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商之道中的“和而不同”以及其所蕴含的“尚和”“执中”“共赢”的价值理念,正是高度契合了时代需求,成为一种正在为越来越多企业家所接受的卓越管理智慧。
“尚和”就是要把企业内外关系的一种和谐状态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最高目标,而不是单纯用经济指标来衡量经营管理效率的高低。企业管理中“尚和”是一种着眼于长远、持久和可持续发展的管理思维。从内部来说,各方关系的和谐不仅能够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效力,而且能够充分激发和调动起全体企业员工的潜能,为企业管理效率的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础。正如我国经济学家厉以宁所言,企业效率的产生实际上有两个基础,一个是物质技术基础,一个是道德基础。只具备效率的物质基础,只能产生常规效率,而有了效率的道德基础,就能产生超常规的效率。从外部来说,和谐的社会关系能大大减少企业的交易成本,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儒商普遍奉行的“和气生财”的理念,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执中”是在处理企业内外各种矛盾关系时,要在求同存异的基础上把握好度,不使矛盾激化,不破坏“和”的状态。“中”与“和”有着密切的关系,“中”是手段,“和”是目的。“执中”并不是一种无原则的折中主义,而是在矛盾双方不存在根本性冲突的情况下,为了求“和”所采取的一种中庸之道。因此,对于企业经营管理来说,只有始终秉持“执中”原则,才能真正达到“和”的状态。
“多赢”就是要通过“执中”,把“和”的状态巧妙地控制在一种对矛盾各方都有利的利益格局之中。儒商追求“天地人和”的终极目的是为了实现其“天下大同,惠及万民”的政治理想,在这种理想的社会图景之下,天下人“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从管理学的角度讲,这种利益共享的组织不仅在结构上最稳定,而且在系统运转上最顺畅。同样,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多赢”局面无疑是最有利的。所以,坚持“多赢”或者“共赢”才能够确保企业取得长期的、稳定的、丰厚的利润回报。(www.daowen.com)
儒家“和谐观”在明清的晋商经营实践中得到广泛验证,所以,山西商人称雄国内商界五个多世纪。“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晋商成功并名扬四海依赖于一种特殊的精神灵魂,即“晋商之魂”或者“晋商精神”。“晋商精神”包括进取精神、敬业精神、群体精神。晋商精神是儒家思想的真实写照,诚信经营、团结协作实践了儒家的诚信、和谐与仁爱的人本思想,贯穿于晋商的经营意识、组织管理和心智素养之中。乔致庸就是晋商的优秀代表。
晋商在为人之道上也表现了诚实忠厚,“和气生财”,“和为贵”。孟县(今为孟州市)商人张静轩说:“(经商)结交务存吃亏心,酬酢务存退让心,日用务存节俭心,操持务存含忍心。愿使人鄙我疾,勿使人防我诈也。……前人之愚,断非后人之智所可及,忠厚留有余。”洪洞人王谦光经营山东盐时,不少商人“率辄心计,尚诈伪,由是术辄倍息,独君异其趣,……人咸谓君长者,多倚为重”,后“累致万金”。由于山西商人主张行商不欺诈,为人诚恳忠厚,故人皆愿与之共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