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龙游商帮:诚信为本的商业成功之道

龙游商帮:诚信为本的商业成功之道

时间:2023-06-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当徽商、晋商在商场争雄之时,龙游商帮在浙江中西南部崛起。在明嘉靖、万历年间,龙游商是十大商帮中最活跃的商帮之一。这反映了洞庭商人、徽州商人、龙游商人遍布全国并雄踞商界的事实。主张诚信为本,坚守以义取利,是龙游商帮一以贯之的儒商品格,也使其获得了良好的市场信誉。将诚信作为经商从贾的道德规范,正是龙游商帮获得成功的要诀。龙游商帮声誉良好,赢得了人们的信任。

龙游商帮:诚信为本的商业成功之道

龙游历史上有一个当年堪称国家级的大“帮派”,这个大“帮派”就是明清时列全国十大商帮之一的龙游商帮。它是以原衢州府龙游县为中心,今浙江境内金丽衢地区商人的集合。其经商手段最为高明,故冠以龙游商帮。由于当时商品经济的发展,商品流通领域扩大,商人十分活跃。当徽商、晋商在商场争雄之时,龙游商帮在浙江中西南部崛起。龙游商帮虽以龙游命名,但并非单指龙游一县的商人,而是指浙江衢州府所属龙游、常山、西安(今衢江区)、开化和江山五县的商人,其中以龙游商人人数最多,经商手段最为高明,故冠以龙游商帮之名,简称“龙游帮”。

在明嘉靖、万历年间,龙游商是十大商帮中最活跃的商帮之一。“钻天洞庭遍地徽”“遍地龙游商”。这反映了洞庭商人、徽州商人、龙游商人遍布全国并雄踞商界的事实。龙游人农耕之外,借交通之便,经商乃成谋生重要手段,加之龙游社会上素不贱商,头脑活络之人多选经商之路。龙游有丰富的资源,这也为他们经商提供了物质条件。龙游多山林竹木和茶、漆、粮、油等,为龙游商最重要的外贸商品。

(一)“穷二代”的突围

龙游商帮的形成有一个漫长的过程。它发轫于南宋,活跃于明中叶,至清乾隆年间为鼎盛。南宋官府修建了东起京城杭州,西接湘赣的官道,在龙游和寿昌交界的梅岭关入龙游境,龙游商视此为大好商机,就把木材运到杭州销售。也有大商人到浙江以外经商致富。龙游韦塘人朱世荣,“流寓常州致巨富,置产亘常州三县之半,后归衢江古码里,复大置产,当时以为财雄衢常二府”。到了明朝,一个以龙游商人为中心,带动整个衢州地区商人的流域性商业团体响亮登场,他们在金衢盆地崛起,逐鹿中原,远征边关,漂洋出海,以“遍地龙游”的气势被人们称为“龙游帮”。据史料记载:明万历年间,“龙丘之民,往往糊口于四方,诵读之外,农贾相半”。明天启年间,“龙游之民,多向天涯海角,远行商贾,几空县之半”。如商人童巨川在嘉靖年间至宣府大同做边贸生意,“一往返旬月,获利必倍,岁得数万金,自是兄弟更相往来,垂20余年,遂成大贾”。至清乾隆年间,童氏家族“多行贾四方,其居家土著者,不过十之三四耳”。

龙游商人不排斥外地商帮对本乡的渗透,并且与他们相处友善,吸收外地商人于己帮,推进了龙游商帮的发展。龙游商人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和海纳百川的肚量,是他们良好的经商心态的反映。他们虽然是出自一个偏僻之地,既无官府支持,又无强大的宗族势力做后盾,但他们却能在强手如林的各大商帮中崛起,自立于商帮之林。

(二)经营之道

龙游商帮不像晋商手握巨资,经营票号,在金融市场上显山露水;也不像徽商垄断盐鹾,声名显赫。龙游商帮的显著特点是,埋头苦干,不露声色,却在珠宝古董业中独占鳌头,又在印书刻书贩书业中从事文化传播,还在海外贸易中插上一手,成为颇具实力的一大商帮。

龙游商帮虽地处偏僻,却有着开放的心态,在观念上也比较新潮。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上,即投资上的“敢为天下先”精神和“海纳百川”的肚量。明清时期,许多商人将经营商业所赚得的资金用来购买土地或者经营典当、借贷业,以求有稳定的收入。而龙游商敏锐地意识到,要获得更大的利润,必须转向手工业生产和工矿产业上。他们果断地投入纸业、矿业的商品生产,或者直接参与商品生产,使商业资本转化为产业资本,给当时封建社会注入了带有雇佣关系的新生产关系。

