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生产高能耗、高排放,会严重污染环境,得不偿失。温州市平阳县水头镇曾经以制革闻名全国,最兴旺时期制革企业达1 200多家,年产值达40多亿元,平阳县财政收入三分之一来自水头镇。2001年1月被国家相关部门命名为“中国皮都”,成为全国最大的猪皮革集散地和贸易市场。但是,由于制革企业要产生大量污水,许多制革企业没有污水处理设施,每天排放污水达7.5万吨,严重污染环境,影响人民群众生活和身体健康,被列入全国十大环境违法典型案件,不得不实施停产整治。全镇关闭了1 000多家作坊式制革企业,倒逼转型。
企业生产过程中排放出的废气、废渣、废液,会造成河流、土壤、大气污染,威胁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所以,企业发展不能只图自身利益而牺牲公众利益。保护好环境、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为子孙后代造福,是企业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和历史责任。
今天,生态危机已成为全球性问题。解决这个问题,不仅要在技术层面探索更多治理手段,更重要的是解决人们的思想观念问题。生态危机的实质是文化危机。人类要克服生态危机,继续生存下去并进一步繁荣发展,就必须抛弃以人类为中心、人与自然对立二分的理念,反对盲目强调人是自然的主宰,反对为所欲为地征服和掠夺自然。在这个问题上,儒家主张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天人合一”思想是可资借鉴的理论资源。(www.daowen.com)
当然,儒家生态伦理思想要和当代社会相适应,还需与当代生态伦理学和环保理念结合起来。儒家生态伦理思想包含着诸多超越时空限制的合理内涵,这些符合客观规律的成分不会随时代和地域的变迁而过时;同时,儒家生态伦理思想也存在历史局限性,有一些糟粕。我们要根据当代中国、当今世界发展的实际需要,促进儒家生态伦理思想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思想资源。
儒商对社会义务的承担,就是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经世济民”“造福社会”的精神和传统,有的捐资救灾,有的扶贫兴教、有的济困助学。在春秋时期就有捐资兴教、捐资助学的善举。范蠡三散其财救助贫困;子贡支持孔子周游列国、宣传儒家的思想主张。捐资办学正是古今一脉相传的儒商特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