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投资动因

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投资动因

时间:2023-06-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获取战略性资产对于解释目前发展中国家进行直接对外投资方面具有重要意义。[3]具体到中国跨境园区,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在海外建立园区的动机也主要是上述四种动机的结合。企业以跨境园区的形式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另一原因在于,降低交易成本,提高规模经济,在当地建厂设园充分利用东道国的资源优势具有极大吸引力。

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投资动因

从全球贸易和投资的角度来看,跨境园区成为一种重要的、新型的国际投资模式,故对外投资理论可以成为跨境园区投资的理论基础。金德尔伯格(Hymer-Kindleberger)提出的垄断优势理论最早阐述了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原因,即在不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具有垄断优势的企业可以通过对外直接投资的方式在更大范围内获得利润。据刘乃郗等[1]基于企业行为的视角下,在对国际直接投资理论前沿进展的文献总结中认为,新古典理论体系中关于企业开展国际直接投资的动因归纳为四方面:市场寻求型、效率获取型(降低成本、提高利润)、自然资源获取型、战略性资产获取型(技术或先进经验获取)。

(一)市场寻求型

企业可以通过对外贸易或对外直接投资来实现开拓海外市场,而促使企业采取对外直接投资路径实现市场开发目标的因素主要来源于国际商品市场中存在关税与非关税贸易壁垒。关税和非关税贸易壁垒都可能导致企业通过国际贸易来寻求市场开发所遭遇更高的成本,从而迫使企业前往需要开发市场的东道国开展国际直接投资。东道国可能对某些商品实施了配额制度或其他非关税壁垒的管理,这就迫使生产该商品的企业前往东道国进行投资以实现市场需求的目标。

(二)效率获取型

企业开展对外直接投资的另外一个主要原因是效率获取(降低成本、提高利润),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总结,企业可以通过以下三方面获取效率:第一,Buckley&Casson在市场交易成本的企业成因理论的基础上,认为在国际市场为不完全竞争市场时,企业可以通过建立跨国公司的方式将交易成本内部化,从而企业经营效率提高。第二,海默(Stephen H.Hymer)认为处于不完全经济的国际市场条件下,企业通过对外直接投资获得垄断超额利润。第三,雷蒙德弗农(Raymond Vernon)提出了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认为在产品工艺及技术较为成熟的阶段,企业若将生产迁移至交易成本更低的国家进行生产将提高经济效率。而小岛清(Kiyoshi Kojima)提出了边际产业迁移理论,其观点是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主要是为了降低生产成本,进而提高经济效率。[2]

(三)自然资源获取型(www.daowen.com)

资源利用型为主的企业最重要的莫过于占有资源及对资源的优化配置。这类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主要有以下两方面原因:第一,寻求规模经济优势。对于所有资源密集型企业而言,企业可以通过国际直接投资占有上游资源所有权,提高规模经济。第二,国际商品生产的盈利空间。罗伯津斯基(Rybczynski)提出了罗伯津斯基定理,该定理认为因为各国要素禀赋存在差异,国际最优商品生产必定依赖于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只要国际商品生产存在盈利的空间,则企业就会进行国际直接投资。

(四)技术或先进经验获取型

邓宁(Dunning)认为企业资产分为普通要素资产和战略性资产,战略性资产是由企业的销售网络、品牌价值、技术实力、管理经验、公司信誉等组成的知识性资产。获取战略性资产对于解释目前发展中国家进行直接对外投资方面具有重要意义。[3]

具体到中国跨境园区,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在海外建立园区的动机也主要是上述四种动机的结合。为了降低关税壁垒及非关税壁垒,中国企业纷纷“走出去”到东道国寻求海外市场。企业以跨境园区的形式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另一原因在于,降低交易成本,提高规模经济,在当地建厂设园充分利用东道国的资源优势具有极大吸引力。例如,中国在非洲的跨境园区就充分利用了非洲丰富的矿产木材橡胶等资源,以及关税较低、壁垒较少的优越贸易条件。而位于东南亚的跨境园区较多是以服装纺织、机械电子等为主导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主要原因在于企业可以享受东南亚地区丰富且低廉的劳动力资源以降低成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