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个瑕疵比较严重,是我已经谈过的归纳法问题。他们的题材专注于历史上不寻常的事件,接受他们的论点,等于接受资产价值目前的报酬永远不变。1929年股市大崩盘之前,投资人也是普遍这么认为。本书撰稿时,资产价格出现了有史以来声势最浩大的多头市场,20年来资产价值激升。若在1982年投资1美元买股票,迄今已增长约20倍,这还只是一般股票而已。样本中也可能包括有些人投资的股票,表现优于平均水准。几乎所有的人都能从资产价格的膨胀中赚到钱,换句话说,1982年起的证券和资产价格上扬,令几乎所有的人都变得富有。在市场涨势没有那么强劲的期间,运用相同策略投资的人,最后获得的成果当然不同。如果那本书写于1982年或者1935年,内容绝对不一样。试想在1982年,股票价值得经过通货膨胀率的长久侵蚀;而在1935年之前,人们对股票市场是缺乏兴趣。
或者,假使美国股票市场不是唯一的投资渠道。于是有些人把钱省下来,不买昂贵的玩具或去度假滑雪,而像我祖父那样改买以黎巴嫩里拉计价的国库券,或者像20世纪80年代我的许多同行一样,向米尔肯(Michael Milken)购买垃圾债券(junk bonds),他们的命运将如何?将历史往前推,如果聚财者像我曾祖父那样,买的是有沙皇尼古拉二世签名的俄罗斯帝国债券,而且还本后还买更多,或者购买20世纪30年代的阿根廷不动产,下场将如何?
长久以来人们一直犯下忽视存活者偏差的错误,连专业人士也不例外,有时甚至更为严重。怎么会这样?因为我们受到的训练,是要善用摆在眼前的信息,忽视我们没有看到的东西。(www.daowen.com)
我们做个简短的总结:我们经历的现实只是所有可能出现的随机历史中的一个,我们却误将它当做最具代表性的,忘了还有其他可能性。简言之,存活者偏差是指“表现最好的最容易被看见”。为什么?因为输家并没有现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