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见义勇为,担当责任

见义勇为,担当责任

时间:2023-06-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见义勇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见义勇为真汉子,莫将成败论英雄。”;“见义不为,无勇也。”见义勇为是一种明心见性的行为。见义勇为的核心是勇敢。作为一个新时代的中国公民,一定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遵循儒家对“见义勇为”内涵的解释以及“发乎仁,适乎礼,止乎义”的标准,在责任面前绝不退缩,在危难面前不能袖手旁观,要尽职尽责,勇于担当。

见义勇为,担当责任

见义勇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见义勇为真汉子,莫将成败论英雄。”(明·冯梦龙);“见义不为,无勇也。”(《论语·为政》)。见义勇为是一种明心见性的行为。看到正义的事,就勇敢地去做。见义勇为的核心是勇敢。

“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论语·宪问》)。儒者之勇有三大标准:发乎仁,适乎礼,止乎义。

发乎仁。勇要以仁为基础,否则就会乱来。例如,地痞流氓以致恐怖组织中有很多勇敢者,那些勇敢以残害生灵为目的,是不仁不义反道德的。“好勇疾贫,乱也。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论语·泰伯》)。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论语·泰伯》)。

适乎礼。仅有卞庄子刺虎之勇还不够,还需用礼乐加以修饰,要接受礼的节制;勇,必须不违反法律和道德。不然,“勇而无礼则乱”(《论语·泰伯》),“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论语·阳货》)。

止乎义。勇如果没有义的约束,对官吏对百姓都是有害无益的。孟子认为,先仁后义;认为人必须有了仁才会生发出义来。那么,是否真的是有了仁就会有义呢?很多时候,人们常常看到很多不公平的事情,但是却没有站出来,就是因为缺少勇气。(www.daowen.com)

作为一个新时代的中国公民,一定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遵循儒家对“见义勇为”内涵的解释以及“发乎仁,适乎礼,止乎义”的标准,在责任面前绝不退缩,在危难面前不能袖手旁观,要尽职尽责,勇于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出:好干部要“敢于担当”。“担当就是责任,好干部必须有责任重于泰山的意识,坚持党的原则第一、党的事业第一、人民利益第一,敢于旗帜鲜明,敢于较真碰硬,对工作任劳任怨、尽心竭力、善始善终、善作善成”。是否具有担当精神,是否能够忠诚履责、尽心尽责、勇于担责,是检验每一个党员干部身上是否真正体现了共产党人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方面。总书记对于“敢于担当”的阐述,实质上体现出对儒家的“仁、礼、义”思想的传承与创新

担当精神,是跨越赶超的力量之源。人们要永葆敢于担当的精神,练就善于担当的硬功夫,大力弘扬仁爱传统和见义勇为的美德,坚定信心、乘势而上,再创发展优势,再铸发展新辉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