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与“同”在中国儒家文化中是两个含义不同的范畴。在前面所论述的儒商本质特征中,我们也概述了他们的“贵和”特征。“和”的基本含义是矛盾双方的均衡与和谐,“同”是取消矛盾的简单同一。据《国语·郑语》记载:史伯在回答郑桓公“周其弊乎”的发问时认为,西周最大的弊端就是“去和而取同”。史伯说:“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若以同稗同尽乃弃矣。”意思是说聚集不同观点事物而得其平衡叫作“和”,“和”产生新事物,所以说“和能生物”;而“以同稗同”,把相同的事物叠加起来,那是不可能产生新事物的。孔子继承了这一思想,提出“和而不同”的观点。认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即君子能汲取别人的有益思想,纠正其错误认识,以求公允正确,绝不盲从;而小人只会随声附和,从不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和而不同”思想是中华民族对自己与外部世界及人自身关系领悟和认知的总结,蕴含着深刻的辩证法思想和充满智慧的哲理。它展示了一种在处理社会关系、解决社会问题时将各种矛盾蕴于一体的“和谐”之美。将这种精神用于经济,是能促进生产发展、经济繁荣的。在经商中,它能起到调节作用,使各方矛盾达到中和状态,对现代企业的经营与管理,都有着十分宝贵的启示意义。与传统企业不同,现代企业是多边契约关系的总和,它涉及方方面面的关系人,如股东、债权人、员工、政府,等等。企业的经营目标与多个利益集团有着直接关系,是这些利益集团共同作用和相互妥协的结果,各个集团都以企业长期稳定发展和总价值的不断增长为最终目的。在这种态势下,如何协调各个利益群体之间的关系,在求同存异的基础上寻求一种“多赢”的利益格局,使各方的共同利益得到保护,是企业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
儒商奉行的“和而不同”之道,在日本得到了成功的运用。日本企业非常重视企业内部的“和”,注重运用“和”来调节各方关系,通过团队精神的培育,以及终身雇佣制的实行,企业上下像家庭一样组成了一个同舟共济的命运共同体,员工对企业有一种强烈的归属感、认同感和荣誉感。在很多日本企业内部,员工之间、员工和企业主之间平等相处、忍让通达、真诚相待。在下级对上级非常服从的同时,也十分重视民主决策、广开言路,很多企业都实行了自下而上传达意见、全体沟通协商的“禀议制”。这些做法都极大地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向心力和竞争力,促进了企业团队精神的形成。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正是在浸润着儒家“和而不同”思想的企业家精神支撑下,“二战”后的日本才迅速从战败后的废墟上崛起,创造了短时期内跻身于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的经济奇迹。而随着美籍日裔的学者威廉·大内“Z理论”的提出,东西方企业管理文化开始出现了相互交融的发展趋势。一直主张用契约关系来明确企业内外权利义务关系的西方企业管理理论,也开始吸收这种“和合”思想,强调协调人际关系、培养团队精神的重要性。从现代企业的内部来说,股权的进一步分散、企业管理范围的不断扩大,使得增强企业内部凝聚力变得更为困难。从外部来说,不同国家企业间的文化价值观差异,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彼此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关系。因此,在企业经营管理领域,时代的发展越来越需要一种具有普适性的规则,它既是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根本方式,也是一种超越不同国家、民族和文化的“重叠意识”。而儒商之道中的“和而不同”思想,以及其所蕴含的“尚和”“执中”“共赢”的价值理念,则正是高度契合了这种时代需求,成为一种为越来越多企业家所接受的卓越管理智慧。
所谓“尚和”,就是要把企业内外关系的一种和谐状态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最高目标,而不是单纯用经济指标来衡量经营管理效率的高低。企业管理中“尚和”是一种着眼于长远、持久和可持续发展的管理思维。从内部来说,各方关系的和谐不仅能够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效力,而且能够充分激发和调动起全体企业员工的潜能,为企业管理效率的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础。从外部来说,和谐的社会关系能大大减少企业的交易成本,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儒商普遍奉行的“和气生财”的理念,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所谓“执中”,就是在处理企业内外各种矛盾关系时,要在求同存异的基础上把握好度,不使矛盾激化,破坏“和”的状态。这一点,在前面对“中庸”的解释中,也有所涉及。即“中”与“和”有着密切的关系,“中”作为一种处世原则和手段,它的目的是为了达到“和”。“执中”并不是一种无原则的折中主义,而是在矛盾双方不存在根本性冲突的情况下,为了求“和”所采取的一种中庸之道。因此,对于企业的经营管理来说,只有始终秉持“执中”的原则,才能真正达到“和”的状态。(www.daowen.com)
所谓“多赢”,就是要通过“执中”,把“和”的状态巧妙地控制在一种对矛盾各方都有利的利益格局之中。儒商追求“天地人和”的终极目的是为了实现其“天下大同,惠及万民”的政治理想,在这种理想的社会图景之下,天下人“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嫉者皆有所养”。从管理学的角度讲,这种利益共享的组织不仅在结构上最稳定,而且在系统运转上最顺畅。同样,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这种“多赢”的局面无疑也是最有利的。换言之,也只有这种管理与经营理念,才能够确保企业取得长期的、稳定的、丰厚的利润回报。从这个意义上说,如果说“执中”是为了“尚和”,那么“多赢”则是这种“和”的理想状态和最佳结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