龙游商帮之所以能在与实力雄厚的徽商、晋商等的竞争中独树一帜,在珠宝业、垦拓业、造纸业和印书业中立于不败之地,除了它有开拓进取、不怕艰苦的精神和善于经营管理之外,与它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密切相关。

1.诚信经营

儒家教化学说的一个最为明显的特点,就在于在实施教化的过程中,把社会的道德规范内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在这方面,龙游商帮自觉地以儒家道德观念规范自己的商业行动,把信、诚作为待人接物的基本原则,为现代商人树立了极好的榜样。

龙游商人在营商活动中,历来看重“财自道生,利缘义取”“以儒术饰贾事”。主张诚信为本,坚守以义取利,是龙游商帮一以贯之的儒商品格,也使其获得了良好的市场信誉。将诚信作为经商从贾的道德规范,正是龙游商帮获得成功的要诀。(www.daowen.com)

龙游商帮声誉良好,赢得了人们的信任。龙游商人傅家来开设傅立宗纸号,非常注重产品的质量,精益求精,所造之纸,坚韧白净,均匀齐整,比其他家的纸在同一件纸号中重十多斤。他为了保证质量,层层把关,严格检验,次品决不出售。傅立宗纸号的产品畅销大江南北,经久不衰。为了表示对用户负责和维持良好的信誉,他的产品都统一加印“西山傅立宗”印记。

姜益大棉布店以信誉著称,冠为金(华)衢(州)严(州)三府第一家。自从胡筱渔接管以来,非常重视信誉,以诚实守信教育每一位职工,多次提出要薄利多销,童叟无欺,决不二价。为了防止流通中有银元掺假损害顾客利益,特聘请了三位有经验的验银工,严格检验,凡经过他店的银币加以“姜益大”印记,让顾客放心。在经营中目光远大,不以短期行为来赚钱。为了信誉,宁愿承担暂时的损失。有一次,他在海宁订购了7 500匹石门布,价值6万银元,在运输过程中遭劫,这本不关姜益大店的事,海宁布商亦立即派人来龙游处理此事,主动承担损失,胡筱渔重义疏财,当场偿付了对方6万元布款,还再订购了7 500匹棉布,并热情款待海宁布商。由于这一义举,姜益大布店信誉大增,遐迩闻名,在以后的经商活动中,凡碰到货物紧俏时,海宁等地布商都首先满足他的货源需求,全力支持他渡过难关。他对职工也以礼相待,以诚相待,从不刻薄,职工中年长者,以叔伯相称,同辈以兄弟、晚辈以弟侄相呼,平等待人。年终还发“红利压岁钱”,春节赏每一职工一匹布代价的奖励金。以心比心,诚挚待人,职工受感动,工作就更负责,保证了姜益大的良好运作。

龙游素有重文化的传统,诗书礼乐传家,耕读遵礼,弦歌不绝,就是为贾也不忘读书,故首选造纸刻书籍为业。龙游新造之纸在明代已具名气。明著名刻书家余象斗刻印书籍尤注重用纸,他品评全国著名纸品有徽歙纸、江西纸、铅山纸等,而浙江衢纸尤胜,龙游县溪口镇是庞大的造纸中心兼销售市场,纸商麇集。乾隆间闽商林琼茂来龙择地上塘设坊造纸,传至其孙林巨伦,已“积赀巨万”。书商童佩,名噪一时,刻书贩书大江南北,其父彦清,“最称儒雅,不寝然诺”。幼时从父贩书吴越间,“喜读书,手一帙,坐船间,日夜不辍,历岁久,流览既富,所为诗风格清越,不失古音。为他文亦工善,尤善考证书画金石彝敦之属”。王世贞称其“藏书万卷,皆其手所自校者”,是著名藏书家、刻书家。所刻之书质量上乘,深受学者欢迎,时之名流硕儒王世贞、王穉登、归有光引之座客,并为他作序作传。他本人有《童子鸣集》《佩萸杂录》《九华游记》《南狱东岱诗》与余湘合纂《龙游县志》等。刻印过《徐侍郎集》《文房四谱》《杨盈川集》等。他的学问深得名儒称赞,胡应麟见其书目曰:“所胪列经史子集,皆犂然会心,令人手舞足蹈。”引为“子期”好友,王世贞更称之为“千古是知音”。龙游童氏是书香门第,业书贾者众。如童富,“为书贾,往来闽粤吴中贸迁,……为人坦夷朴茂,乐善好施,……湖海之士,多啧啧称之”。另一位书贾胡贸,承父兄书业,“往来贾书肆及士人家”,也是有名的书贾。明代大学问家唐顺之荆川谦曰:“非贸,则予事无与成。”与唐深交,胡死后唐曾赠棺以殓。龙游望族余氏也是世代营印书业,曾在江苏太仓州娄县开设书肆,“清初,龙游余氏开书肆于娄县,刊读本四书字画无伪,远近购买”。

