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国跨境园区建设模式不足:与国外先进园区相比

中国跨境园区建设模式不足:与国外先进园区相比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通过中国跨境园区与国外先进园区的比较分析,中国跨境园区的建设模式存在缺乏顶层设计、园区功能有待拓展和深化、配套体系亟待完善、融资困境等不足之处。但目前中国跨境园区在全球的分布格局不够合理。目前我国境外产业园区多位于发展中国家,其经济环境、金融体系及制度建设等方面仍存在较多缺陷,不利于中国企业在境外融资。

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立的跨境园区正在向多元化、高级化方向发展,出现了包括商贸物流园区、科技合作园以及依托科教文化中心建立的高新技术产业合作区。但不可忽视的是,我国跨境园区的建设仍处于摸索阶段,跨境园区面临着园区建设缺乏整体规划、无法达到资源的合理配置及园区建设经验不足等问题。一些已经建成的跨境园区目前出现了园区同质化、发展单一化等现象,存在着园区建设成本颇高、资金回笼速度慢、经营方式较粗放与国内产业链接不紧密等亟待解决的问题。

通过中国跨境园区与国外先进园区的比较分析,中国跨境园区的建设模式存在缺乏顶层设计、园区功能有待拓展和深化、配套体系亟待完善、融资困境等不足之处。

(一)跨境园区顶层设计不够,区位格局有待优化

跨境园区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性意义,其布局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中国海外市场的未来发展空间。但目前中国跨境园区在全球的分布格局不够合理。从目前来看,中国跨境园区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南亚等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发展中国家,这无疑有助于寻求国际资源供给、国际产能合作等目标的实现。但这些发展中国家在技术、资金、管理等高层次要素上存在劣势,将限制中国实现产业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除此之外,中国跨境园区在全球的分布数量和密度有较大的区域差别,有些地区分布较为集中,容易形成集聚优势,而有些区域较分散,形不成规模经济

总体来说,中国跨境园区在世界的分布格局、战略布局和规划仍显不足,“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跨境园区的建设还有进一步发展提升的空间。政府应该完善跨境园区的顶层设计,将园区建设纳入整体规划战略中,尽早制订能够促进高水平跨境园区建设的行动方案。

(二)高质量园区较少,园区功能有待拓展和深化

中国跨境园区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高质量的园区数量不多。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跨境园区经历了探索发展期、调整期、加速期三个阶段,数量上得到较大提升。长期以来,跨境园区主要以加工制造、服装纺织、机械五金、制鞋等行业民营企业为主,“走出去”的主要还是资源需求型企业。形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与东道国的资源有关。牵头企业虽然能带来一定程度的产业集聚,但在制造环节能够形成配套的、形成规模的不太多。虽然中国境外产业园区内部产业链初见端倪,但园区内的主导企业向上下游的金融、信息、品牌、营销等辅助支持机构相对欠缺,园区内部在牵头企业的主导下可以形成简单集聚,但产业链并不完善,产业集群效应不明显。(www.daowen.com)

(三)缺乏合理的资源配置,配套体系亟待完善

中国跨境园区的建设主体及投资主体在建设模式、融资方式、发展理念上照搬国内开发区建设模式,决策程序繁琐、缺乏创新,导致园区投资回报率较低。部分跨境园区完全照搬国内发展传统产业思路发展低端产业,不注重园区的产业升级和企业产品创新。

目前中国跨境园区仍然以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为主,并没有如发达国家海外园区一样引进科技、研发、保险、金融等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或者在发展过程中给予交通、物流、教育、文化生产性服务业、生活性服务业的相关配套。中国一些不成功的跨境园区一再验证了长期依赖海外资源开采、粗放加工模式已经不能维系中国跨境园区的发展。中国跨境园区的发展有待进一步对传统产业进行优化升级,不断增加产业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质量水平。

(四)跨境园区普遍存在融资困境,人才引进困难

跨境园区一般存在投资资金大、投资周期较长、承担风险高,借款主体实力偏弱、投融资多数以国内大中型企业直接投资建设为主,融资能力有限、缺乏多元化投融资渠道等问题;同时,国内外扶持政策落实不及时,得到的实际支持较为薄弱。目前我国境外产业园区多位于发展中国家,其经济环境金融体系及制度建设等方面仍存在较多缺陷,不利于中国企业在境外融资。由于产业配套条件不佳、生产要素集聚不够、园区发展支撑要素缺乏而带来了中国海外园区发展中的各种短板和瓶颈。在土地要素方面,土地开发不顺畅造成相关项目无法落地,园区建设很难推进;在劳动力要素方面,海外人才储备不充足,国际化人才、专业化人才等相对匮乏,园区良性运转受到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