,守灵三年,而子贡守孝六年,不可谓不重情重义也。他这种重情重义的精神也贯彻到经商之中,坚持“义以求利”“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讲求价格公道,诚信为先,展示了儒商的大家风范。

5.经营有道

子贡擅长预测市场,囤积居奇,坚持人弃我取,贱买贵卖,低入高出的经营策略,加之他能精确地料定市场行情,善于掌握各地的货物差价,及时随着市场供需情况转手而谋取利润,以致富累千金,这就是子贡的“经营诀窍”。

(四)人物评价

子贡所独有的才能不但使他成为儒商鼻祖,更使他成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通人”,从而达到了亦官亦商,亦儒亦商的最高境界,可以说子贡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儒、官一体的儒商。《论语》中对其言行记录较多,《史记》对其评价颇高。子贡死于齐国,死后至唐开元二十七年(739年)追封其为“黎侯”;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加封为“黎公”,明嘉靖九年改称“先贤端木子”。

历史上“为富不仁”的富贾屡见不鲜,但子贡不同,他坚守“为富当仁”,从不取不义之财,靠自己的勤奋与智慧富甲一方,并且讲究诚信、义利双赢,受人敬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