龙游商人深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亦贾亦儒,保持着良好的节操,以人品为重,注重自身修养,有社会责任感,诚信为本,终于事业有成。

2.开拓进取、不畏艰辛、不恋家土的敬业精神

驰骋于商界的龙游商帮,其经营区域甚广,足迹遍及全国各地。龙游商帮商人“挟资以出守为恒业,即秦、晋、滇、蜀,万里视若比舍,俗有遍地龙游之谚”。龙游商帮大多从事长途贩销活动,“龙游之民多向天涯海角,远行商贾”,不仅活跃在江南、北京、湖南、湖北和闽粤诸地,而且还一直深入西北、西南等偏远省份。明成化年间,仅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西部的姚安府,就聚集了龙游商人和江西安福商人三五万人。龙游商帮这种开拓进取、不畏艰辛、不恋家土的敬业精神,和当代温台地区的企业家精神本质上是一致的。但龙游商帮的创业冲动却未能上升为浙西地区的区域人文精神,其可贵的商业精神最终仍淹没于强势农耕文化中。到民国时期,连龙游本地商业也几乎全落入外地商人手中,“遍地龙游之说”也渐成绝唱。

3.龙游人胸襟开放

明清时期,有许多外籍商人纷纷奔赴龙游经商,有的还寓居于龙游,加入龙游商帮的行列,并把各自的经商经验带入了龙游商帮中,推进了龙游商帮的发展。如徽商程廷柱在康熙年间曾率众在龙游经营有典当业和田庄;汪文俊在龙游经营有盐业。又如赣商周学锦在康熙年间从江西抚州趋利业商于龙游,并定居于此。还如闽商三元戴冯氏、黄静斋、池明英等都先后经商于龙游。清末至民国时期,龙游县籍商人渐少,客籍居多,他们大多来自浙江的遂昌、兰溪、义乌、处州、绍兴宁波和徽州府所属各县,以及江西、福建等省。由此可见,龙游商帮商人群体融合了徽商、粤商、苏商、浙商、闽商和赣商等外地商帮商人。龙游商帮的形成基于血缘地缘关系,本质上具有排他性,但他们却能容纳其他商帮的商人的融入,足可见其胸襟的宽大。

4.贾而好儒

区域经济的长远发展归根到底靠的是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和底蕴。儒学氛围中崛起的龙游商帮,有着较高的文化水准,这是与当时众多商帮的最大区别。明代与唐寅(伯虎)、文徵明齐名的一代名士李维桢,即专为龙游商人李汝衡立传,题为《赠李汝衡序》;龙游商人童佩、胡贸也与一代名士王世贞、归有光等成莫逆之交。龙游商人能与这些清高自许的名士结交,若非气质相近是很难解释的。龙游商人“贾而好儒”之风可见一斑。文化优势能助龙游商帮成就一个个奇迹,但传统文化的桎梏却注定龙游商帮走不了太远。浙西人从内心深处鄙视商业和商人,主要表现在重农抑商、重仕轻商两个方面。在这种具有很强宗法色彩的儒文化观念支配下,龙游商人缺乏对商业的忠心。从商而终的极少,多数人最终还是叶落归根,返回到以农为本的老路上来。一些富有的商人或把精力和财产投入官场竞逐;或如龙游叶氏家族将经商所得巨资悉数投入叶氏建筑群,而很少有人去投资产业扩大再生产。在龙游商帮中,不仅未能产生充满活力的重商文化,反而使那里的人们承受了太多儒家思想中庸保守文化传统的沉重负荷,使思想和行动受到了限制,以至几次与经济腾飞的契机错失交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