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向着资源集约利用方向发展,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期,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规模的扩大,土地利用越来越倾向于效率高的方向。建设占地越来越多,城市郊区的农业土地被商业活动和工业活动所替代,原有的蔬菜生产格局越来越不适应新的情况。1985年随着我国交通环境的改善,中央政府决定开放蔬菜经营与价格。1988年农业部提出“菜篮子工程”重点建设中央及地方的肉、蛋、奶、水产和蔬菜生产基地以保证居民一年四季都有新鲜蔬菜供应。同时,建立大量的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形成蔬菜等农产品的大市场、大流通的格局。
1992年,中央制订了“郊区为主,农区为辅,外埠调剂”的方针,蔬菜生产逐步形成了五大农区商品菜生产基地:以海南、广东、广西、福建、云南、四川6省为主南菜北运基地;以中部徐州、蚌埠等6个县为主的黄淮海地区春淡蔬菜基地;河北张家口的秋淡蔬菜生产基地;山东、河北两省12个主产县的大白菜基地;甘肃河西走廊的西菜东运基地。这五大片蔬菜基地每年可提供商品菜500多万吨,占全国大中城市全年蔬菜供应量的20%以上。[7]在这个阶段,商品蔬菜生产布局呈现出两方面的变化:一是由大中城市郊区向远郊区延伸扩展;二是由城市郊区(包括近郊、远郊)向广大农区延伸扩展,逐步形成了城市近郊、远郊结合和城市郊区与农区结合的多层次、多流向的网状生产布局。[8](www.daowen.com)
1995年起到1999年底进行新一轮菜篮子工程,提出要以“菜园子”保“菜篮子”,要恢复和扩大菜田面积。这个阶段将菜篮子工程扩展到城乡结合地区甚至城市郊区,扩大了范围。如山东寿光的蔬菜主要供应北京,山东临沂主要供应上海和南京一带。广大农区种植结构的调整,蔬菜的供应格局从以农区为辅变为以农区为主,全国蔬菜产区更加集中,山东、河南、湖南、广西等10个省份生产了全国80%的蔬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