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园区产业分类:打造产业生态,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园区产业分类:打造产业生态,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时间:2023-06-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跨境园区产业类型角度对建设模式进行分类,可以分成三类:加工区模式跨境园区、产业带模式跨境园区、科技城模式跨境园区。与加工制造型、资源利用型、商贸物流等传统园区模式相比,科技园区仍然是“一带一路”产业合作的相对滞后点。中国跨境园区应该以“高科技”“创新”为发展方向,应由单一的加工制造、资源利用型类型园区向科技园区、海外研发中心转型,努力实现产业园区的集群化和高端化。

园区产业分类:打造产业生态,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从跨境园区产业类型角度对建设模式进行分类,可以分成三类:加工区模式跨境园区、产业带模式跨境园区、科技城模式跨境园区。

(一)加工区模式跨境园区

加工区模式较少或根本不进行研发工作,主要通过集中本地以及周边地区的加工企业的优势,或利用现有的外来高新技术成果来生产高新技术产品。这类跨境园区主要依托于口岸和能源矿产资源富集区、劳动力资源丰富、自然条件和农业基础条件优越的地区而建立。制造业加工园区如中国—白罗斯工业园区主要以机械制造、精细化工、仓储物流等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白罗斯共和国为园区入驻者提供了良好的投资环境,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优惠条件,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明珠。印度(浦那)中国三一重工产业园是中方在印度投资的最大的项目之一,该园区将成为集工程机械研发、制造、销售和服务为一体的大型综合基地,为印度及整个南亚地区的工程建设服务。巴基斯坦(旁遮普)中国成衣工业区及孟加拉达卡服装和家电产业园区是典型劳动密集型跨境园区,其中:巴基斯坦(旁遮普)中国成衣工业区由中国针织工业协会与旁遮普工业财务开展与办理公司合资建立,为巴基斯坦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振兴本国经济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孟加拉达卡服装和家电产业园区主要依托东道国当地比较丰富的劳动力资源而建立。巴基斯坦瓜达尔能源化工园区和中哈阿克套能源资源深加工园区等是比较典型的资源密集型跨境园区,主要依托于当地较为富集的能源资源;而华信中俄现代农业产业合作区经过10年的开发与建设,已经发展成集种养殖、加工为一体的中俄最大农业合作区。在现有的“一带一路”中外合作境外园区中,加工区占据较大比重,此类园区开始向更加多元化和高级化的方向发展。

(二)产业带模式跨境园区(www.daowen.com)

这类园区一般由若干大型的各类科技园区、工业园区和科研机构、企业群体所共同组建,其主要特点为既有优势企业主导型产业带,或较大的特色企业或是政府通过政策等形成优势企业,拥有强大的产业集聚功能、显著的竞争优势、完善的产业链体系,更容易形成规模经济,又有中小企业集聚型产业带,形成企业之间既竞争又合作的关系。大多数由大型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为主导建设的跨境园区就属于此范畴。其中,如巴基斯坦海尔—鲁巴经济区形成的“单个大企业+东道国企业”建设型模式。柬埔寨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是由红豆集团与中国其他三家民营企业及柬埔寨国际投资开发集团合资开发建设,形成“企业抱团+东道国企业”模式。山东帝豪国际投资有限公司则采取“一区多园”的模式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建立了商品交易展示中心,在匈牙利切佩尔港和德国不莱梅分别建立了物流园。再如,由中国有色矿业集团有限公司牵头建设的赞比亚中国经贸合作区在铜冶炼产业的主导之下,形成了以生产钢材、机械建材电缆电线为主的加工产业群,还有以家电和食品等为主的轻工产业等拓展产业带。

(三)科技城模式跨境园区

科技城模式跨境园区一个重要的前提是本地拥有优质丰富的科教智力资源,并可以依托本地高校、科研机构等丰富的科技资源,通过转化科技成果衍生一批高技术领域创新型企业,促进高新型技术产业发展。与加工制造型、资源利用型、商贸物流等传统园区模式相比,科技园区仍然是“一带一路”产业合作的相对滞后点。目前,清华科技园已经开始在马来西亚、巴基斯坦、埃及等“一带一路”沿线相关国家探索科技园区的联合建设。2017年,旨在搭建国内与东南亚、南亚国家产业发展的创新服务平台和国际科技合作平台的云南澜湄科技园启动,将打造“空间+服务+资本+孵化”优质产业生态系统,与东南亚、南亚国家产业资源进行整合和对接。[4]目前高科技跨境园区建设虽处于初始阶段,但它是传统园区未来的发展方向。中国跨境园区应该以“高科技”“创新”为发展方向,应由单一的加工制造、资源利用型类型园区向科技园区、海外研发中心转型,努力实现产业园区的集群化和高端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