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思想继承者孟子在人性方面主张性善论。他认为人生来就具备“仁、义、礼、智”四种品德,称作四维,人可以通过内省保持和扩充,否则将会丧失这些善的品质。因而他要求人们重视内省的作用。在社会政治观点方面,孟子突出仁政、王道的理论。仁政就是对人民“省刑罚,薄税敛”。在社会关系上,孟子主张“亲亲而仁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发扬了孔子的仁爱理论,认为“仁”即“人心”。《孟子》将“仁”概括为:第一,亲民。主张统治者要“与百姓同之”,“与民同乐”。第二,用贤良。“为天下得人者谓之仁”(《滕文公上》),“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公孙丑》上),“贤者在位,能者在职;明其政刑”。第三,尊人权(《孟子传》)。“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孟子·梁惠王上》),强调发展农业,体恤民众,关注民生。“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寡人之于国也》)。提出民贵君轻的主张,认为君主必须重视人民。“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诸侯危社稷,则变置。牺牲既成,粢盛既洁,祭祀以时,然而旱干水溢,则变置社稷。”(《孟子·尽心下》),孟子提倡反对霸权主义,主张实行仁政,争取民心的归附,主张不战而服,即“仁者无敌”。
孟子公开宣扬“民为贵”“君为轻”,提倡在一定的范围调和统治者和劳动人民的关系。孟子曰:“君子之于物也,爱之而弗仁;于民也,仁之而弗亲。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孟子·尽心章句上》)。亲爱亲人而仁爱百姓,仁爱百姓而爱惜万物。
由亲到民,由民到物。其中,由亲到民,是爱人;由亲、民到物,是爱物。三个层次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人伦、人文和生态生存系统。爱贯穿其中,仁才能实现。“亲亲”是“仁爱”内核;孝是“亲亲”之本。所以,“仁爱”先由孝始。(www.daowen.com)
“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孝经》)即一个人的品德如何,孝为根本,全凭教育培养。孟子更是把孝提高到仁的高度,“仁之实,事亲是也。”孝敬父母就是做到了仁。并认为一贯推崇备至的“尧舜之道,孝悌而已矣”。由此可见,孟子认为孝道是做人的根本。
儒家认为“人者,天地之心也”,重视人的价值、特殊化和可能的道德发展,肯定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作用,肯定了人是社会根本的要素。“以人为本”是企业文化的精髓,人是企业的主体,企业文化要将人这一生产力中最活跃、起决定作用的因素作为管理的着眼点,自觉确立人在企业中的主体地位,关心人、尊重人、理解人、信任人、爱护人,重视人的价值,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员工的价值。儒家文化以人为中心的思想与今天企业文化建设“以人为本”的核心含义一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