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跨境园区集群的竞争优势分析

跨境园区集群的竞争优势分析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跨境园区的建设成为中国企业在境外发挥优势产业、与东道国开始合作的集聚式合作平台,并吸引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前来园区投资和设厂。跨境园区的建设模式,已然被视为最贴近市场经济的产业集群形式,可以有效地降低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成本与经营风险。以跨境园区形式进行对外直接投资而形成产业集群,是一种有利于东道国及母国的新型投资方式。

产业集群有助于形成专业化分工,然后,与协作产业集群形成的专业化体现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整个集群势力集中于同一个行业;第二层次为基于生产链的不同环节的分工。一方面,专业化分工方式不仅可以创造某一领域或某一产品的品牌价值,而且还有利于不同企业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产业集聚带来的外部经济性和规模经济性,可以大大降低外来企业进入该行业的成本,并提高了资本、原材料、技能和劳动力的利用率。另一方面,垂直一体化的企业间生产协作,也使得区域生产变得更灵活,这种独特的区域内创新、沟通和外部经济效应体系,可以充分发挥和极大地提升地区竞争优势,并抑制其他产业的企业,最终形成多个产业的集群。集聚效应和集聚优势相关理论,进一步揭示了集聚经济和产业集群对跨境园区建设的重要作用。跨境园区的建设成为中国企业在境外发挥优势产业、与东道国开始合作的集聚式合作平台,并吸引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前来园区投资和设厂。

产业集群有助于企业降低交易成本。集群产生的“扎堆”效应,使得信息的获取更加便捷,有效降低了产品的交易成本。产业集群使得生产线上各个环节生产和经营根据效益原则进行分工和合作,由此,市场交易关系取代了内部管理关系,产品的交易成本大幅度降低。跨境园区的建设模式,已然被视为最贴近市场经济的产业集群形式,可以有效地降低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成本与经营风险。例如,巴基斯坦海尔—鲁巴经济区、俄罗斯乌苏里斯克经贸合作区分别形成了以家电和鞋业为主的产业集群区。

产业集群有利于技术创新。产业集群的主体受到规模和资金等因素的影响,虽然单个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较差,而当它们进行产业集聚时,就会产生邻近效应和社会化效应,这对技术创新十分有利。我国在不断推进跨境园区建设和发展的进程中,通过改善东道国的交通基础设施条件,为当地创造了大量工作机会,促使人口和产业向园区集聚。与此同时,跨境园区也产生人口和产业集聚的外溢效应,越来越多的企业前来园区投资和设厂。走出去的企业集中在一个园区内共同发展,有利于丰富信息、共同摸索、积累经验、降低风险,同类型或上下游企业合作走出去,通过联合生产和管理及共同开发有利于节约成本。以跨境园区形式进行对外直接投资而形成产业集群,是一种有利于东道国及母国的新型投资方式。(www.daowen.com)

我国进行“一带一路”跨境园区建设首先可以扩大要素资源的配置空间,充分挖掘和释放有关国家的比较优势和市场潜力,同时跨境园区的区位布局兼具东道国和母国产业发展的特色,跨境园区的投资项目往往会充分结合东道国的资源优势及入驻企业的类型,发挥规模经济。目前中国主导建立的跨境园区中:(1)以资源利用型跨境园区,如印度尼西亚青山产业园、印度古吉拉特邦电力产业园、中国—阿曼产业园主要以开发当地富集的资源和能源为导向,主要分布在以石油、电力和有色金属为主的西亚的阿曼、印度、印度尼西亚等国家,以解决国内较紧缺的矿产新能源开放和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的问题。(2)农业开发型跨境园区:中国印度尼西亚聚龙农业产业合作区、中俄托木斯克工贸合作区、加里曼丹岛农工贸经济合作区、中俄现代农业产业合作区、老挝云橡产业园、吉尔吉斯斯坦亚洲之星农业产业合作区、俄罗斯龙跃林业经贸合作区、中塔农业纺织产业园等主要以当地农业产业开发为导向,重点以农业、牧业、经济作物为主,开发适宜当地的农业产业。(3)俄罗斯远东西伯利亚地区、蒙古国有丰富的森林资源、矿产油气资源和农业资源的条件,跨境园区重点定位于资源加工利用型和农业开发型园区;中亚地区能源资源较为完整丰富且存在市场需求,则主要发展原材料工业园区、资源加工利用型园区和生产加工型园区;中国南亚地区存在港口建设和运营的良好条件,具备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则以临港生产加工型园区为主要定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