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企业选择跨境园区形式直接投资的原因

企业选择跨境园区形式直接投资的原因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企业以建立跨境园区的形式进行对外直接投资主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运用产业转移理论解释中国将过剩产业转移到国外的原因。在我国制造业产能过剩的背景下,建设跨境园区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产业转移也是一种合理的方式。(二)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1.政策驱动因素政策是产业跨境转移的重要因素,产业跨境转移需要母国“走出去”政策和东道国“引进来”政策配合驱动。

企业以建立跨境园区的形式进行对外直接投资主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运用产业转移理论解释中国将过剩产业转移到国外的原因。二是为何要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设跨境园区,而不是在国内建设园区。

(一)产业转移的原因——产能过剩

学术界一致认为,全球已经发生过三次大规模的国际产业转移,第一次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以美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面临着产业结构调整的问题,将纺织等传统产业转移到日本等国。第二次发生在20世纪60—70年代,日本和联邦德国开始将服装、鞋帽等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亚洲国家和地区,诞生了“亚洲四小龙”。第三次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末期,由于爆发石油危机,发达国家开始将经济重心放在新能源、微电子等知识密集型产业上,并且将重工业资本密集型产业纷纷转移出去。“亚洲四小龙”并将原来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向东盟国家,实现了产业转型升级。这三次产业转移都是从高生产成本向生产成本低的国家和地区转移。近年来,随着全球价值链向更深程度发展,产业转移已不再是生产过程的整体搬迁,而是剥离链条中的某个环节。第四次产业转移的趋势不再局限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方式,而是呈现多向转移的特点。在顺应产业转移的背景下,我国在“一带一路”倡议下采取更加主动的态度,从被动接受边缘产业变为积极地“走出去”。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业企业实力大幅度增强。然而由于投资驱动的增长模式、企业扭曲的投资激励以及2008年金融危机后的大规模刺激等措施,许多行业产能过剩状况频繁发生。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中国有19个制造业行业产能利用率均低于79%;有7个行业属于严重产能过剩,其产能利用率低于70%。按照国际通行标准,产能利用率超过90%被列为产能不足;正常水平的产能利用率为79%—90%;若产能利用率在79%以下称为产能过剩,而产能利用率低于75%称为严重产能过剩。由表2-2可知,原先产能利用率过低的传统行业(钢铁、煤炭水泥、电解铝)已经扩展到了光伏多晶硅、风电等新兴产业

表2-2 近年主要产能过剩行业名单

续表

注:细分产品较多的行业为结构性产能过剩,产品单一的多为区域性过剩,具体情况应进一步甄别。
资料来源:http://futures.hexun.com/2017-12-28/192113515.html.

在传统产能过剩行业及去产能过程中,2013—2015年进程相对缓慢,执行情况整体不太乐观。2016年大力推行供给侧改革,“三去一降一补”中去产能列于首位,其次是去库存和去杠杆。在最高领导层强有力的政策调控下,传统的过剩行业得到了显著改善。2018年供给侧改革继续深化,消除过剩产能是当年中央经济工作“五大歼灭战”的首要任务,为了继续解决过剩产能,必须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在我国制造业产能过剩的背景下,建设跨境园区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产业转移也是一种合理的方式。国家瞄准“一带”沿线蒙古、哈萨克斯坦等国家,“一路”沿线的泰国、印度尼西亚、越南、印度等国家,完善城市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实现陆地海口统筹贯通,为转移产能过剩产业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条件。

“一带一路”倡议为我国实现产业转移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新的市场和资源获取途径,而跨境园区是推动产业转移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创新模式和重要平台。跨境园区建设不仅促进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发展中国家合作开发、利益共享,还可以通过区域互动和资源要素的国际流动,从而缓解我国发达地区面临的由于土地资源制约、劳动力成本过高带来的产业转型升级压力和国内产能过剩等问题。

跨境园区的建设有利于国内产业的转型升级,更好更快地进行产业的全球布局。在国内产业升级阶段,由于经济下行的压力,各行各业要尽快实现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和产业转型,跨境园区的建设使得我国已经发展成熟的产业能够合理地转移到国外。十几年之前,很多欧美发达国家就已经完成了产业转型,我们可以借鉴相关国家产业转型成功经验,继续长期积累国内企业的竞争优势,在条件合适的东道国建立园区,提前为国内产业升级提供良好的条件。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一带一路”倡议共同作用下,伴随着国内优质过剩产业加速对外转移,跨境园区数量和效益将进入双升轨道。(www.daowen.com)

(二)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

1.政策驱动因素

政策是产业跨境转移的重要因素,产业跨境转移需要母国“走出去”政策和东道国“引进来”政策配合驱动。中国对于跨境园区建设有多项优惠政策支持。首先,资金方面:凡经政府批准、确认、考核通过的合作区,在符合《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考核办法》《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前提下,可以享受发展资金支持,包括直接补助(见表2-3)和贷款贴息。其次,海外园区在税收、审批程序、出入境、双边磋商、保险、员工等诸多方面能享受相应的优惠政策。再次,东道国政府也纷纷出台为企业提供各项贷款贴息和税收优惠等政策。虽然政策驱动不是始于企业的自愿行为,但在一定的产业条件下则会转化为企业的自发行为,且能产生多个企业的跟随效应。

表2-3 直接补助的内容及标准

2.资源要素驱动因素

在产业成熟阶段,集群内部积累的矛盾已达到顶峰。产业面临着区域内部各生产要素的制约,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寻觅资源配置。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例,伴随着区域内劳动力成本上升,土地资源供不应求,迫切需要以更低的成本获取土地和劳动力资源。在资源驱动下,产业转移到所需资源丰富的国家。例如,资源利用型跨境园区主要以开发当地富集的资源和能源为导向,主要分布在以石油、电力有色金属为主的西亚的阿曼、印度、印度尼西亚等国家,以解决国内矿产紧缺、新能源开发和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等问题。比较典型的跨境园区还有印度尼西亚青山产业园、印度古吉拉特邦电力产业园、中国—阿曼产业园,均是利用东道国当地丰富的自然资源而建。另一类要素驱动的是知识密集型产业,它通过转移到经济发达国家以获取更先进的技术、知识要素,对母国产业集聚进行知识的“反哺”,帮助母国集群走出转型困境,目前此类跨境园区数量不多。

3.经济效率驱动因素

根据Buckley和Casson提出的市场交易成本的企业成因理论,当国际市场为非完全竞争市场时,如果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进入跨境园区可内部化交易成本并提供企业的经营效率。例如,中国第一、全球前十的轮胎制造公司——中策橡胶,拥有全球光伏业先进技术的龙头老大企业天合光能、中利腾晖等入驻泰中罗勇工业园,无疑将克服国际贸易市场中出现的关税和非关税贸易壁垒,况且泰国还按行业分类给予投资优惠政策。跨境园区的建设将大大降低企业交易成本,提高经济效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